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油气藏勘探开发也借助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作为非常规气藏的凝析气藏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研究凝析气井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制定合理的开采工艺方案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将从凝析气入手,通过分析排水采气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凝析气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希望对我国凝析气井的勘探开采和凝析气藏的储备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我国油气工业的平稳进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长庆气田是中国的大型油气田,但是此油气井的井底具有明显的积液现象,根据长时间对长庆油气田气井状况以及地质因素的考虑,结合柱塞气举的特点及适应性,在根据以往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实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了柱塞气举排水工艺研究,而且到现在为止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这为长庆油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4.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是解决气井开发后期地层能量低,出水严重,气井无法正常排液难题的有效工艺之一。该技术是一种间歇式排液生产方式,通过柱塞在生产管柱内一定位置形成有效的封隔界面,利用地层自身能量,实现排液产气。合理的柱塞气举生产制度是气井长期有效开发的关键,文章通过1口柱塞制度优化井,重点介绍柱塞排水采气井制度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田华 《化工管理》2013,(18):124
气举采油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采油举升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气举采油的方式可以促进生产压差的扩大,而且综合开采的费用少,维护管理也相对的简单.在常规的气举采油设计中,往往不能够和生产进行较好的匹配.因此需要开展气举采油技术的优化方案研究,找出影响到气举采油效率的关键参数,从关键的参数入手,更好的做好气举采油技术的优化方案,通过研究对于提高气举采油技术的采油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储层中的凝析液或地层水会在井筒内聚积形成积液,严重时会造成气井产量迅速下降甚至停产。排水采气是排除气井井筒及井底附近地层积液,使气井恢复正常生产的措施。柱塞气举作为排水采气的一种有效经济的手段,在苏里格气田应用广泛。开展新型柱塞气举排水采气装置的研究与应用,优化柱塞装置结构,提高排水采气举升效率,是气田增产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利用间歇开关井的方式积攒储层能量,进而通过推动油管内柱塞制造机械举升界面以减少液体滑脱达到排水采气的目的。通过对柱塞气举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根据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探讨了影响88.9 mm(31/2")无环空气井柱塞气举工艺效果的各项因素,确立了工艺应用条件;结合前期理论研究,阐明了88.9 mm(31/2")无环空气井柱塞气举工艺流程及配套装置的变更选型;利用单井两相计量测试,结合气井动态分析方法对区块柱塞先导试验井进行了应用效果评价,详细分析了先导试验井的工艺适用情况和工作制度。通过对苏南区块柱塞工艺的研究表明,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适用于88.9 mm(31/2")无环空气井,适合有一定储层能量和高气液比的产水气井,可根据研究成果对该工艺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模拟气举采油过程中多相流体在不同的混合比例、黏度、压力、流速、管径等情况下的流动。针对生产测井现场空间狭小且无法观察,在实验室内可以完成油、气、水多相流流量模拟测量研究。为油气水多相流流量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测量方法,为多相流技术现场应用前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依据,实验室内可完成不同性质油层气举采油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白庙、桥口凝析气藏特点,分析总结了气田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集成应用储层保护技术、增压气举排液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B-Ⅲ无固相气井修井保护液,解决了作业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喷和作业后不易复产的生产难题.增压气举排液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气井排液难题,射孔+气举一体化管柱,实现了负压射孔工艺,并有效地避免了补孔无效二次作业,达到了降低作业成本、减少地层伤害的目的.对深层低渗凝析气藏开发,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江气田气井气液比较高,产出液中伴有一定比例的凝析油,柱塞气举工艺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基于中江气田气井井下管柱结构特点及生产特征,确定了中江气田柱塞气举工艺的选井方法;针对不同生产特征的气井,开展分体式柱塞和弹块式柱塞工具的现场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通过文章总结的柱塞气举选井方法及现场应用案例,可优选合适的柱塞气举措施井,优化柱塞气举工艺参数,提高含凝析油气井排液采气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油田勘探开发进入到中后期阶段后,水平井的采油工艺研究逐渐引起重视,当前水平井的开采技术已经得到了多年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前水平井采油工艺经过研究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不同类型油藏的不同开采技术,同时也包含了对油藏的地质研究、测井、完井等各项技术。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对水平井采油工艺技术和相关的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促进我国水平井采油工艺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油田开发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对于石油的消耗越来越大,目前各大油田的自喷井已经无法完全的满足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脚步,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油田的机械采油工艺技术,期望通过这种采油技术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鉴于此,本文就主要分析了目前华北油田分公司常用的石油开采工艺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对机械采油工艺技术进行简单的分析,以后能够有利于我厂石油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分层采油工艺管柱结构及其工艺原理和特点,并在试验区内区块性地应用,取得良好试验效果。分层采油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主力油层和主要产水层位。实现了一次性找水、堵水、分层采油等措施作业,提高油井的开采时效。试验区块性地应用,可以解决油藏平面矛盾和油层的层间矛盾。对于高含水、高产液的多层系油井,可以进一步挖掘其生产潜力,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对于注采关系好、储层物性好的油井,更适宜分层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石油开采的技术亦在不断更新与发展。水平井以其较强适应性,已经逐渐成为石油钻井工艺技术中的常规应用技术。渤海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地,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的水平井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渤海油田的需要,文章基于渤海油田现实发展状况,研究水平套管井完井工艺技术在渤海油田的意义及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楷五)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田套管服役年数越来越长,油水井井筒状况日益复杂,套漏井逐年增多.根据套漏井段深度、长度、治理后所需承压条件的不同,近几年,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套漏井治理需求,在应用以往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应用新工艺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果,初步形成了南部油田不同套漏类型配套的治理工艺技术,为油田开发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月,我国企业管理最高奖——第十五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在京揭晓。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的“以消耗节点控制为核心的采油企业成本管理”一举夺得二等奖。有关专家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该管理模式对采油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消耗节点进行全面覆盖,并渗透至各个生产环节,突出了全员参与性,理念创新且配套措施科学完整,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三低"气藏,气井生产中后期随着地层压力下降,气井携液能力降低,导致井筒积液,造成部分气井不同程度减产甚至停产。天然气压缩机助排工艺的应用,有利于排除井筒积液,确保气井产能的有效发挥,为苏里格气田低产低效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的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智能提捞采油是适合于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低能耗举升工艺,但防喷管柱在气大、高压井的试验应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针对管柱内径小、施工过程中易堵塞油管通道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改进管柱结构,重新设计活堵,扩大管柱最小内径,保证举升通道的顺畅。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探测工作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油田探测技术和采油方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我国各地区都渐渐进入了油田的高含水开发阶段,在此期间,我国油田的的勘探工作、开发工作以及油田的采收工作等都受到了高含水的影响,使得油田开采的效率不断下降,减少了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我国当前油田开采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怎样选择油田开采的最佳方式,在油田开采场地进行指导生产促进油田的开发。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外貌复杂各具特色,使得采油工作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每种油田采油方式的工作原理都各具特性,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种方法都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适应特性,所以要从基本上对这些采油方法进行区分和选择,确定不同采用方式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采油原理的研究和选择,对采油的技术进行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评价,次有方式的综合评价系统是选择油田采油的前提和基础。与此同时,采油模式选择的模型应用还离不开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它能够保证采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油藏孕育着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油田开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采油技术层出不穷,本文着重介绍了长庆油田比较适用的单泵定压配产器分采工艺和分采泵分采工艺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等基本情况,并简单总结了这两种多层分采工艺技术的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