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针对呼伦贝尔高平原、科尔沁低平原及大兴安岭山地等地区,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并从自然和人为两大影响因素阐述了水土流失的成因,其中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水土流失治理的进展(一 )水土流失治理的总体进展最近 50多年来 ,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 2 0 0 0年底 ,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7.41万平方公里 ,占同期水土流失面积的 2 3 .82 %。其中 ,兴修梯田 1 475.2 1万公顷 ,筑坝淤地、治沙造田 2 57.2 2万公顷 , 相似文献
4.
5.
清代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代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对南方山区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由是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本文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砍伐林木垦荒和陡坡种植扩大耕地是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手工业和采矿业的发展,以及大量樵采和军事行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也不可忽视。文中还揭示了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总结了山区采取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提出要“以史为鉴”,山区开发应走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黄鳝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抗病力,这无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然而,人工养殖的条件则不可能再给黄鳝造就一个漫长的适应选留机会。这就是说,人工高密度饲养时,潜在着众多的不适应和病害发生的因素,这就需要进一步找出发病原因,进行更深入的防治工作。1.病因分析1.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6,(4):39-39
吉林省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采取分区治理方式。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及水土流失的特点,整个吉林省可划分为四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即山区、丘陵区、漫川漫岗区和风沙坨甸区。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的治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山区的治理。该区主要是水蚀,以轻、中度侵蚀为主,主要 相似文献
8.
王晓青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2):50-52
沙尘天气是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乃至半湿润地区的天气现象,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乃至人们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具有相当的危害,沙尘灾害同样是荒漠化的副产品,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具有自然和人为,历史和现状,当地和外来,环流和下垫面等诸多因素,针对我国沙尘灾害的特点,分布和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11.
松嫩流域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池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1):35-36
松嫩流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目前,松嫩流域已成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不仅影响粮食生产,而且泥沙淤积河道,恶化环境。给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水土流失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坡耕地水土流失已对我国危害深远,与此 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过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对以上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根据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提出了相关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矿区所具有的一般性特点出发,阐述了矿区人为水土流失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将矿区的生产系统与环境系统这矛盾的二者统一成矿区环境背景系统,对其所具有的特征作了简要的探讨,并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治理矿区人为水土流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失地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速农地流转工作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和离开土地,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在未来生活中的收入,是三农问题的重点。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比例不断上涨,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农地流转,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了建设用地或者通过流转手段成为了集中连片的大规模农田,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被剥离。然而,由于失地农民增长速度较快,而其安置和就业培育工作显得并不充分,许多农民面临着无地、无业及无保障的艰难困境。失地农民的安置、培训就业及收入保障问题,与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失地农民的收入分类分层,从征地补偿、培训就业、资产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和RS的繁峙县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研究在GIS支持下,应用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信息,快速获得了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地面坡度、植被盖度、特殊侵蚀类型等土壤侵蚀因子空间信息,采用叠加分析法研究了繁峙县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的土壤侵蚀规律.基于国家水利部制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快速完成了繁峙县土壤侵蚀强度的判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繁峙县坡度大部分集中在5~15°之间,5 ° ~15°坡度带土壤侵蚀面积最大,侵蚀面积约为2 255.37km2,约占整个繁峙县总面积的77.44%,但是这类土壤侵蚀程度较低,水土流失较少.25°以上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13.12%.中度以上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25°—35°坡度带,而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主要发生在坡度在35°以上,植被指数0.3以下的地方,这类土壤侵蚀的面积大约为600km2.通过对繁峙县的土壤侵蚀程度分析可知,沿滹沱河流域的部分区域土壤侵蚀比较严重,需要相关项目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湿地土壤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湿地土壤资源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湿地土壤具有有机质含量高、矿质养分丰富、还原性能强的特点。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土壤资源正面临质量退化、生态环境功能弱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湿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即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兼顾;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用地养地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建设湿地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研究,为辽宁省西北地区农业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ISDR)对农业干旱危险性的定义,分析了构成研究区作物干旱危险性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标和模型。以2009年为例,通过利用降雨、土壤、农业生产类型及地形等数据计算了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利用自然间断点法分级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并借助GIS技术,绘制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划图。[结果] 2009年作物生长期间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由高到低排列为:朝阳市葫芦岛市锦州市阜新市铁岭市沈阳市。[结论]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的划分,能够帮助政府管理部门为面临干旱威胁不同的区域建立适当的防灾方法和有效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2019—2021年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土壤呼吸的监测,探究盐碱土是否存在净碳吸收过程,明确盐碱土碳吸收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文章基于纯盐碱地原位土壤呼吸的3年连续监测,探究盐碱地土壤CO2通量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响应。结果 (1)松嫩平原盐碱地除碳释放外存在阶段性碳吸收,不同年份盐碱土发生碳吸收的时间和强度不一致。(2)2019年和2021年土壤碳吸收主要发生在夜间,两次间歇性碳吸收分别发生于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其强度与土壤温、湿度显著相关,是由水分参与下的NaCO3转化为NaHCO3的化学性吸碳。(3)松嫩平原盐碱土在水淹期间存在连续性碳吸收,水淹状态下的吸碳来源于温度梯度驱动的大气CO2形成水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吸碳。结论 (1)生长季的不同时期,松嫩平原盐碱土有着不同的碳吸收模式和强度。(2)土壤水分是影响盐碱土夜间间歇性吸碳的关键因素,温差是影响水淹吸碳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温差加大,土壤碳吸收加强。(3)2019年和2021年夜间土壤碳吸收的最大值分别为-0.31 μmol CO2 m-2 s-1和-0.75 μmol CO2 m-2 s-1;2020年和2021年淹水期间碳吸收最大强度为-1.51 μmol CO2 m-2 s-1和-1.27 μmol CO2 m-2 s-1。(4)松嫩平原盐碱土的规律性固碳可为生态系统年净碳吸收贡献15%。不考虑土壤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其每年的碳吸收潜力预计可达0.37 Tg C a-1。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建议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淑英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22(2):8-11
分析了西部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西部土地开发利用应重视合理规划,节约用地,重视农用地保护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了江西余江县121个农户,根据整体性、层次性、科学性、实用性、可比性和动态性原则,构建出农户层次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求得各个农户可持续评价值。121个农户评价值居于0.141~0.689之间。参照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阶段划分标准,有113个农户处于初级生态农业阶段,占调查农户总数的93.38%,是农业的主流;7户处于二级农业可持续发展阶段,占调查总数的5.79%;处于三级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农户只有1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0.8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