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永宁油田南部区域勘探以来,多口探井分别在长2见油气显示。为实现南部区域的高效开发,通过常规测试方法结合先进的分析理论,针对区块主力层系长2储层,开展储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研究。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域储层岩石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储层非均质性强,属于典型特低渗透砂岩油藏。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张家湾区延长组为陆相三角洲沉积和湖相沉积,储层以细砂岩、粉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总体特征为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和低油气产量。详细的储层研究是油气勘探预测以及开发的基础。作为油气赋存的场所,储层的特征及分布规律是预测油气的研究重点,深入阐述储层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张家湾区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3.
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粒度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漠河盆地侏罗系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箜篌特征及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春风油田是胜利油田目前西部上产的重要阵地,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新的油田的难度日趋增大。沙湾组是春风油田的主要产油层系,研究区主要存在井控程度低,储层展布规律有待进一步落实;物源及沉积相类型认识不清等问题,制约了该油田的有效动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综合运用钻、测、录井资料,结合岩心观察以及各类分析化验资料,明确排602块沉积相类型。应用叠后反演对砂体厚度进行描述,明确储层的展布规律,为油田的勘探与开发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二连盆地经过几十年勘探开发,目前已进入勘探的中晚期,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代替层,作为乌兰花凹陷主力产层为中生界白垩系阿尔善组。储层特征研究表明,乌兰花凹陷阿尔善组储层为孔隙型储层,储层以中孔低渗特征,岩性的发育程度对储层质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6.
借助丰富的岩心物性分析、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资料,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长8油层组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砂岩碎屑成分以长石为主,其次为云母、石英以及各类岩屑和少量的重矿物,分选较好。胶结物以碳酸盐胶结物为主,其次是粘土胶结、以及少量的硅质和铁质胶结。研究区长8油层组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次生孔隙较为发育。沉积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此外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储层有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而胶结作用、压实作用等会使储层的孔隙降低,储层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7.
长6油藏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中占重要地位,目前,长6油层的勘探已经进入勘探中后期,勘探难度越来越大,深入分析延长组长6油藏的成藏条件,搞清其成藏主控因素,对延长组长6油藏后期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北地区长6油层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烃源岩特征等各成藏要素的细致分析,最终解剖该区长6油藏,寻找其成藏主控因素。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化子坪北区内烃源岩厚度差别不大,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储层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储集性能以分流河道中心的砂体储集性能最好;长6油藏主要分布在河道砂体较厚的地方。与此同时,构造对长6油藏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油气在长6油层组顶部构造高点或局部鼻隆部位富集。结果表明,沉积储层与构造是研究区长6油藏的主控因素,受其控制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及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8.
经过对八连沟地区延长组中段长4+5-长6油层组大量钻井岩心和测井资料的整合研究,沉积体系、沉积相特征描述,从而识别其沉积特征和划分沉积相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八连沟地区长4+5-长6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  相似文献   

9.
安塞地区延长组长2、长4+5、长6油层组勘探开发程度高,进行新层位认识是保证油气生产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安塞地区90余口探井的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岩石薄片等的研究,运用测井地质学、沉积学和粒度分析等方法,认为安塞地区长8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等微相,储层砂体展布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气的主要聚集场所,其中长82油层是重点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对元坝地区须二段下亚段的沉积环境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二段下亚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缘在西北部广泛发育,向西南部逐渐演变为滨浅湖。须二段下亚段储层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型,孔渗相关性较好,主要为孔隙型储层。粒间、粒内溶孔在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沙坝中十分发育,且微裂缝的发育有效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所以河道微相、滨浅湖沙坝与裂缝发育带的叠合区域即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后期溶蚀作用形成大量次生溶孔。总体来看,研究区须二段下亚段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1.
