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农业资源利用及资源报酬分析──四县(市)的案例调查北京农业大学综合农业发展中心李小云,李素英,刘永功,李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黄青禾一、四县(市)基本情况简介(一)龙岩市龙岩市地处福建西南部,九龙江上游,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山间盆地。全市山地...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际边界县(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浙江省省际边界县(市)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基本思路,突出特色,扩展五大产业,并提出实施品牌、名牌战略等4项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及开发对策思考曾晓辉(一)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重庆既具有大城市、大工业的特点,它具有大农村、大农业的特点,是目前国内农村人口最多、农村劳动力最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城市、全市15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为1120万,占74...  相似文献   

4.
泰国的农业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土地面积51.4万平方公里,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泰国重视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产量高,出口量大,农产品加工有一定规模,经济发展较快。泰国农业资源开发的特点是:(一)注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二)注重规模经营;(三)注重经济效益;(四)注重社会、生态效益;(五)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六)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5.
德国属人多地少的国家。其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优越;土地利用结构比较合理、利用比较充分,并且,已开发利用的农业用地依法得到保护。德国开发农业资源十分重视环境质量,种草强调保护和美化环境,其植物保护达到高水平,对农产品要求优质化;德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现代化水准很高,表现在(一)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二)农业开发技术装备现代化;(三)农业开发高度商品化;(四)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我国当前农业形势,要求搞农业资源区划的同志,应在农业资源潜力的开发利用和增产任务的区域布局和增产对策上,提出见解和建议,供领导部门宏观决策时参考。并针对落实农业资源区划的职能,提出了(一)关于农业资源区划的管理工作;(二)关于农业资源和农业自然生态环境的调查评价、动态监测工作;(三)关于编制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工作;(四)关于农业区域开发治理实验区工作等四条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野生香料植物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野生香料植物资源及其利用冯旭,周勇,郭立新黑龙江省位于祖国最北部,是我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境内地形复杂,山地、平原交错分布.由西北至东南有大兴安岭山地、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山地(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和松嫩、三江两大平原。气候跨寒温带和温...  相似文献   

8.
浅谈农业后备资源农业资源包括气象资源、农业劳动力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相应地,农业后备资源也应包括这些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农业土地后备资源。一般把“四荒地”(荒山荒坡、荒地、荒滩、荒水面)称为农业后备资源。这只是从狭义上理解,仅指农业后备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23-24日,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在广西召开了2006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座谈会。会议主要内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研究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总结“十五”、部署“十一五”及2006年农业资源区划重点工作。参加会议的有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陕西、甘肃、新疆、新疆兵团等21省(区、市、兵团)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的负责同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业资源管理开拓区划工作新局面─—洪绂曾副部长在部分省(市、区)农业资源区划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按:1996年3月26日下午,在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会议期间,农业部洪绂曾副部长召集了座谈会,北京、河北、内蒙、吉林、辽宁、山东、湖北、浙江、甘肃、...  相似文献   

11.
桂平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坚持以发展工业资源型农业为主导,重点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有效地加快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去年,全市实现农业牧渔业总产值45.6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11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15%,增长幅度创10多年来的最好水平。近年来,该市先后连续两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广西无公害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县(市)”、“广西优质粮食第一大县(市)”、“广西水稻免耕跨越式发展第二县(市)”和“广西农村劳动转移劳务产业)第一大县(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1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湘西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片区,同时生态旅游资源又极为丰富,是国内山地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为实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亟需对其资源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以便为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定位、竞合策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运用最邻近距离、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类型、空间密度、空间均衡性行定量分析,最后结合市场区域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湘西156个生态旅游资源的最邻近指数为079,并通过泰森多边形进行互相印证,其Cv值为84%; (2)30个县(市、区)的基尼系数为096,表示资源空间分布具有等级、类型和密度的不均衡性; (3)湘西北部的市场区位优势度最高,南部次之,中部最低,呈“瓶颈型”; (4)五级旅游资源集中在湘西南北两端,中部主要为三、四级旅游资源,二级旅游资源较少。[结论]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属性为空间聚集类型,但是分布不均,空间密度多聚集在湘西地区南北两端,且多集中于各县市的中心所在地,北部资源质量和市场区位优势都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据此提出北、中、南3个区域不同的发展定位,以及“一个龙头、两个中心、三个板块”的空间竞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述目标、生产、属性三个不同导向的农业可持续性概念的基础上,采用资源模型、环境模型和经济模型,对西部地区604个县(市、区)的农业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处于不可持续阶段和强可持续阶段的县(市、区)较多;多数县(市、区)都可以保持原有的农业可持续性;大多数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不当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其农业可持续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农业资源区划办主任联席会议第十二次会议纪要为贯彻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联席会议10年工作,交流大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经验和资源区划工作,研究今后联席会议的活动,1995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天津市召开了大城市农业资源区划办主任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的时空间格局演化过程,探究两者间的耦合机制。研究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农业生产空间适宜性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等。研究结果:(1)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农业生产空间适宜性呈现出沿“胡焕庸线”两侧“两极化”的空间格局,东南部高,西北部低;(2)2000—2018年,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呈现出了逐步增强的趋势;(3)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间存在要素耦合、结构耦合、路径耦合和逻辑耦合4种耦合机制,两者共同重塑了中国农业生产空间格局。研究结论: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逐渐强化的态势,两者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共同影响中国农业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16.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开展农业空间适宜性评价,在县域尺度下进行农业生产空间布局优化,对喀斯特地区乡村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及发展特色农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开阳县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入手,通过构建农业生产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技术对各项指标进行叠加分析,评价开阳县农业生产空间适宜性。结果表明,开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低、较低、中等、较高、高的比重依次为57.07%、29.16%、2.19%、10.09%、1.49%,承载力较低等级与低等级的农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与西南部;农业生产不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适宜区面积、适宜区比重依次为39.15%、20.95%、15.23%、18.03%、6.64%,坡度与土壤质地是影响开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明显与农业生产不适宜区面积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根据评价结果,将开阳县划分为北部绿色生态农业区、南部山地生态农旅区、西部生态林业区、中东部山地特色农产区四个农业产业区,并提出了开阳县农业空间布局优化对策建议,以期为开阳县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在各业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和尚待开发利用的土地和水域的总称,包括耕地、林地、荒地(坡)、沼泽和水域等。在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要素,具有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双重身份。土地资源管理状况如何,对于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经济腾飞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结合绥棱县近年来对农业土地资源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进行一些探讨,旨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贵州山多耕地少,山地和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92.5%,非耕地资源丰富,加上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的优势,具有开发山区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情况、新形势、新要求下,贵州开发非耕地资源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打好两个基础,搞好四个结合。一、进一步提高对开发非耕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贵州省非耕地资源开发起步早,经历了认识逐步深化,不断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的过程。贵州省委、省政府19…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省、市(地)、县地方性农业资源区划部门在完成国家农业区划办公室部署的任务的同时,只有围绕“中心”工作、决策需要和增收致富开展工作,并认真抓好基础性工作,才会不断增强工作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丽江地我位于滇西北高山峡谷地区。该区土地资源的特点。(1)类型多样,空间结构规律性强;(2)以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冷,寒凉山区;(3)陡坡土地多;(4)水资源丰富。但难以开发利用;(5)土地资源总体质量较差。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1)利用方式多样,以林业用为主。但利用水平和产值偏低;(2)农业用地效益较低,差异大;(3)旱地多,陡坡地多,土地退化逐步扩大。耕地总体质量偏。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