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0月17日,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在宜昌举办以改革开放与能源法制建设为主题的年会,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畅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研讨加强和繁荣能源法研究、进一步推动能源法律制度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并提出相关建议。来自全国各地的能源产业界、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能源法专家、学者和法律工作者,以及应邀来自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政府官员,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加快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能源立法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先后颁布了《电力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和对外合作开采祟上石油和海上石油资源的两个《条例》等一系列法律和行政法规,能源开发和使用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但是我国的能源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在许多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新趋势,能源法研究和能源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也亟等加强。  相似文献   

3.
一、加快能源法体系的完善问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加快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能源立法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先后颁布了<电力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和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和海上石油资源的两个<条例>等一系列法律和行政法规,能源开发和使用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但是我国的能源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在许多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新趋势;能源法研究和能源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基本法立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制度的横亘:中国传统能源法的学理反思 当代中国,能源问题需要法律规范的调整与规制,这是法治社会对于能源法制建设的基本共识.但是,当今的中国能源法制建设却存在思考方向领域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方式会有很多,在不同取向下的手段也许会产生会聚,但一些基本的区分和认识仍有待增强,所以我们必须搞清楚传统能源法与政策存在哪些根本性问题?中国能源立法需要怎样一部基本法?  相似文献   

5.
备受各方关注的《能源法》终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公布了《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国家鼓励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法治体系构建完善的关键时期,能源立法恰逢其时。本次《能源法(征求意见稿)》迈出促进能源立法的坚实一步,能源立法能够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促进国家能源战略、能源发展、能源安全、能源民生等重大决策法律化、制度化,推动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结构合理、内容全面,遵循了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考量了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特别是本法第二条第二款"其他法律对能源开发利用及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适用范围的规定务实管用,体现了《能源法》与其他能源法律相互补充的思路,实现了《能源法》与其他能  相似文献   

7.
21世纪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法律保障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法学界、产业界及环保业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2001年5月16日在西安召开的亚洲太平洋法律协会(简称亚太法协)第十届能源法国际会议,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中外专家的发言及论文主要涉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西气东输、环保及电力市场体制等方面与法律法规的相互关系。现刊登会议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环境与资源法制建设已取得的很大成绩,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距离,本文主要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来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环境,自然资源与能源立法,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水力发电对本法的适用,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0.
正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简称《可再生能源法》)。自此,我国建立了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政策体系,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行业自身及目前的法律政策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2020年4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公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简称《能源法》)向全社会  相似文献   

11.
《化工管理》2008,(7):2-2
6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至此,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的340家石化企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约2000家石化企业等,今后将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每年向管理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相似文献   

12.
《可再生能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2月表决通过,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将通过鼓励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改善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成为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长期而稳定的政策和制度,将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加良好的政策空间和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制约因素,为了提高能源效率、推动我国节能技术进步以及加快节能管理,我国颁布了《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以及《节约能源法》等等相关法律法规,旨在对能源进行更好管理和规划,节约能源已经成为了我国最为基本的国策,环境以及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十分重要的基础,自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逐渐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我国能源资源消费增长太快,能源消耗强度太高以及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等问题,并且导致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制约因素。本文中,笔者就对能源检测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能源法》是一部纲领性和政策性的法律,是能源行业的宪章。《能源法》与《电力法》《煤炭法》有所不同,它不是一部具体化的法律;与《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也有区别,不是立足解决某一个层面的问题而制定的专项法律。《能源法》是一部纲领性和政策性的法律,是能源行业的宪章。内容反复修改《能源法》从2005年启动立法,至今已有10年。2015年《能源  相似文献   

15.
2005年2月28日,酝酿了两年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正式通过,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通过若干原则性条例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发展,最终促使我国能源结构进一步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在能源领域就是要依照具有"小宪法"之称的《能源法》来调整公法与私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快能源立法的速度,提高能源立法的质量,发挥能源立法对法治能源的推动作用,使涉及能源领域的法律行为能够于法有据,解决能源领域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而解决能源发展之中的各种矛盾或纠纷。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能源法》立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能源法是促进我国能源战略有效实施、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是完善我国能源立法、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从能源的概念、分类及能源领域的社会关系出发,利用法学基本原理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能源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进而探讨了能源法的定位、<能源法>应解决的主要问题、能源法的调整方法和工具,以及能源法框架体系谋篇和构架等能源立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节能减排"也已成为电力行业发展必须遵循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更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调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强制要求.电网企业要根据国家政策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和建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调度运行管理,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协调发展,以适应能源结构和新能源格局要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替代能源研究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而在诸多替代能源中.乙醇燃料优势明显,由此推动着世界乙醇产业开始步入黄金发展期,特别是今年8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一项新的能源法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可再生燃料标准(RFS)。RFS要求在汽油总组成中加入特定数量的可再生燃料,  相似文献   

20.
2005年2月,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召开座谈会,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提出在2005年开展“能源法律法规体系框架研究”课题的建议。 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致函能源法研究会,正式委托该会开展能源法体系框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