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沈祎 《国际市场》2010,(4):46-47
周立波有个段子,大致是这样说的:“都说讨厌上海,但是从来不妨碍他们来上海的。”他说这段话,是为了驳斥那些对上海颇有成见的“外地人”。听他这样一说,好像还颇有一番道理。但如果外地人,尤其是占外来务工大军主力的农民工兄弟都不来了,那么经济快速发展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大城市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2.
<正>一、"不正当"营销策略在单位食堂做过厨师,做过小车司机的龙家云,万万也没想到,下岗的阴云会降临到他的头上。龙家云在家呆了一星期就在星月菜市场里租了一个摊位,在星月菜市里卖菜了。那时候,在星月菜市场里卖菜的大多是外地人。其实,龙家云很早就注意到卖菜是一件只要付出辛苦就能赚钱的事情,外地人  相似文献   

3.
谢民 《上海商业》2015,(3):58-60
金义安先生,是上海长卷书画协会的副会长兼党支部书记。该协会是由书画行业人员自愿组成的专业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上海长卷书画协会的办公室四面墙壁上挂满了各种书画作品,让人赏心悦目;而摆放在金丝楠木桌椅上的精致紫砂茶具,使人感到他喜欢品茗,颇有文人雅士情趣。此外,金义安先生还是《海上画坛》执行主编、上海香梅画院副院长、上海牡丹画院副院长、渤海国际邮轮书画院上海分院院长。是的,金义安先生说他一生在追求一个字——"品"。他所追  相似文献   

4.
《四川物价》2008,(2):27
《中国经济时报》刊登冯海宁的文章说,不久前,上海市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称,上海将研究制订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合理引导跨地区购房。此举很可能在上海的外地人中引起轩然大波。显然,这种说法把“外地人”看成房价上涨的“替罪羊”。不可否认,“外地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住房需求,甚至还有个别外地人以炒房为业。  相似文献   

5.
崔静 《中国市场》2004,(12):51-51
<正>我又回到了中关村 在中关村里,无论打工还是当老板,总之几乎大半壁江山都由外地人所占据。高翔,大学毕业时正是互联网处于快速上升的时期,但是他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关村人,中科院的子弟,最开始却偏偏没有选择在中关村。 "那时候大家都往村里跑,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中关村人才济济,  相似文献   

6.
<正> 杨某是个腿部残疾的人,自幼家境贫困,小学毕业后,就在公路边摆个地摊,修理各种非机动车,兼帮人缝缝补补。十余年来,凭着一双勤劳的手,他不仅娶了媳妇,盖了两层6间小洋楼,还有储蓄。这时,他已不满足小打小闹式的手工挣钱方式。正当他为拓展生意而寝食不安时,白马湖商场招租。他没有经过分析论证,就毫不犹豫地揭榜应招,并倾其所有着手经营前的办手续、聘人员、进货等各项工作。该商场原来是一个外地人承  相似文献   

7.
肖申 《国际市场》2001,(1):16-17
听说外地人到上海购物,最怕的不是上海人欺生或听不懂沪语,而是到处难寻厕所. 在前不久上海举行的国际工业博览会高级论坛上,一外国专家在台上当着各位贵宾的面大谈洗手间对于商场吸引客流的重要性.说是据国外权威部门调查统计一家大型商场平均每层楼面如有三套厕所,可留住顾客消费三小时;而没有厕所的商场,顾客只能待半小时.厕所在商场的竞争中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中国商场却往往忽视这个留客赚钱的"招术".  相似文献   

8.
“生意不分大小,职业不分好坏,”顾青说,“只是很多人没有悟透这个道理。”四年前,一个年青人走进上海长宁区的工商所, 为自己即将开业的鸭脖子专卖店办理工商执照。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抬眼看了看这个讲普通话的年轻人,说:“外地人要先拿暂住证来。”年轻人说:“我是上海户口啊。”  相似文献   

9.
当"文艺青年"王微在上海创立中国第一家网络视频公司时,他的梦想是,打造一个开放式的视频"创作、分享"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出自己想做的节目"。正如土豆的宣言:"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但7年之后,在竞争压力和资本的裹挟之下,王微发现,土豆陷入了一场比拼"找钱能力"的残酷竞争。  相似文献   

10.
萧山印象     
从未去过萧山,对萧山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萝卜干"了。现在还有上海人家偶尔用来过过泡饭刮刮油水。前几年在报上看到萧山市并入杭州市了,给人的感觉是"灰姑娘"遇到了王子。但一个以萝卜干著名的地区,在我的概念里,想来也只够温饱吧。这观念由来于我曾经的邻居小兵。小兵是萧山人,80年代初来他母亲的故乡芦潮港打工。那时的他才十六七岁,短小瘦弱的一个大男孩,独自  相似文献   

