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融危机下东亚“出口导向”战略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梳理,认为东亚诸国与地区的战后外向制造业主导型增长模式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但金融危机条件下的世界经济,从贸易数量、贸易结构和贸易体制上都对这一模式提出了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外部环境制约强度、内部需求创造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向平衡型“出口导向”战略转变的能力,对未来东亚经济体能否持续快速、有效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危机:东亚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经济已经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实体领域,美国经济减速,造成东亚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同时也为东亚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带来了调整的压力.在金融领域,东亚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面临着损失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难度加大.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说明了东亚加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日本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造了所谓东亚“经济奇迹”的日本戴上了经济发展“优等生”的桂冠不久,却从90年代初陷入了经济不景气之中,尤其是近两年,国民消费低迷,投资信心不足,金融机构破产,经济状况陷入了战后最严重的危机之中,被人喻为“正在往后拉的亚洲的火车头”。日本是如何从经济繁荣迈向“泡沫经济”进而陷入金融危机的?本文将着重分析日本当前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危机下对深化东亚金融合作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东亚金融合作的历程看,东亚金融合作是在东亚金融危机中诞生,又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不断发展的。尽管东亚金融合作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此次金融危机对金融全球化下东亚各国如何进一步推进区域金融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在分析东亚金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可 《中国经贸》2010,(2):13-13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作为这场危机的始发地,所受重创更是不小。在此背景之下,日本提出东亚一体化构想,东亚各国领导人积极响应。美国更加坐立不安,对东亚一体化进程指手画脚。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下,美国与东亚一体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东亚货币·金融危机,首是从泰国开始的。后波及香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主要表现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贬值,股市下跌,由于金融机制遭受破坏,致使资金筹措陷于困境,严重影响国计民生。1997年同1996年底相比,韩国元贬值28%,印尼卢比和泰国林分别贬值35%和37%。为这场危机所裹挟的,包括属于几乎曾成为“增长”与“繁荣”代名词的亚洲“四小龙”与东盟的成员。出于制止货币贬值的目的,有关成员相继提高利率,同时降低股价,抑制公共投资,延缓大型项目的开工或继续。因此,…  相似文献   

8.
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可以总结为“危机发生—紧缩计划—危机恶化—扩张政策”的过程。危机过后的第一阶段,亚洲各国依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针对金融、经济领域展开了全面的调整,主要以提高利率、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减少财政开支等紧缩措施为主。一年多后,紧缩政策产生的效果不理想,种种经济指标显示东亚经济陷入内需低迷、通货紧缩,第一阶段的紧缩政策宣告无效。因此从1998年第四季度开始,东亚各国政府纷纷改弦易辙,把振兴经济的重点放在刺激内需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赤字财政。赤字财政是东亚各国政府的刺…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7,(29):20-23
2007年7月2日是一个令人不快的周年纪念日。10年前的今天,爆发了灾难性的亚洲金融危机。那一天,在投机资本的猛烈攻势下,为了维持汇率,泰国耗尽了外汇储备,被迫实行浮动汇率,结果泰铢立刻暴跌。投资者纷纷从存在类似问题的东亚经济体中撤出资金,危机迅速扩散。除了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韩国受到的打击也非常沉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金融危机产生的内外因素入手分析危机的特点及影响,并就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的区域应对——东亚外汇储备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亚外汇储备库的筹建和增资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东亚地区资金救助能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东亚区域加强合作、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决心。本文研究东亚外汇储备库的缘起、基础和成立过程,对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意义和制度安排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中国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超越东亚模式:金融危机中的东亚与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发展模式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其依靠投入与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对美国市场、美元及美国金融的高度依赖,使得本次危机透过金融渠道、货币渠道以及商品渠道对东亚经济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东亚国家与地区应以这次危机为契机,调整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建立以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为动力,内需主导与外需相结合的全面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亚洲区域内经济循环机制,以期有效缓解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新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有关制度创新滞后于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步伐.忽视了对利用新的金融衍生产品获取暴利的金融部门的监管.并非是“美元体制”本身的弊端造成。作为“美元体制”的主要受益者和支撑着.东亚各经济体难以摆脱该体系。因此.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设计应该是在“美元体制”的可持续性背景下.探究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的持续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东亚金融合作抵御金融危机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东亚金融合作抵御金融危机的路径入手,分析了"清迈倡议"下货币互换的本质及缺陷,讨论了区域流动性安排的新制度——东亚外汇储备库其实质是将各国间现存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网络进行统合,由区域协议网络转向单一协议。如果东亚外汇储备库最终能够建立起来,这将使得东亚金融合作进程完成对"清迈倡议"的超越,首先是CMI框架下危机救援机制得到扩展和强化,其次是新机制将成为迈向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加快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进程,这既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安排好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顺序,使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与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力、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以期将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降到最低,并使我国在东亚金融合作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五国对汇率制度进行了调整,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更加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2005年起,由于美元贬值,东亚各国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且加大了波动。通过对东亚五国汇率制度调整的研究,本文认为,通过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维持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东亚五国的汇率政策调整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18.
陈莹 《亚太经济》2002,(4):17-20
自2001年年底以来,日元贬值持续不断,东亚部分国家也因承受出口压力而将本国货币贬值,世界特别是亚洲经济与金融界对此特别关注,并有学者认为东亚可能爆发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也有的持相反观点。本文将就此问题从日元贬值的原因及其对东亚其他国家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专家学者的不同见解,提出作者本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莫理宁  吴清 《特区经济》2005,(8):244-245
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需求分析1.经济全球化下因东亚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需要加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下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和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导致金融投机资本与金融泡沫大量滋生;形成了全球脆弱的金融经济架构。亚洲地区是新兴资本市场和离岸金融中心集聚之地,由于内部资本市场不发达或资金基础不稳定,受汇率和短期资本影响尤为明显。1997东亚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以及世界深感震撼,东亚危机的严重性和传染性暴露了东亚原有货币金融体制的缺陷—一个孤立的经济体很难独善其身。正是这样的背景对东亚金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东亚模式”与东亚经济奇迹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有国 《亚太经济》2000,(1):9-11,58
本文试图对“东亚模式”的内涵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界定,并通过对金融危机中暴露 出的东亚经济内在问题的分析,阐明东亚经济增长的特征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