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井斜控制中的误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斜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日常作业,在防斜和降斜控制过程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采用不同的钻具组合。探讨了如何在通常的防斜、纠斜和降斜实际作业中,避开在技术本质认识、钻具组合优选、工具与参数配合等方面误区,以期提升控斜效果和钻井效率。  相似文献   

2.
南海西部莺歌海区域崖城13-1气田A16井12.25"井段钻进至梅山组地层井斜下降严重,旋转导向钻具无法增斜,现场使用马达钻具,成功进行深层滑动造斜钻进,达到了工程质量以及地质中靶要求。本文以该井马达深层定向钻井作业为例,结合现场井眼状况以及施工技术,对马达深层定向钻进作业准备、定向钻进技术要点以及井眼处理措施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该井马达深层滑动造斜钻进作业的成功经验将为以后类似井作业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井漏是钻井工程中常见的技术难题之一。在苏里格南区块存在着一些井漏的问题,某井丛04井发生的主力漏层在石千峰组的天然裂缝漏失。通过对该井处理措施及井下其他复杂情况的具体分析,旨在为今后的控制漏失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结果表明:多样的堵漏材料选择和正确的堵漏措施的应用,重视次生井下事故的预防以及详尽的应急预案管理是成功应对天然裂缝严重漏失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行射孔作业监督体系,总结了影响高危地区射孔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结合大庆油田某采油厂高危地区射孔井逐年增多实际,从井控安全监督、重点工序施工方面,分析了高危地区作业井在射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在射孔作业现场监督方面,总结了替喷质量及子弹发射率检验的相关方法及标准,以有效提升高危地区射孔施工质量。指出,井控安全监督是高危地区射孔井作业监督的重要环节。监督人员需从员工素质、井控设备及应急预案多方面入手,消减高危地区射孔施工作业安全隐患,避免作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喷漏同存"一直是钻完井作业尽量避免的复杂情况,一旦发生,处理相当困难。渤海油田某区块沙二段Ⅲ油组一口大斜度定向井注水井B11,由于油田的深入开发存在油藏预测之外的异常高压层,在完井作业射孔结束后发生了井涌,并且在压井过程中存在"喷漏同存"的情况。现场采用精细控压循环堵漏压井技术,压井期间使井底压力保持恒定,迅速平衡地层孔隙压力,由于技术措施得当,作业中的井控风险得到控制。该复杂情况井控的成功处理,为今后完井作业中处理"喷漏同存"实现安全完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胜利油田生产开发的不断发展,出于后期开采及套管保护等原因,东辛、纯梁、现河等油区越来越多的中深井固井选择全井封固,近年来该类型井逐渐增加,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漏失、憋泵、后期压力过高,油气水窜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固井质量较差.采用合理的水泥浆体系、前置液及合理的固井工艺和保障措施,提高施工水平,提高固井质量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保证.根据井下实际情况优选工具附件,采取恰当的措施,合理安排人员设备,减少各类异常情况的发生,提高固井质量,确保后期开采和作业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原油管道清管作业中存在多种风险,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预先制定应对措施是保证清管作业安全进行的有效手段。根据相关研究及大量现场工作经验,分别从清管器运行、管道本体、站场操作等三个方面对清管作业中易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确保清管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保证清管作业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管片外径为8.8 m的盾构机接收、拆解和吊装作业问题,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特殊工况下盾构机吊装出井技术措施进行研究。首先对吊装过程中最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了在结构未完全完成工况下盾构机吊装解决方案,同时进行了有、无措施的吊装作业对现有不完整井结构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并分析了在有措施的工况下吊车支腿地基承载力及基坑侧压力,最终提出了在接收井结构不完整情况下盾构机接收、拆解、吊装出井及施工监测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实际工程应用中,所提盾构机出井吊装施工技术措施可行可靠;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际监测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变形可控。研究结果丰富了特殊工况下盾构机吊装作业的施工技术,可为类似情况下的隧道工程吊装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含硫天然气藏同步钻采过程中,新井钻完井作业和生产井生产作业的交叉影响风险较高,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削减风险。分析对比各种风险评估方法,选择故障假设法(What-if),根据钻井过程划分节点,分析每个节点存在的交叉作业风险,结合防护措施进行风险评级。对风险较高的场景提出风险削减建议,将建议措施转化为行动实施,实现了安全高效钻完井作业。  相似文献   

