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2018年央行提出修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和实施"断直连",把对央行集中存管备付金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关系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首先通过引用《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界定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概念。讨论了备付金集中存管和"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业务竞合关系的变化。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两大方面重点探讨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根据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数量急剧增长,这无疑为该方面的监管带来了难度,人民银行连续颁布文件以指导客户备付金的管理。鉴于文件中人民银行将部分备付金的管理权限授予了商业银行,本文运用博弈模型从人民银行应该采取放权管理还是自行监管的角度分析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监管策略。通过分析得出,人民银行应从社会负效应、监管成本、处罚力度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以完善备付金的监管,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对社会支付业务、社会公众资金结算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央行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颁发"牌照"之后的监管尚待完善,本文力图以《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服务中的存在的法律问题及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4.
支付服务市场潜力巨大,有待深度挖掘。研究表明: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各具优势,各自的核心市场和利益并不存在严重重叠和排斥。双方相互弥补和配合可充分开拓市场。在未来发展中,银行在传统金融服务领域依旧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方支付将在网上支付等创新服务领域占据稳固市场。银行方面应完善电子渠道建设,拓展备付金存管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强与支付机构的合作,积极应对金融传媒;介入电子支付链,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拓展新客户群体。支付机构方面应进一步细分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差别化经营;加强技术安全合作,完善内控管理,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严格备付金管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稳健、规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董慧凝  宋佳佳 《商业时代》2012,(13):120-121
第三方网上支付的资金风险及归属是网上支付中有关资金安全的核心问题。本文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在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网上支付资金风险中,应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及公平原则来确认各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而网上资金支付者应对沉淀资金及其孳息享有所有权;当前先行赔付方式尚不能完全化解第三方网上支付风险。最后,文章基于第三方网上支付资金风险问题提出化解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第三方支付发展概况入手,简要介绍支付宝、微信发展轨迹,引出支付机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野蛮生长、备付金存管、变相吸储、借道予欺诈洗钱、获取用户交易数据、跨境业务等问题,针对相应问题列举分析了监管机构采取的各项措施及解决办法。从而说明在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下,第三方支付行业逐步降低金融风险,日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的监管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文章从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地位、备付金管理、业务管理、技术系统以及风险处理要求等方面对我国监管政策进行分析,结合第三方支付实际业务情况,对监管政策的进一步细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晓娟 《商业时代》2012,(21):82-83
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使其在支付领域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支付便利的同时,其沉淀的客户资金数额日渐庞大,针对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监管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管理的三方(第三方支付企业、商业银行、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分析,指出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监管的重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地域范围也在迅速扩张,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跨境支付最终导致一系列结售汇问题的产生。以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所产生的结售汇问题为研究重点,通过剖析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解决结售汇问题的现实做法及所涉及结售汇管理问题,以期寻找合理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李淑锦  陈莹 《财经论丛》2017,(12):62-68
基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选取第三方支付与存款准备金制度相关的变量,构建模型,检验第三方支付对大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的冲击.研究表明: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会减少大型商业银行满足交易性流动性需求的备付金需求,同时增加其满足预防性流动性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需求,减少投机性流动性需求.  相似文献   

11.
胡秋梅 《中国市场》2008,(45):16-17
互联网在国内的回暖升温,带动了电子商务的空前高涨,同时也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在线支付市场——第三方支付市场。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新型在线支付方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第三方支付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并重点分析了目前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岳文 《商业研究》2020,(1):131-137
在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有效监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三方支付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内在特征,原有监管体制是以集中管控为内在逻辑,依靠传统中心化监管的模式、理念、手段无法对第三方支付实现有效监管,进而呈现监管异化。应将监管视为公共产品,以公共产品理念融入监管体系始末,充分尊重相关利益主体的诉求,准确厘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性质,合理配置监管权力及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机制,正确平衡监管与产业发展的合理界限;充分考量第三方支付发展个性化诉求,优化监管基础设施,增强监管的合规性,实现市场和社会的认同;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去中心化实现第三方支付监管异化的矫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支付手段发展迅速,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常见模式,详细分析了我国移动运营商、银行业和第三方支付企业推出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及其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test the notion that the use of digital payment methods, such as paying with a mobile phone, increases the risk of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Research from the USA indicates such a relationship, and we study whether this finding can be generalized to other countries. Motivated by recent changes in EU legislation related to financial transactions, we also examine willingness to use social media companies for money transfers along with sharing bank account information with third-party financial services. Exploiting data collected from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Norwegian adult population (n?=?2202), we identify differences in financial behaviour and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users and nonusers of different digital payment methods. In contrast to US studies, we find that mobile payment users were less financially vulnerable than nonusers and those women were more likely users of digital payment technologies than men. Younger generations and those with low financial literacy were more financially vulnerable than others, although we did not find this to be related to the use of mobile payment or other digital payment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research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utside of the USA to obtai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equences of increased digitaliz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addition, as COVID-19 has shifted a vast amount of spending online and these newer payment technologies have become more available, we need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y influence financial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交易存在着信用、法律、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通过建立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可以减少这方面的风险,可以在诚信、支付和物流方面对买卖双方的利益进行保护。但我国目前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的建设还存在着监管不足、与银行合作不理想、自身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账务管理能力和平台稳定性不高、收费混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要从政府、银行等外部环境入手,更应重视平台自身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平台的公信度,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进行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托收作为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被广为采用。传统上都把托收关系中的代收行认定为托收行的代理人,但在实践中这不仅不利于纠纷的解决,更不利于保护委托人的利益。文章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2条规定,将代收行认定为间接代理中的第三人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策略选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迎春  梁军 《商业研究》2004,(3):171-173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物流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 ,第三方物流则以其明显的优越性而成为企业现代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而我国企业大多数采取的是自营物流形式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企业核心专长业务的竞争优势 ,必须使自营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换 ,才能使企业回归主业。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自出现以来发展势头强劲,网络购物的用户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电子支付工具也得到快速发展,在智能手机出现后,由于手机用户的广泛性,手机移动支付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具有更广阔的市场。手机支付方便快捷,但是作为一种网络支付方式,却受制于通信网络、标准化和安全性等问题。手机支付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与其它相关机构协作,建立移动支付产业链,为手机用户提供规范安全的支付环境。  相似文献   

19.
《Business History》2012,54(2):280-301
This paper aims to extend the purview of Business History to the ancient world by exploring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oney was stimulated by legal institutions which regulated payment of compensation for torts. The hypothesis was propounded by Philip Grierson who argued that the Germanic institution of wergeld established the earliest concept of value which underlies money's function as a unit of account. It considers Grierson's thesis in the context of archaic Greece. Although archaic Greek law developed differently from the Germanic wergeld, the legal-political sphere in Greece provides decisive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ney and accounting.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commerce in archaic Gree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monetisation.  相似文献   

20.
任稚苑 《中国市场》2007,(32):28-29
随着物流市场的发展,对物流业的要求也更为规范和严格。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随之而来的物流风险也更为明显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面对风险上就必须更为谨慎。从自身入手,以管理为切入口,针对风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