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上的一则信息:青岛原德国租借区下水道的一些零件需要更换,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合适的配件。但100多年过去了,这样的配件早已不再生产。后来一家相关的德国企业给他们发来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100多年前,当德国人将一批货物出口到英国,傲慢的英国人在上面写下了“德国制造”,当时的“德国制造”是为了羞辱德国人。在当时英国境内,产品被贴上了这一标签,就代表着质量差。这让德国人感到非常愤懑。  相似文献   

3.
《冶金企业文化》2014,(6):61-61
大家好!从小到大,就没有人夸过我能干、聪明.也没有人说:“马云,你有一天会做成大事.”从1994年,我就开始做互联网.在北京中关村树起“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这个牌子的时候,我已经创业半年了.那时,在中国做互联网我感到非常孤独,所有人都认为我是骗子,我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说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是因为我完全不懂计算机技术,但是每次演讲,总感觉听众眼里对未来的遐想.  相似文献   

4.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了一项“让人聪明”的实验。研究人员给100个参与实验的人每人一份“变聪明指南”,让他们在一周内各自尽力按照指南上的建议去做。  相似文献   

5.
齐善鸿 《中外管理》2013,(10):98-99
2012年,央视记者的一句“你幸福吗?”,曾勾起人们对幸福的无限遐想。涉及到企业,关于幸福的话题也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一些企业连续发生恶性事故之后,人们在发问:那些制造有毒产品坑害消费者的企业,他们挣到钱就幸福了吗?那些让员工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跳楼自杀的企业到底能够走多远?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初,一本美国人编写的《改变世界的机器》风靡中国,让人知道了制造汽车这个复杂的活动是如何彻底改变人们观念的;而现在,中国人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汽车对于社会的冲击,也许从来没有一种产品如汽车那样,会对企业制度带来如此大的震动.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先生讲过一句话:“为什么世界上95%的人都不成功,而只有5%的人成功?因为在95%的人脑海里面,只有三个字‘不可能’。”如果你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会成功,那么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但人们常常不敢想自己的命运会怎么样。打个比方,如果现在来抽签,抽中一个人,就给他发奖金100万,那么,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也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但是,如果说抽签抽中一个人,不是奖给100万,而是要拉出去枪毙的话,我相信,所有的朋友都会发抖地想:天啊!说不定就是我了!为什么很多好的事情,我们就不敢相信呢?为什么不敢相信我这辈子会成功呢?你一定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号称世界头号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产品在不少人、包括我们中国人自己心中,却成了低价劣质的代名词。事实上,至少到目前为止的中国市场上,只要是低价格的产品,大多数是低质量的,有些便宜的产品甚至到了“一次性产品”的地步。中国的一些轻工业产品出口到国外,比如在俄罗斯,在一些亚非拉国家的名声,出现了江河日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号称世界头号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生产的不少产品在不少人、包括我们中国人自己心中,却成了低价劣质的代名词。事实上,至少到目前为止的中国市场上,只要是低价格的产品,大多数是低质量的,有些便宜的产品甚至到了“一次性产品”的地步,而中国的一些轻工业产品出口到国外,比如在俄罗斯,在一些亚非拉国家的名声,出现了江河日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追求完美是痛苦的,取悦自己则是最好的救赎方式。德国人以严谨苛刻著称于世,但是他们也懂得如何让生活浪漫深情。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放下过去的追求,到德国取悦自己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这则逸闻很有点意思。二战期间,著名的英军将领蒙哥马利对聪明的、愚蠢的、勤快的、懒惰的四种人的组合使用,曾做过如下评价:聪明而勤快的人,我让他当参谋助手;愚蠢而懒惰的人,就让支配人的人去支配;聪明而懒惰的人,他们可居高位,因为他们往往肯动脑子而能想出好办法来;至于愚蠢而勤快的,则赶紧让他滚蛋。  相似文献   

