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5月,华东这一国内最大的乙二醇市场,价格尽管环比提高了6.1%,均价也只有3119元/吨,仍低于成本线。扬子石化公司正采取开满环氧乙烷聚和乙烯措施,降低乙二醇产出量。这其中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观察当前和未来,国内乙二醇行业正演绎乙烯制乙二醇装置大型化、煤制乙二醇遍地开花、进口低成本乙二醇稳居国内市场的产业变局。多元资本和多种资源、多种工艺并存导致产能过剩已经不可避免,老、小、旧产能淘汰出局已无悬念。  相似文献   

2.
截至今年6月,我国5套煤制烯烃装置产能236万吨/年,预计2017年将达1900万吨/年,将极大缩小我国聚乙烯供应缺口,聚丙烯也将由目前的供不应求达到供求平衡甚至趋于过剩。2012年,我国11个煤制乙二醇试生产或在建项目产能达155万吨/年,但仍不能满足聚酯工业的需求,随着规划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到2()17年,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将达400万吨/年,自给率将由25%提高到53%。未来,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将成为我国聚乙烯市场、石油基乙二醇市场的重要力量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乙二醇项目遍地开花 今年以来,不少企业公布了上马煤制乙二醇项目的规划. 2015年1月,丹化科技公布拟投资5.5亿元用于煤制乙二醇扩能改造项目,包括已有3#恩德炉增效改造、合成气净化装置扩能改造、乙二醇装置改造等.项目完成后,公司将新增乙二醇产能7万吨/年.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一是总体规模在全球前列。截至2019年,我国煤制油产能921万t/a,煤制烯烃产能1 362万t/a,煤制乙二醇产能为478万t/a,煤制气产能为51.05亿m~3/a。二是示范或生产装置运行水平不断提高。采用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建成的400万t/a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和数十套50万~60万t/a煤制烯烃(MTO)项目实现了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物耗、能耗、水耗和"三废"排放量不断降低,产品差异化水平有所提升。三是相当一部分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具体来说,大型煤气化技术已经处于国际水平,高温费托合成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的煤炭大国,伴随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益缺少,煤在代替石油化工、天然气方面的资源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其中,煤制乙二醇是我国现代煤化工路线中投资最少、技术发展最为成熟的产业,深受煤化工业的关注。为此,文章在阐述煤制乙二醇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探究煤制乙二醇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能够实现对煤制乙二醇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相关规划、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进入了由理性决策主导的发展时期。未来,煤炭深加工产业将继续以“集中示范、逐步推广”的方式发展,并形成以煤制天然气、煤制油为代表的煤炭能源产业和以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两大发展方向,产业布局也将得到调整。其中,煤炭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有效改变我国以进口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成为能源消费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随着煤制乙二醇装置的产能规模不断扩大,装置中关键设备DMO加压泵的选型多样化和复杂化。本文针对荣信40万吨煤制乙二醇装置DMO加压泵的工艺参数,选取了国内已有使用业绩的三种泵型:卧式高速泵、多级屏蔽泵、多级离心泵(BB4),对三种泵型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明确最优的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煤化工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和积累以及工程示范和推广,在产业关键技术突破、重大装备自主化研制,产品品种开发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013年,煤制油投产项目产能282万吨,产量17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254万吨,产量18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90万吨;已投产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产能27亿立方米。煤化工投建项目如火如荼,但煤化工技术上并没有跟上这个节奏,产品"同质化"严重、已有技术可靠性和项目经济性有待验证,受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压力加大,行业前景并没有预期的那么乐观。发展新型煤化工需要做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政府和企业应该放慢些脚步,更冷静理性地审视现代煤化工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发的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简称“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目前通过专家鉴定。这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效缓解我国乙二醇产品供需矛盾,对国家能源和化工产业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氧乙烷和乙二醇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目前主要采用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技术进展,介绍了直接催化水合工艺、联产碳酸二甲酯制乙二醇技术以及生物、煤制乙二醇等新工艺技术的发展情况,对国内环氧乙烷/乙二醇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五大新型煤化工路径中,最科学合理也最具前景的当属煤制乙二醇."陕煤化集团副总经理尚建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煤经合成气一步法生产乙二醇还是两步法生产乙二醇,都是将煤这种大分子物质变成高附加值的小分子物质,技术路线合理,工艺流程短,整体能耗优于石油路线.并且,国内乙二醇长期供不应求.相比新型煤化工的其他路径,煤制乙二醇的技术经济性最好,前景最为广阔.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已掀起煤制乙二醇投资热潮,规划了不少项目,总年产能超过800万吨.在日前2012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院长马晓迅等专家提醒说,煤制乙二醇技术还未完全成熟,最终产品能否达到聚酯级还有待验证.另外,尚无准确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估,竞争力到底有多大也需审慎检验,所以未来产业发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试验,不宜大规模全力推进,重点是搞好项目示范.  相似文献   