河流沉积体系控制着蟠龙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亚油层组储集层的物性。以辫状河为主的河道砂体孔隙度高于曲流河河道砂体。不同的沉积体系又制约着成岩作用的程度。与辫状河砂体相比,曲流河砂体经历了更强烈的次生溶蚀作用,从而使曲流河砂体的渗透率高于辫状河砂体平均;曲流河砂体中较高含量的黑云母及其在成岩过程中的蚀变膨胀使砂体的孔隙丧失大于辫状河砂体。碳酸盐胶结物是影响砂岩物性的主要胶结物,它和孔隙和渗透率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完钻井岩心描述、岩石化学分析、薄片鉴定、岩心物性测试等研究手段,就磨溪地区磨118井区灯四段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该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梁长4+5油藏已开发多年,但是近年来,不断出现一批午86、午245等较好的出油井点,有望成为今后增储建产的重要接替区块。研究表明,储层物性特征是影响其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对长4+5物性特征开展相关研究,为长4+5油藏的规模开发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针对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问题,首先对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和解释评价的要点分别进行介绍,然后从矿物含量计算、地化参数计算、物性参数评价、页岩含气量计算以及岩石参数计算五方面入手,对测井解释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为页岩气的开采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储层测井解释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岩石性质识别、储层物性参数计算、储层地化参数计算、储层含气量计算以及对地层中的岩石性质参数进行计算评价,在进行实际的测井解释评价时,每个方面都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姬塬油田延长组油井压裂投产的特点,从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可能造成储层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姬塬油田延长组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孔喉细微是主要的潜在伤害因素,注入水与地层水、储层岩石不配伍形成有机垢加剧了储层伤害,压裂改造过程中压裂液滤失滞留、水不溶物、破胶残渣对储层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根据不同的伤害机理分析探讨了解决对策,现场应用了酸化、前置酸压裂、酸蚀多缝体积压裂及高黏强溶蚀酸转向酸化4种工艺,整体改造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对姬塬油田提高稳产水平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作为低渗油田使用最多的一种石油开采方法,注水驱动开发主要指的是在油田开采层的开发过程中,结合开采层孔隙结构的物性、粘土矿物含量、润湿性等地质特征的动态变化,明确对流体储层渗流特征的影响因素,并促进了驱油率、采收率的逐步改变。本文借助于取芯、测井、检验等一系列资料,就C6油藏开采层水驱作用下电性、岩性、物性、含水性、含油性等一系列指标的改变进行分析,并探索了其变化规律,对油藏在开发的下一阶段进一步合理注水开发技术政策,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元214井区长4+5和长6储层的研究分析,对储层成岩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和物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研究层位主要为超低渗油藏,为井区的勘探开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致密砂岩气是最早进行勘探开发的非常规资源之一,且储量巨大。文章通过大量文献调研资料对各个盆地的致密气藏生、储、盖、圈、运、保等成藏条件及成藏机理进行综合研究与总结分析,研究分析表明中国致密大气田具有源储纵向叠置,大面积分布,广覆式生烃等特点。烃源岩以煤系源岩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产生的异常超压提供气体运移聚集成藏动力来源,运移方式以非达西渗滤、扩散方式为主;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准连续充注、近源成藏,后期历经改造等。  相似文献   

19.
在对贵州省惠水县某煤矿祥摆组煤系进行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进行系统调查,进而对煤矿区祥摆组煤系地质特征加以分析,具体分析煤层岩体结构特征和煤岩矿物特征两大类,并进一步对矿区煤层作资源评价,推断出矿区煤层内蕴含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为41.77%,从而满足评价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30%~40%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蒋廷学 《中国石化》2014,(11):60-61
工程院储层改造研究所研发的创新技术,使中国石化页岩气压裂20口井322段、致密油气27口井156段、压裂施工创造了多项施工纪录,焦页1HF井首次获得重大商业性发现。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储层改造研究积极开展新工艺、新材料、新工具、裂缝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先后承担了"页岩气网络压裂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致密砂岩丛式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研究"等50余项科研项目,经过近5年潜心研发,形成了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水平井分段压裂设计方法、水力喷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