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成立于1980年代的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本着“增进友谊、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培训人才,为香港、上海两地经济建设、共同繁荣而努力”的创会宗旨,为沪港两地经济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8年来。协会本身也逐步发展壮大,香港沪籍知名人士及各大财团,几乎都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的会员。日前,记采访了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新任会长孔祥勉先生。今年75岁的孔祥勉是个资深银行家,现任香港浙江第一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他1950年出生在上海,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0年来香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如今他已是“功成名就”。尽管孔先生英语和粤语相当熟练,但他亦能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他说这是“家乡语言”。  相似文献   

2.
陈可Kun 《开放潮》2001,(12):31-32
这个月来,香港社会谈论最多的经济话题有二:一是中国入世与香港;二是今年经济的困境和明年的展望。中国入世与香港11月10日,多哈世贸部长级会议一锤定音,长达15年的中国复关入世的谈判终告结束:中国入世得到通过。11月11日中国代表团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上签字,递交了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的中国入世批准书。30天后,即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消息传来香港,15年来一直关心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历程的香港欢欣鼓舞,为祖国而喜,为香港将会获得的空前良好商机而喜。连日来,香港工商界和各界人士纷纷…  相似文献   

3.
正当上海股市为“2000年创2000点”而欢欣鼓舞之时,香港的恒生指数也在为2000年挑战20000点而信心倍增。香港基金界对下半年港股普遍持乐观态度,大势趋升,不少人更认为可以再创新高指数。香港霸菱国际投资管理基金、欧资基金公司香港基金、宝源投资管理公司等知名专家认为,未来的几个月可能会继续窄幅上落,但年底港股则可看高一线,  相似文献   

4.
回顾近十年来沪港经济关系确是越来越密切,合作的范围一年比一年扩大。截至1989年年底,香港在上海的投资项目达365项,约占上海三资企业的51%。香港还是上海最大的贸易伙伴。1989年两地进出口贸易达15.7亿美元。但就上海和香港的经济潜力和当代国际经济交往的频率而言,双方的合作只能算是处于启蒙阶段,今后大有发展的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唐晔 《沪港经济》2010,(7):30-31
三年前,香港驻沪经贸办事处成立。三年来,这个香港政府在沪最高级别的联络机构,为推动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世博期间,香港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兼香港世博事务办公室主任陈子敬有着太多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香港和上海都是中国首要的商业中心,而上海近年的发展更显迅速,在西方传媒及投资者的眼中,上海极具发展潜力及空间,在很多方面,取代了疲态渐露的香港;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两地已形成竞争。其实,港沪两地是中国两个不同区域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陈可焜 《开放潮》2004,(2):55-56
2003年已经过去。在香港,普遍都把2003年形容为极为艰难但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出现过震荡;非典疫情严重打击了以服务业为主的香港经济;“七一游行”提出了新的政治诉求;CEPA更体现中央和全国对香港的强有力支持。自下半年起,香港经济终于开始走出厄境,有所回升。全年经济增长表现为V字形,从而也使香港回归以来的六、七年经济呈现W字形。  相似文献   

8.
李元春 《上海改革》2004,(10):62-64
随着CEPA的签署和实施,大陆各地区都加强了和香港的经济联系。上海和香港的经济往来历史悠久,当前两地经济存在竞争,但更多的是基于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合作。沪港经济合作很有必要而且非常重要,要展开新思路推进沪港经济合作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缘,史缘,血缘等各种因素,香港与上海的经贸合作有着悠久历史。早期香港的工业就是靠上海的资金,人才和经验建立起来的。在过去几十年,凭着香港人的拼搏精神,使香港的贸易总额,已达全球第11位。1990年的香港进出口总额就达1644亿美元。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少香港人凭其国内亲友的关系,很快利用国内的优势开展业务,使香港的经济在过去十年有飞跃的发展。反过来说,香港亦成为上海最主要的经贸合作伙伴。1990年。港商在上海直接投资的企业数占“三资”企业总数的48.3%,在上海进出口总额74.3亿美元中,香港占了15.59亿美元,均居各国、各地区之首。  相似文献   