13.
晓玉 《化工管理》2013,(1):51-52
<正>在2012年12月6日~8日召开的2012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院长马晓迅等专家提醒说,目前国内已掀起了煤制乙二醇投资狂潮,规划了很多项目。但需要注意的是,煤制乙二醇技术还未完全成熟,最终产品能否达到聚酯级还有待验证;另外尚无准确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估,竞争力到底有多大也需审慎检验,所以未来产业发展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试验,不宜大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2014年我国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迅猛发展,供给侧改革、环保督查、能耗双控、碳双控等政策实施,国内甲醇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程度不断增强,需求重心继续向石化替代领域方向发展,甲醇市场7年周期性走势愈加明显:2008~2014年为第一个7年、2015~2021年为第二个7年。  相似文献   

15.
山西晋城市最近披露了"十二五"发展目标,提出"十二五"期间,晋城将从化肥向甲醇、烯烃及其下游产品延伸,由生产大宗原料向生产精细化工转变。工作重点转向发展以醇醚燃料为主的碳一化工,形成以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尿素行业已不再列为新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化工管理》2009,(6):2-2
本次石化行业规划继续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积极引导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类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从煤化工行业规划内容来看:坚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石油制法和煤制法成为中国生产乙二醇的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但是,就中国的能源结构来说,贫油富煤是不可改变的资源特征。因此,在两种主要的乙二醇制作方法中,中国又选择把煤制乙二醇作为主打。而且,客观地对两种乙二醇制法做出比较,煤制乙二醇这项化工技术比石油制乙二醇更加具有实用价值。为此,文章着重分析现阶段中国煤制乙二醇的发展情况以及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煤制乙二醇的技术路线以及其下游产品路线,分析了煤制乙二醇路线副产乙醇酸甲酯技术的可行性,探讨了煤制乙二醇工艺过程中通过副产乙醇酸甲酯并利用其下游产品聚乙醇酸来构建煤制乙二醇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受煤制烯烃装置投产影响,国内聚烯烃新增产能565万吨/年,总产能达3375万吨/年,非石脑油路线聚烯烃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5%。2014年聚烯烃产量达2685万吨,比上年增长12.5%;进口也出现了小幅增长。国内需求依然旺盛,包装和汽车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全年聚烯烃表观消费量约为4050万吨,同比增长8.4%。2015年,在煤制烯烃、丙烷脱氢等路线的影响下,我国聚烯烃产业仍将面临大量扩能。但需求方面,受宏观经济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导致供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开工运行的煤制烯烃工业装置有6套,合计烯烃产能为267.5万吨/年,在建、拟建项目近50个。相对石油路线制烯烃,煤制烯烃在生产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受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更小。尽管我国乙烯、丙烯及聚乙烯、聚丙烯产量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需要。2013年我国乙烯、丙烯合计供应缺口约为27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45.5%。煤制烯烃产业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随着煤制烯烃产能、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供应缺口不断缩小,市场竞争也将日趋激烈。煤制烯烃将经受生产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的考验,投资者应理性分析盈利空间,充分评估投资风险,切忌盲目上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