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滤波器的群时延响应及其工程计算方法,分析了滤波器群时延响应对连续波精密测量雷达测距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减小滤波器群时延响应带来的测距误差的方法。本文可供从事连续波精密测量雷达系统设计和设备研制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
首先简要介绍了卫星通信中扩频系统的基本模型和表达式,给出了系统在失真信道中进行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模型。然后,利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包ACOLADE,建立了扩频系统在群时延失真信道中的仿真模型,建立了群时延失真信道模型,进行了QPSK、QPSK+DS、QPSK+FH等体制在群时延失真信道的特性仿_真分析,最后得出了一些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些用于数据传输的滤波器,不但要具有简单的滤波作用,而且要同时满足给定的相位和群时延要求。一、数据传输原理长期以来,滤波的作用仅仅就是滤除某一个信号频谱中的某些频率。由于滤波器通常是用在相位特性没有要求的系统中,所以,保留下来的频谱分量的相位被随意改变(例如,在话音传输时)。但是,自从出现了数据传输以后,对相位或群时延的要求就显得很重要了。现在,这些要求已列入国际电话电报通信咨询委员会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4.
负群时延电路(NGDC)在诸多工程技术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当前无源非互易负群时延电路的研究空白,提出了基于带线环形器的负群时延电路。从带线环形器等效电路的S参数出发,通过数学分析指出环形器具有正向群时延为正、反向群时延为负这一非互易特征;负群时延值与环形器端口等效输入电纳的斜率成正比,与等效输入电导成反比。为验证理论计算,设计并加工制作了一个中心频率为2.05 GHz的三角形带线环形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的正向群时延为0.7 ns左右,反向负群时延最大为-0.9 ns,负群时延带宽超过400 MHz。测试数据验证了数学分析,可为研究环形器组成的非互易负群时延电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测量群时延系统都采用尼奎斯特和布兰特在1930年提出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测量调幅射频载波通过被测设备时调制包络的相移,并用近似公式把这个相位测量转化为时延测量。然后,改变射频载波频率,读取一个新值。当射频载波频率改变时,如果时延读数保持不变,那就没有群时延失真。因为这个条件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所以,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滤波器幅频特性算术对称性和通带内群时延波动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滤波 器群时延内均衡优化设计方法,即在网络综合法设计的滤波器电路基础上,将电路与时延均 衡器直接耦合,用最小二乘法使群时延特性逼近一个常数,然后利用无约束优化算法对整个 电路进行优化来降低通带内群时延波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使滤波器幅频特性 算术对称且通带内的群时延特性波动较小,且阶数少、设计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7.
群时延(Group Delay)或群延时是线性系统和线性网络的特性参数。它不仅决定群信号通过系统和网络的传播时延大小,而且影响信号传输失真。因此,群时延已成为现代通讯、雷达、广播电视、航空航天测控系统的一项主要技术指标。研究群时延特性和测量方法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群时延测量技术已经在电子技术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据统计,国内已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由于近代微波通信技术、雷达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线性调频、脉冲多普勒和相控阵雷达的发展,在时域里就必须考虑信号波形的问题。所以对相位的测量和计量有较高的要求。在彩色电视传输和数据传输系统中,以及在导弹、卫星的测距测速中,由于波形失真、时延限制了系统的分辨力和精度。要使信号经过传输网络而不产生相位失真,就必须满足传递函数的幅值保持不变和相位是频率的线性函数。而测量相位特性的直线性的方便方法就是测量群时延。下面介绍相位和群时延的定义、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测试设备和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9.