11.
赵琨 《信息与经营》2011,(4X):100-101
<正>2011-2012年计划开通的北京始发高速铁路路线北京—郑州2.5小时北京—南京3小时北京—武汉4小时北京—西安5小时北京—长沙6小时……随着限购细则的出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半封闭"了外地人买房的大门,加之这些城市不断攀升的高房价,使得不少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异地人选择回家置业。与此同时,许多在一线城市已经购置了房产的财富人群,从资产保值和降低通货膨胀预期等方面考虑,也纷纷转向二三线城市,其首选目的地当然是可以"落叶归根"的家乡。  相似文献   

12.
<正> 敢卖土办起大公司两年前,因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于是和家乡的青年人一样,春节刚过,张涛就像候鸟一样飞向南方……很早就听别人说过,上海人非常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  相似文献   

13.
正张玉良,上海市人,高级经济师,1992年5月起,他领衔创建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裁至今。他的朋友说,他是一个不太像上海人的上海人,一个高明但不精明的生意人,一个极其有执行力的国企背景的老总,一个极其善用社会资源的人。近日,绿地拟注入金丰投资655亿元借壳。43人组成的上海格林兰投资将代持28.83%股份,成为最大单一控股股东,而绿地总裁张玉良成为实际控制人。  相似文献   

14.
当消费品流行风潮日渐衰弱之时,广告语的流行势头却异常地凶猛。上海曾有段时间特别流行"不要太潇洒哦"这句话,并衍生开来直至凡带有称赞意味的一律加上"不要太——",诸如"不要太派头哦"、"不要太棒哦","不要太舒服哦"、"不要太合算哦",搞得一些不明就里的外地人稀里糊涂,分不清是褒还是贬。其它象"味道好极了","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更是家喻户晓.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表示。  相似文献   

15.
<正> 李培华7岁时因患脑膜炎右腿残疾了。他做过鞋匠,贩过粮油,干过水晶加工营销。在上海、南通,耳闻目睹东海石英原料被制成囟钨灯源源出口的情况时,李培华怦然心动。外地人原料、销售两头在外都能干,我立足东海岂不更是天时地利人和?1993年底,李培华毅然筹资12万元,购进4条囟钨灯生产线办厂。不懂技术,他就到南方厂家学,租用专车和高额报酬从上海请来"星期天工程师"到厂现场指导。投资亦由10多万元逐期增至190万元,生产线从4条增至30条,年产量由几万支增至720万支,一跃成为全国灯管行业有影响的后起之秀,其产品种类也由建厂初期单一的生产什么卖什么,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  相似文献   

16.
吕薇  李轲 《中国科技财富》2011,(17):101-103
他是生物科技时代的弄潮儿;他是现代生物医药研究队伍中的佼佼者;他是2010年中国科学院"百人学者论坛"的入选者;他愿意将从事科学研究作为毕生的事业。他就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结构病毒学研究组组长陈荣。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海房价一浪高过一浪的上涨,许多上海人已很难承受当今的房价,但,对一个发展潜力和活力都十足的国际大都市来说,上海已属于了全世界,2004年购买上海新建商品房的人群中,外省市和境外人士占的比例超过了60%,所以说,上海人要想再在上海抓一轮购房新商机是不太可能了。东方不亮西方亮。一些有投资意识的上海人已把购房商机瞄准在上海周边的城市和房产刚刚起步的中小城市上。本期我们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外埠置业的参考消息。  相似文献   

18.
南京路是上海的商业中心,也是全国闻名的最繁荣的商业大街。它建于1865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被称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南京路进入了鼎盛时期。这里大、中、小商店林立,吃、穿、用、玩齐全,公交车辆如梭,行道人流如潮。凡到上海的外地人、外国人不到南京路就会感到枉来上海。  相似文献   

19.
念舍 《中国市场》2012,(30):40-42,7
<正>"他是个神,不是个人。"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鹤洲北垦区水产养殖户陆光海表示。"他是我们养殖户里的李嘉诚,是个创造奇迹的人。"水产养殖户吕家华也深有同感。当地养户对顾春官的评价引人好奇:顾春官到底做了什么,居然让他们如此佩服?从水果商到半个水产专家顾春官是上海人,17岁时就出来创业,先是做瓦工,后又批发水果。在1998年,他却放弃了年收入二十多万元的水果生意,转入了一个陌生的行业。驾轻就熟的赚钱生意为什么突然就  相似文献   

20.
<正> 江西弋阳县有一个只有初小文化的人名叫柏林,凭他的文化水平,写信与读报都得请人代劳。为了弥补知识不足的致命缺陷,他从高等院校请了31名教授作为养鸡、孵鸡的技术指导,2年内成为拥有1000万元固定资产的华东养鸡大王。这些年,他又从国有企业请来技术人员,把亏损多时的外贸罐头厂"吃"了下来,仅参加上海、深圳的招商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