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标签天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标签天线直接应用于金属表面时,由于受到金属边界的影响,其性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详细介绍了4种无源超高频抗金属标签天线的设计方法,包括调整天线与金属面的间距、采用吸波材料、引入高阻抗表面基板、采用平面倒F天线(PIFA)或微带天线结构,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标签天线的阻抗匹配、带宽、尺寸、识别距离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微带贴片天线不仅具有低剖面、高方向性等优点,而且含有金属接地板,常用作抗金属标签天线的设计原型。在抗金属标签天线的设计与实际应用中,研究者可针对具体要求灵活运用这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中,天线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半波折合振子天线制作简单容易、费用低廉等优点常被应用.笔者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半波折和折子天线的制作、匹配与使用有一些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目前改变天线方向特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研究环形天线方向特性的基础 上,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旋转天线方向图的新方法,即天线正交加权法。该方法可在天线不 便 旋转或不能旋转的情况下,通过对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加权处理控制天线方向图的旋转,达 到天线方向图快速改变的目的。最后对该方法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探讨。该方法具有可靠性高 、精确度高、便于自动控制、不依赖于机载平台运动方向等优点。利用该方法对提高测向定 位精度、侦察截取概率和通信可靠性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智能天线主要是采用空分复用技术,利用在信号传播方向上存在的差异,将频率相同、时隙相同的信号从空域进行分离。智能天线能够有效的扩大通信的容量,并通过跟其他复用技术相结合,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频谱资源;利用智能天线能够有效的解除在移动通信中因为地形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对电波产生的影响,从而不断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本文学者主要从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入手;归纳出了智能天线的优点;最后学者就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天线设计中实现高增益、高效率、低副瓣总是相互矛盾的。本文以国产某型雷达的天线系统为设计目标,介绍一种将雷达天线有关参数归结到一个数学模型上,以便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和辅助设计。反设计结果表明,用此数学模型进行设计,比传统的查曲线法有准确、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基站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对通信质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技术被广泛研究。通过对基站天线的电调技术、极化技术、宽带技术、阵列天线多频技术和基站天线小型化技术等的研究发展历程介绍,分析了这些关键技术在工程上的实现方法与措施,总结了这5个关键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在基站天线下一步的发展中,需要将多个关键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阵列天线多频技术和基站天线小型化技术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需要安装在金属平台上的天线应用,提出了一种具有定向辐射特性的新型多频段背腔式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缝隙天线。利用半模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多模式特性实现了该天线多频段工作,通过在谐振腔的金属顶面蚀刻弯折形状的缝隙实现对外辐射,并可以通过调整弯折缝隙尺寸参数来减小天线尺寸。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能同时工作在5.7/10.7/11.9/12.5/13.1 GHz,且在这5个频段的最低增益大于6.7 dBi。天线具有便于和平面电路集成、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崇甡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354-354
微带天线具有低剖面、体积小和易于与载体共形等优点,因而在雷达、移动通信、卫信通信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针对工作频率为15GHz时的圆开微带贴片辐射单元,研究和以此辐射单元构成的微带直线阵列天线的分析和仿真,为实际天线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给出了一种新的优化非均匀天线阵列阵元排布的方法阵元微调法。非均匀阵列天线具有许多均匀阵列天线不具备的优点,可以在节省设备量的同时增加天线孔径,但是利用非均匀阵列天线测向时也容易产生估计模糊。解决非均匀阵列天线估计模糊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调整天线阵列的排布。计算机仿真证实,经过微调法优化的非均匀阵列的测向性能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天线系统(DAS)跟传统的集中式天线系统(CAS)相比,具有覆盖面积广、发射功率低、传输质量好等优点,但关于DAS基站侧天线如何分布才能使覆盖性能达到最优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在相对简单的线型单小区、单载波下行MISO系统的场景下,分别针对移动台可以使用1根(Bunch)或多根基站侧天线(DWCS)的情况,基于区域平均信道容量最大的原则,建立了基站侧天线最优分布的模型,并给出了一种较低复杂度的天线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1.
卫星通信已经开始进入我们这个时代,但由于通信卫星的容量和成本的制约,短波通信仍然是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短波通信所使用的天线种类分别为鞭型、T型、笼型等,它们均是短波通信初期所采用的天线。这些天线的主体结构无非是窄带天线加天线调谐器。尽管短波通信机的收、发设备的技术不断更新,但所使用的天线性能基本没有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为了实现通信保密、排除干扰、提高通信效率等,超宽带系统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却受制于系统中超宽带天线的阻抗带宽。详细介绍了展宽天线阻抗带宽的4种方法,包括渐变阻抗方法、分形几何方法、微带天线开槽方法和非频变结构方法,其中分形几何方法由于其几何结构的自相似性使得其贴片电流分布具有自相似性,从而导致天线的多频点谐振,有效拓展了天线带宽。上述4种天线尽管作用原理互不相同,但在超宽带天线的工程应用中,研究者可将这些方法单独或同时应用于天线结构设计,使得天线既能保持良好的方向性和增益等性能,又能获得较大带宽。  相似文献   