基带预失真技术是解决调制器输出信号出现的幅度失真和群时延失真的有效方法。对于全数字高速调制器的升采样、软件无线电和中频数模转换器(DAC)等特点,传统的码元间隔滤波和分数间隔滤波结构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任意均分间隔的滤波结构,跳过重采样,直接对升采样后的数据做自适应滤波,可以获得更好的预失真效果。Matlab仿真得到的任意均分间隔滤波结构效果好于码元间隔滤波结构,且实测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显著减少高速调制器输出信号的失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负群时延电路由于其异常的电磁波传播特性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首先,介绍了负群时延与超光速现象的相关概念,阐述了负群时延现象的产生机理及负群时延电路的频域特征;然后,重点讨论了基于左手材料、谐振器与耦合微带线3种主要负群时延电路的组成形式与特点;指出了目前电路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固有的高损耗、窄带宽特点及负群时延值极限;最后,对负群时延电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负群时延电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讲述了一种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波形精确测量方法,主要是采用软件算法用于校正自积分罗氏线圈测量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电流时存在的低频失真问题。根据校正系统是对原测量系统进行逆向还原这一特性,通过模拟测量自积分型罗氏线圈的输入输出值来间接取得校正系统的输入输出。知道了一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就可以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来实现对一个系统传递函数的近似模拟。该方法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精准的记录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波形。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群时延的概念及群时延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并在通信卫星在轨测试的工程实现中,针对卫星转发器频段多及Ka频段转发器频率较高的特点,重点描述了综合群时延测试的方案设计及实现。经工程验证,该方法提高了在轨测试的效率和群时延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预失真技术对功率放大器的记忆非线性失真进行补偿的关键是预失真器建模的准确性,尤其是模型对功率放大器逆记忆特性的描述能力。针对目前预失真器模型对功率放大器逆记忆效应描述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将查找表(LUT)级联一个具有并联结构的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R)滤波器组作为实现形式的Hammerstein预失真器,以提高传统Hammerstein预失真器的补偿性能,并采用一种两步算法对其参数进行辨识。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Hammerstein预失真器能更好地补偿带强记忆效应的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相似文献   

14.
针对网络综合方法不能直接对滤波器的群时延和驻波比同时设计的问题,提出了一 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群时延和驻波比特性同时优化的设计方法,即在网络综合法设计滤波 电路的基础上,利用无约束优化方法对群时延和驻波比同时优化,降低通带内群时延波动和 驻波比的最大值。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后滤波器幅频特性接近算术对称,群时延波动 最大值17.337 ns,驻波比最大值仅为1.455 0。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信息失真是长期困扰会计工作的顽症 ,也是导致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内外微观决策失误的祸根。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条件、机制以及治理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并指出要提高会计数据的质量 ,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严格监督 ,并加大执法力度 ,对作假者进行严惩 ,同时又不能使监督和惩罚的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16.
信道的群时延指标对跟踪系统的测量精度和通信系统的信号质量都十分重要。但该项指标的测试通常因缺乏专用仪器而不能进行,影响了设备误差的分析和系统潜力的发挥。本文介绍利用常用的仪器,采用调制法进行群时延测量的构想,并着重解决了调制器引入的群时延漂移。论述了测量的合理性和调制频率选择的依据,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正常秩序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做出更为严密的分析,以推导出科学的结论,从而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本质为出发点,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和主观因素,运用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工具成本一收益法来深刻分析这一行为的经济根源,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预失真技术,包括基带预失真、中频预失真及射频预失真技术,以及几种自适应预失真工作函数的产生方法,并利用多项式产生工作函数的方法对功率放大器进行预失真调整,使其线性度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以宽 《商业会计》2003,(10):15-17
一、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症结所在 会计信息失真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顽症,既有综合性,又有国际性。要对它进行彻底治理,必须找出其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会计信息失真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前几年银广厦、红光、大庆联谊等公司  相似文献   

20.
已研制出一种用于网络系统的并行处理模拟器NEWTS。这台模拟器由多个微处理机构成,这些微机通过分级的公用母线相互连接且并行地执行模拟程序。这台模拟器的造价远比采用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便宜,但却能进行有效和高速的网络模拟。这台模拟器已经应用于一个电话网络模型,且其实用性已得到证实。本文对NEWTS的硬件和软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