10.
(一)上海联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实业)的前身为成立于1981年7月的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是上海纺织行业与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唐翔千先生合资创办的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91年联合实业整体改制成为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并于199...  相似文献   

11.
现时,全球都进入高龄化社会。据统计,2033年香港65岁以上长者人口将占全香港人口的22.9%。上海的老龄化状况更加严重,到2025年上海人口老龄化比例预计将高达35%。面对高龄化社会的挑战,政府无论在医疗、房屋、公共交通、社区设施,还是城市规划方面都要加以调整去配合高龄化社会所衍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任志刚 《中国MBA》2004,(2):60-66
时至今日,联汇制度已马为香港生活的一部分,大家都习惯了它的存在,实在难以想像如果没有这个制度,过去20年香港会是怎样。就我所知,联汇制度是现存少数货币发行局制度中历史最悠久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上海及长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合作简要回顾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与香港,由于地缘、史缘、亲缘等各种因素,两地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已有悠久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关系日趋密切。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香港企业家凭借其人际关系的优势率先展开了各项投资,使得整个长江三角洲,特别是上海与香港间的经济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1989年。  相似文献   

14.
方舟 《亚太经济》1996,(3):45-47,44
“九七”前后香港经济回顾与前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方舟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历史,香港将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由于香港现行的制度是资本主义,而祖国内地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一国两制"将从理论上开始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5.
香港经济复苏并非坦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可Kun 《开放潮》2001,(8):25-26
虽然特区政府要到8月底才公布香港上半年经济数字,但是近几月来香港经济在各方面的客观表现.已越来越使人感到今年香港的日子并不好过。 承接2000年强劲复苏的态势,港府曾预测今年会在去年10.5%的经济增长基础上增长4%。由于香港从来就是一个国际经济大都会,外围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香港经济的上下起落,既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有利的因素;也要看到国际经济的形势变化.特剐是美国经济在长达10年繁荣之后开始放缓——这是不明朗和不稳定的因素、事实已经证明: 正是由于美国经济的放缓,加上日本已经多…  相似文献   

16.
台湾汽车商人插手大陆据香港《经济导报》报导,被誉为“汽车大使”的唐城先生是台湾大华航空公司的董事长,1993年5月中旬在上海举行的海峡两岸民航研讨会,他作为台湾民航代表团的团长,他在讨论会上呼吁,期望台湾和大陆双方都能重视两岸旅客的痛苦及经济无谓损失...  相似文献   

17.
陈可焜 《开放潮》2004,(1):52-53
V形之路 开始回升 2003年的香港经济走的是V字形的路。 在2001年的0.5%低增长率的基础上,2002年的2.3%增长率自是一个显著上升的数字。承接这个趋势,在2003年初,香港社会曾经估计:尽管外围因素对香港的影响好坏参半,但2003年香港经济可望上升到3%以上。第一季确实不错,增长率为4.5%。但是,3月中旬突然飞来的非典横祸,顿使以服务业为主的香港经济猛受重大打击:飞机少飞或停飞,旅客不来,零售下降,香港市民也不活动,香港成了口罩之都,整个社会经济处于瘫痪状态。还幸5月搞定,6、7两个月开始转稳,6月剔除了香港非典疫区名字。  相似文献   

18.
李湛 《沪港经济》2000,(2):42-43
毫无疑问,香港现在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是远远超过上海的。随着上海的迅速发展。香港已有人担心上海的竞争力会赶上香港,并取代香港的国际地位。但也有人认为上海不可能赶上和超过香港,原因不在上海硬件建设而在于软件,如法律,行政政策,商业背景等人文环境。到底上海在  相似文献   

19.
优势互补是沪港金融合作的特征当今世界一国之内,两个城市平衡发展的事例并不鲜见,如日本的东京与大阪,美国的纽约与芝加哥,德国的法兰克福与汉堡等等,都是如此。上海和香港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中心,但香港的出口货物主要来自华南地区,而上海的出口货物则主要来自长江流域。需要说明的是,上海和香港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整个中国改革进程的一部分,不能脱离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受全球经济下滑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内地与香港两地股市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大幅调整。由于香港、上海及深圳股市的市值共占全球市场约9%,加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高于大部分已发展国家,因此,中国企业仍是全球投资者不可忽略的投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