12.
张大为 《经营者》2008,(6):90-90
在德国,最让我感慨的就是德国人的时间观念.他们遵守时间的准确程度,好像他们是钟表上的指针一样。在汉诺威参加一家著名公司的新闻发布会,公司总裁第一句话就说:会议要开一个小时。我出于好奇记了一下时间,总裁一个人就讲了20分钟。我心想,8个负责人呢,别说一小时,就是两个小时也不够啊。可接着往下掐表,每个人恰好讲5分钟。全部发言完毕,正好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13.
所有的成长企业每个时刻都面临着生存的威胁,许多人在自己失败的时候,将这些归结于自己的能力、运气等因素,但是如果真的让他们再来一次也未必能够成功.那些真正成功的企业,在问及他们的成功要素时,多半也并不能给那些失败者多少真正立竿见影的启示.从"品牌价值营销"的角度看,失败与成功的企业越大越容易让人迷惑不解,越小越容易让人看清楚."王老头"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难得的小例子.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从德国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中找到了德国经济高速成长的秘密,提出了"隐形冠军"的概念.指出"隐形冠军"就是那些在细分市场当中占有强大市场地位和极高市场份额的企业,他们有非常卓越的品牌声誉,但他们当中很多企业对大众来说比较陌生(但是在各自的目标客户当中他们理所当然是大名鼎鼎的).西蒙研究了很多德国的隐形冠军公司.比如Hauni公司,几乎没有人听过这个名字,但人们从前抽的每一根香烟,基本上都是通过它的机器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如今,人们耳熟能祥的那些在新经济环境下产生的企业家,如比尔·盖茨、杨致远、柳传志等人已经退隐幕后,人们发现中国目前正处于商业偶像缺失的时间段,尤其对于那些正在成长的年轻企业家们而言,前辈的那些传奇故事似乎已经不能再满足他们对于创新商业的激情梦想,一日千里的新经济,让他们对新榜样开始有了朦胧的期待。本刊将站在创新、财富、知名度、社会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寻找中国商界的新一代企业家以及职业经理人偶像,希望他们的新传奇故事以及他们所感悟的商业哲理能对我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编读     
“3.15”维权好是好,可什么时候能在“活动”中不教我们哪个产品真、哪个产品假,哪个房地产商骗人、哪个行业有霸王条款,行吗?因为我们普通消费者永远成不了每个行业的专家,用这些方法去鉴别市场上产品的真假,会累死我们!能让那些该管这些事的、靠管这些事而吃“官饭”的人多动动吗?别老等什么举报,他们发现这类事更专业。难道他们不知道市场情况,还是他们不消费?不举不查、查而不管、管而不严,这不是失职吗!难道要13亿人民都学成各行业亿万种产品、服务项目的鉴别专家?有意思吗?有意义吗?消费者是要维权,也要参与维权,可更希望维护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17.
不少外国人奇怪,德国人制造出的机械为什么会那么结实耐用?德国加入欧共体后,人们从一次产品试验中发现了这个秘密。  相似文献   

18.
黄贵生 《企业文化》2007,(11):82-82
有个企业的老总吴总经历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他们公司里有一个部门经理,一直兢兢业业,没想到一下子竟然不辞而别!这件事给他的打击很大,一直以来让他感到最没有问题的员工,却离他而去!吴总说,这个员工叫李湘,他为人聪明,并且跟随自己已经四年之久,一直对公司忠心耿耿。其操办的业务做得一直不错,于是他就将小李提拔为部门经理。  相似文献   

19.
所有的成长企业每个时刻都面临着生存的威胁。许多人在自己失败的时候,将这些归结于自己的能力、运气等因素。但是如果真的让他们再来一次也未必能够成功。那些真正成功的企业,在问及他们的成功要素时,多半也并不能给那些失败者多少真正立竿见影的启示。从“品牌价值营销”的角度看,失败与成功的企业越大越容易让人迷惑不解,越小越容易让人看清楚。“王老头”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难得的小例子。  相似文献   

20.
7月中旬,一队西装笔挺的荷兰人来中国采购2,000吨地沟油,这让为地沟油问题直犯愁的13亿中国人看傻了眼。又一个"中国制造"诞生了,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中国地沟油的这一飞跃直接从华夏下水道冲上了荷兰云霄。老外处理地沟油很在行人们总以为地沟油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