10.
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会出现井下落物的情况,分析落物打捞的技术措施,提高井下落物打捞的成功率,才能保证油田顺利开发,达到预期的生产效益。针对油田的地质特征及开发状况,对井下作业打捞技术进行优化,达到设计的作业施工质量,保证井下作业达到最佳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油田区块的井下作业施工为基础,分析井下作业施工中的危险因素,采取最有效的技术措施,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保证作业施工的质量。促进油田井下作业施工的进步,达到油田修井作业施工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郑雅各 《化工管理》2016,(12):52-52
按照以往的作业程序,作业搬上井都要进行洗压井作业,这是基于井控及安全的考虑。然而实际情况是,有些井在搬上施工之前并不一定必须要进行洗压井作业,甚至有些井进行洗压井作业不但没有正面效益,还有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低压区块。因此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低压区块小修作业的一些工作经验,对于低压区块修井作业压井与否已经压井方法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卜飞 《化工管理》2014,(15):110
王39区块包括王52断块和王39断块,本井组共施工7口井,井深都在3000米以上,造斜点较为集中,进入沙三中地层易降斜,且存在高压盐水层,完钻后层多次加深,为施工带来了许多难题,本文通过一系列钻井技术的优选完成了王39区块丛式井的施工。  相似文献   

14.
樊学油区油杆断脱现象严重,修井作业频次过高,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在找到油杆断脱的直接原因外,同时注意到一些造成断脱现象的间接原因。通过对146口油井断杆原因的分析,找到了断脱现象出现不仅是因为偏磨所造成的,复杂的井筒环境也是引起断杆的间接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主要有优化杆柱结构、合理调节生产参数、防蜡防垢技术及防腐防砂等措施,这些针对性措施的实施,降低了断杆修井作业频次,节约了修井作业费用,延长了油井免修期。  相似文献   

15.
王泽 《化工管理》2023,(7):164-168
国内外应用表明,随着石油钻井勘探开发工艺的进一步发展,侧钻井技术已成为石油钻井的主要技术之一,表现出巨大的技术优势。目前,随着国内各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侧钻井已成为稳产的主要手段。用专用工具将老井眼套管磨铣出一个与地层连通的窗口而后进行侧钻,这种方法就叫套管开窗侧钻。套管开窗侧钻工艺技术主要应用在分支井、事故井处理和老井二次开发等。文章介绍东海某口井深部开窗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防喷器移动装置的作用及其在固定式海洋石油平台模块钻机钻完井作业的重要性,说明FYQ-60防喷器移动装置在钻完井作业期间出现的故障以及处理情况并分析故障原因,重点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和验证,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在同系列产品设计和和技术改进方面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固井作业情况及存在问题,远程控制技术在固井施工中的作用及趋势,远程控制原理及功能,仪表车的结构、原理和作用,以及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对高难度井的实时跟踪,引进了包括设计模拟、水力参数、摩阻扭矩及地层压力实时模拟计算等功能的各类软件,形成了针对高难度井实时跟踪的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可在高难度井作业前进行设计预演以优化设计。在作业过程中实时模拟计算,分析了作业风险并提出解决措施,制定实时动态跟踪及管理作业方案。目前已经在中海油10多口高难度井作业中进行了实时动态跟踪及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降低了现场作业风险。  相似文献   

19.
失返性漏失是井漏最高级别漏失,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卡钻、井塌、井喷等井下事故,针对锦州区域C井的漏失特征及现象,以及地层开发情况,分析得出为地层压力亏空引起的漏失。漏失初期通过原井下钻具进行随钻堵漏作业,漏失量过大,更换堵漏钻具进行堵漏,通过替入不同浓度及配方堵漏浆等措施,成功完成堵漏作业,并提出处理失返性漏失原则、最优处理方法及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发展,石油作为能源行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产业在良好的社会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技术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井下作业结合油田的优化、改善调整和工艺设计的规格等,利用井下和地面工具设备等,对油水井实施井下修井措施,达到提升采收率的目标。相较国外成熟完善的井下作业修井技术,我国的井下作业修井技术较为滞后,需要不断的改进、优化。本文简单的分析了修井作业的基本原则、设备、井下处理措施及修井的新工艺,包括套管修复及堵漏修井技术、油井测试技术、实体膨胀管补贴修井技术等,为油田的修井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