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1年以来.海工装备市场延续了2010年下半年的活跃行情.钻井装备成交量继续放大.钻井船成为当前市场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近期.论坛展会聚焦研讨海洋工程装备的活动多了.媒体刊登的相关信息“海了”.这说明海工装备制造又“火了”。此时,船企不分大小均一窝蜂地向海工转型的场景再次出现。然而.发展海工不是“赶集.凑热闹”.对于盲目的海工“热”必须要有“冷”思考——诚如我国海洋工程权威设计大师赵耕贤所说.“没有实力的企业,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不必超出自身的能力。盲目调整产业结构,仓促上‘海工’.硬挤这一市场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3.
海洋钻井平台是一个集成众多模块和技术的综合性产品,功能复杂,设备繁多,设计建造过程需要多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配合完成。本文在调研我国海工企业供应链现状,总结海洋钻井平台设备系统,分析其供应链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海工装备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海工企业供应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2年以来,相对于萧条的商船市场,海工装备市场风光依旧。高油价、高租金、巨量的手持订单成就了当下最为红火的市场。据IHS等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海工装备手持订单总额达750亿美元,大型装备订单总量接近230艘(座)。  相似文献   

5.
引言 产业链一般是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纵向链条,在其链条中,每个环节均对应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造船业作为为海洋石油、航运业等其他行业提供装备的装备制造业,其产业链包含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造船产业链,就是研究船体建造和船舶配套这两种产业之间的链条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作为全球第三大海工装备制造商,一直以来在海工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实力,市场份额位列中国、韩国之后.在全球海工市场低迷的情景下,新加坡海工企业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2016年1-5月,新加坡海工出现了订单“颗粒无收”的局面.一方面,新加坡海工产业面临着油价持续下行压力,海工市场的回暖难以预期.另一方面,新加坡外劳准入制度的实施,给处于困难中的海工企业再浇冷水.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新加坡海工企业反应迅速,采取降低成本、多元发展、提升能力等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7.
2016年以来,在油气开发市场极度低迷的背景下,海工市场几乎陷入停滞状态,海工主流装备订单消失,仅有寥寥无几的辅助装备成交填补个别需求空缺,2016年海工市场或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从长周期的视角分析,海工装备市场的深度调整将持续较长时间,须做好长期应对挑战和困难的准备,积极关注有限的市场机会,厉行降本,大力提效.  相似文献   

8.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不仅仅指的是海工装备制造商的集聚.狭义来讲,需要聚集多家海工装备制造商以及相关配套企业,以形成完整的大型装备和配套体系的生产基地;广义来讲,还需要设计商、海洋装备服务商和销售渠道,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海工装备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产业主体对产业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了产业主体的市场竞争力,也推动了海洋工程装备的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9.
7月15~16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在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了明确的规划.要大力发展海工业务。这意味着.中船集团公司将积极把握我国油气开发走向深海的机遇.在未来强力挺进海工装备市场.努力将海工作为战略业务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装备制造业涵盖了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等七大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贵阳市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装备制造业向小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政策引导和支持一直是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国内海工装备产业在发展道路上也长期受益于政策的扶持.现如今,海工装备市场环境严重恶化,相关企业深陷泥潭,对新支持政策的出台又有了更多的期待.并且恰逢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头年,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一系列具有“雪中送炭”及“治病良方”属性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给低谷中的中国海工行业带来新的政策红利,支撑企业渡过困境.  相似文献   

12.
造船市场的不景气让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在危机之中仍有稳定市场需求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而目前全球海工市场400亿~500亿美元的盘子更让许多船企摩拳擦掌,谋划着如何分得一块“蛋糕”。然而,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和建造技术要求远高于一般的船舶建造,许多关键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里,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海工装备发展的瓶颈,因此——  相似文献   

13.
年终岁末又至,回首来时路,2012年全球船舶行业可谓步履蹒跚,艰难前行。展望前行路.新年船舶行业何去何从?回顾2012年中日韩上演的“造船三国演义”可以发现.尽管主流船型市场寒意逼人,但节能环保船型、海工装备等市场仍有机遇.企业多元化发展的优势明显.中国船舶行业不妨借鉴日韩同行的做法,紧盯新需求,开拓新市场.实现破局发展。  相似文献   

14.
眼下.海洋工程领域已成为中国造船业投资的热点。据报道,相当多的造船企业都准备进军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但真正把海洋工程装备这块“蛋糕”吃到嘴里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产业发展呈现网络化、集群化等重要发展趋势,随着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集群是船舶海工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处于产业布局的中心位置。本文基于PatSnap数据库的专利数据,通过对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专利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深入研究该领域集群发展态势。分析可知,当前江苏省船舶海工集群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企业,已形成了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核心配套设备、研发服务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规模优势具备,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该结果可为企业在该领域的产业布局提供战略决策依据,也可以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也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制造企业,致力于成为代表中国海洋工程水平的重点企业.2005年以前,深水平台建造被新加坡和韩国少数几家海工企业垄断,我国与这两个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中集来福士通过建造技术工艺重大创新,建成全球超重能力最大的2万吨“泰山吊”,实现一次性完成半潜、平台上下船合拢的技术创新,突破了深水半潜平台批量建造的关键瓶颈,获得首轮6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订单,挤进高端海工装备“俱乐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东南亚国家意欲抢夺“世界工厂”地位,欧美意图重振制造业的大背景之下,转型可谓我国制造业的必然选择。而对于深受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船市复苏乏力困扰的造船业来说,转型就尤为重要。为此,如今不少船企都积极开拓上下游市场,希望通过多元化发展来打造产业链,进而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金融海啸爆发,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也受到冲击.出现了“接单难、交船难”的问题。仅在国内.就有多家造船厂因付款不及时而被迫暂停建造的情况。而关于韩国船厂海工建造延期、撤单的消息更是不绝于耳。面对这样的市场境况,人们不仅产生了疑问,海工市场走低的根源是什么?市场是病入膏肓还是恢复在即?船企在海工领域遭遇的究竟是挑战还是机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相似文献   

19.
在钻井平台一波高过一波的订造热潮的推动下,全球海工装备市场风光依旧,加之高油价、高租金、高利用率交织出的运营市场繁荣,使海工装备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造船产能过剩的危机已愈演愈烈.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抑制了需求.造船产能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船舶工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民建上海船舶工委主任胡可一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造船业产能过剩是世界性问题.而且造船业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就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不能单靠市场调节.从国家层面的调控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