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超载已经成为北京的重大现实难题。环境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要求下,在不超出生态系统弹性限度条件下,环境系统所可能支撑的人口数量。一个区域环境人口承载力取决于这个区域环境系统的瓶颈因素。北京位于全国严重缺水地区,按照联合国标准,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水资源是北京环境系统最主要的瓶颈因素。因此,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北京区域环境人口承载力。我们据此测算,2005年北京人口承载力应为1436.3万人,但实际常住人口超载101.7万人;到2010年,估计超载300万人左右,首都可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和环…  相似文献   

2.
从山东大旱谈雨水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是北方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全省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的六分之一,却养育着占全国7%的人口,生产出占全国10%的粮食,完成占全国9.3%的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使得水资源成为制约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山东省多年平均降雨量即动态水总量是1110亿吨,约是静态水资源量的3倍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因此,如何利用好雨水是缓解山东缺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银鑫 《发展》2007,(9):81-82
凉州区是甘肃省武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也是全市乃至石羊河流域中人口最多的县区,属典型的农业灌溉区,年均降水量160mm,蒸发量高达2020mm,人均占有水资源950m^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640m^3,分别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43%左右,水资源紧缺,水供需矛盾突出,属于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正日益成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北地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矿产丰富,其石油。煤炭、天然气及稀有金属等矿藏丰富,是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很大的地区,也是下世纪我国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希望所在。然而这里却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究其原因,水资源不足、干旱缺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北五省区土地面积虽然大,水资源总量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3%。干旱缺水,使西北的农业发展水平低而不稳,多数城市供水不足,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许多重要项目不得不异地而建。缺水,已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群众摆脱贫困的“拦路…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能源危机的提出,资源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特别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面对这种情况,资源承载力概念的提出为资源与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本文将国内外有关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量化方法的研究作一总体分析,结果表明:(1)国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较少,国内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初始、发展、鼎盛和拓展四个阶段;(2)从横向比较来看,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在我国以近十年为盛。但研究多集中在资源学科领域和地理环境学科领域,角度大多是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作出系统评价,并借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用已有的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承载力的问题;(3)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进步;(4)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较少考虑环境污染对水资源承载力以及整个社会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对承载力在自然资源方面的研究作了小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新疆人口分布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的量化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桂兰  孙建光 《新疆财经》2010,(3):11-14,46
本文基于人口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发现新疆协调盈余类和协调发展类的县(市)域水资源恰好承载了现有的一部分超载人口,但失调类地区的人口严重超载,水资源短缺,人口分布与水资源承载力严重不协调。因此,只能通过调水、节水和控制人口,以及合理开发和配置水资源来提高水资源的控制和利用能力,缓解入水矛盾。  相似文献   

7.
善用滴水     
在结束的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将有2400万至7亿人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到2030年,全球半数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水,是一个关系生死存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是规划环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缺水地区,水资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在规划阶段,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结果对规划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以鄂尔多斯市能源基地规划环评为例,运用GIS图形叠置法,对规划电源点、敏感点、监测点等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数字化、矢量化处理,在单一供水无法承载...  相似文献   

9.
汤平  姚远 《首都经济》2007,(4):83-84
随着人口剧增和经济高速发展,水的供求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瓶颈。有专家指出.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期。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亿立方米至500亿立方米.缺水高峰将会出现。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水源危机和雨洪危害日益严重。雨水作为重要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实行综合治理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兴课题。  相似文献   

10.
1 天津市水资源的基本状况天津市是中央直辖市之一 ,是世界性的特大城市。研究水资源课题 ,是人类面对的人口、环境、资源的重大课题 ,对天津市在21世纪的未来发展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华北地区是水资源缺乏地区。天津市位于华北地区 ,是缺水地区之一 ,又地处海河流域尾闾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天津市本地水资源匮乏。天津市总土地面积1 1万平方公里 ,有900多万人口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0毫米 ,本地降雨产生的径流(自产水)多年平均值为9 86亿立方米 ,特枯年仅为2 5亿立方米。天津市濒临渤海 ,除北部山前1500平方公…  相似文献   

11.
唐山是一座沿海重工业城市,钢铁、水泥、电力、化工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资源性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坚持科学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严格管理,多水源开发,努力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既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又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3年我市被评为第一批全国节水型城市。  相似文献   

12.
朱玉 《中亚信息》2006,(4):15-16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中亚各国多年来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设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浪费和缺乏问题,是改善中亚地区缺水状况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13.
受自然条件限制,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在一个较短的历史时期内会保持相对稳定。相对而言,由于受到人口出生与死亡状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迁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的入口规模可能变动较大。建国以来,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人口规模扩张也极为迅速;与此同时,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水资源总量却有所减少。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急速下降,北京市人口规模与原本就不宽裕的水资源之间产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仪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世界范围的普遍缺水使海水淡化技术从中东的沙漠地区扩展到拿球的主要沿海闫家。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已达到65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5.
由联合国组织编写的《全球环境?望》近日面世。1100名科学家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勾画出了这样一幅景象:30年后,地球上70%的自然环境将遭严重破坏,许多物种灭绝,一半以上的国家严重缺水,而可怜的地球还要养活20亿的新增人口。报告称,到2032年,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将会严重缺水,中东地区95%的居民将没有水喝,亚洲65%的地方感到水资源严重缺乏。报告还预测了30年地球的4种演变趋势。第一种,人们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向,追求“短期效益”,破坏生存环境,地球将面临灾难。第二种,同样非常危险。发达国家出于自…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两方面因素的叠加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11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3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1700立方米/年,按照联合国定义属于水资源紧张国家。  相似文献   

17.
赵蔚 《辽宁经济》1999,(4):40-40
水资源和能源一样,同属国民经济基础结构中不可替代的根本命脉,是人民生活的基本资源。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而且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北方和东部沿海的许多城市和地区缺水现象十分严重,加上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普遍等因素,严重...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世界范围的普遍缺水使海水淡化技术从中东的沙漠地区扩展到全球的主要沿海国家。截至2010  相似文献   

19.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当今生产力水平下,没有了水资源,就没有了农业。所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节约用水是涉及农业根本的大事,意义重大。我省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近年来,随着全省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紧张的形势日趋严峻,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全省农业发展的“瓶颈”。一、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决定了我省农业必须走节水型农业的路子水危机是全国性问题,但我省形势更为严峻。据1956──1992年水文系列分析,全省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计,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57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4%,也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  相似文献   

20.
我省水资源短缺,而且时空分布不均,60%集中在汛期,71%分布在陕南,经济社会较为发达、人口最为密集的关中地区和全国重要能源化工基地陕北地区最为缺水.另外,局部暴雨洪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我省实际,在抓好蓄水、调水工程建设的同时,把节水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是新时期推进陕西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