13.
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多天线配置提高了信道容量和传输可靠性,而天线选择技术能在保持系统优点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运算复杂度以及硬件成本。为了能在时变的信道条件下快速地选择出一组最优的天线子集,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改进的天线选择算法。推导出了二进制粒子群联合收发端天线选择的信道容量公式,并将其作为粒子群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使天线选择问题转换成二进制编码串的组合优化问题。通过改进模糊函数提高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性,让二进制粒子群尽可能地收敛于全局最优位置。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在降低运算复杂度的同时提高收敛性,且系统信道容量趋近于最优算法。  相似文献   

14.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通信机动灵活等优点。卫星移动通信为远程动中通技术的发展、实现全球的无缝连接提供了契机。介绍了一种高性能、低轮廓Ku频段远程动中通卫星天线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动中通天线空间维和功能维概念,应用了喇叭天线阵波导馈电技术,给出了动中通天线设计与集成方法,分析了动中通天线可靠跟踪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设计实现。测试结果表明天线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通讯基台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有许多优点。本文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原理及结构做一综述,对射频及中频的非线性失真效应对数字基带波束形成网络的影响做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带天线     
近年来,随着对轻量、小尺寸、共形和价格低廉的天线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在微波天线技术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这就是微带天线。微带天线可以装在火箭、飞机和其它物体上,同时又不致破坏飞行体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目前大尺寸印刷电路工艺的进展,对微带无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微带天线具有制作简单,性能稳定,结构紧凑坚固,而且可以以任意极化方式工作等优点,从而引起专家们的注意。目前,已制作了各种形式的单阵元微带天线和阵列微带无线,并在着手完善其制作工艺和解决类似天线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任何天线都架设在某一支撑体上,如地球表面,卫星表面等。这些支撑体都是导电媒质。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导电媒质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会产生再辐射,再辐射的场反过来会影响天线电流的分布使天线的辐射特性改变。这里仅研究地面对天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副改进的非对称平衡对拓Vivaldi天线。辐射贴片外边缘用3阶多项式曲线修正,以实现很宽的阻抗带宽。在天线口径处嵌入一个金属贴片作引向器以改善天线的辐射特性。对辐射贴片引入非对称性,使得E面波束偏离得到进一步补偿。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极宽的工作带宽,在2~40 GHz内的增益大于0 dBi,且在15~30 GHz内的增益大于14 dBi;E面的波束偏离在6~40 GHz频率范围内小于3°。该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尺寸紧凑(44 mm×98 mm)以及方向图稳定等优点。该天线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相控阵、超宽带系统等。  相似文献   

19.
舰载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对于舰船作战效能发挥至关重要。在系统论 述舰船通信系统的EMC软件和硬件设计技术基础上,分析了美军多功能电磁辐射系统(MER S)的天线共用、天线布局优化、自适应干扰对消、光电隔离等电磁兼容措施。这些新方法 、新技术,对开展现代舰船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移动通信发展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技术特征和实现目标,并阐述了如何用多址来解决通信资源紧缺的问题,随后重点讲述智能天线的定义、优点、组成、工作原理、信道模型以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智能空分多址的概念,并对智能天线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