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特别强调产业向低碳化转型,确立了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农业向低碳化转型的方针。沈阳地区农业生产明显的高碳性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整体质量,而且造成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农业作为温室效应的第二大来源较为显著,因此,沈阳市需要制定农业低碳化发展策略,推进农业向低碳化转型,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低碳型转化与升级,以节能型农业推进农业低碳化进程,加强农业低碳技术的运用与推广,实现沈阳农业向低碳化发展的大跨步迈进。  相似文献   

2.
绥芬河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低碳化的转型阶段,因此如何实现农业发展的低碳化转型既对全省经济的低碳化发展具有先试先行的作用,又对于重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以绥芬河市农村地区为背景,研究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概况及并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根据对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绥芬河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低碳作为未来的发展主题,使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和风险性,而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推行低碳化发展具有相对于高碳型经济的比较优势。而以节能减排政策为切入点更成为未来经济的主要突破口。因此,在推行经济低碳化发展过程中,要求在农业低碳生产上依托现有高效的低碳技术实现农业特色生产的低碳化;在工业生产上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机制,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能源需求上实现多元化;在合理的推进低碳化的进程中,依据政府在低碳化的支持,拓展现有的低碳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4.
"低碳化"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山西经济转型面临低碳化挑战,这是无法回避的。低碳经济是山西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经济区农业应该立足发展区域实际,通过低碳化开发优化特色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以应对当前东盟农业的;中击.这一艰巨的利民工程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农产品低碳化生产环节,要在“循环生产、无毒化生产、立体化生产”上严格把关;农业必须与其他低碳产业一起打造物质闭合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的北部湾低碳经济产业链;各级...  相似文献   

6.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转型的必然趋向,是短期内产业节能减排潜力的核心体现。文章以浙江省为研究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抓带跨越"战略构想、发展生产服务部门来支撑产业提升、推进产业与价值的双链条重构和农业低碳产业形象塑造与推广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业低碳化转型是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必然选择.作为旅游大省,在政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低碳化发展取得了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景区重视环保、旅游企业开始推行低碳化管理等一系列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企业低碳设施不足、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景区污染严重、低碳化管理推行难度大等问题.因此政府应从加强规划管理、重视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创建、引导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倡导低碳消费等多方入手,促进河南省旅游经济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应对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影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主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使社会经济活动向着低碳化方向发展,实现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需要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低碳经济。目前,我们要在能源领域、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贸易结构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中国特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要求企业的经营行为向低碳化转型,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发展道路。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的思想和行为、素质和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水平无法适应企业低碳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因此,必须赋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新的内容与使命,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塑造人力资源低碳理念,培养、选用适合企业低碳发展要求的员工,提高人力资源的低碳技能、素质和责任感,激励员工低碳行为,管理自身也应低碳化。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要求企业的经营行为向低碳化转型,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发展道路.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的思想和行为、素质和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水平无法适应企业低碳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因此,必须赋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新的内容与使命,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塑造人力资源低碳理念,培养、选用适合企业低碳发展要求的员工,提高人力资源的低碳技能、素质和责任感,激励员工低碳行为,管理自身也应低碳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低碳能源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能源是领先世界的机遇。能源低碳化是全球趋势,也是中国目标,中国发展低碳能源的意义重大。实现低碳化的、有序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加强建筑、交通两大消耗领域低碳能源利用;尽最大可能促进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全方位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核能的安全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实施,低碳旅游作为沈阳"十二五"旅游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在政策层面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旅游资源作为新兴的无烟产业开始兴起,其积极的作用日益彰显。基于此,从县域的景区的绿化入手,对现有的县域景区进行合理科学的低碳性规划与设计,通过优化对区县低碳旅游的布局的规划实现低碳化的整体转型,在拓展低碳平台建设上搭建合理性的公共配套设施,对低碳旅游景观性的规划实现低碳景观的合理性修复,加强低碳旅游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缓气候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成为国际共识,世界多个城市的政府及诸多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从低碳城市概念及内涵入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将有助于总结国内外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实践现状及特点,以及构建适合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模式,为我国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实施,低碳旅游作为沈阳“十二五”旅游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在政策层面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旅游资源作为新兴的无烟产业开始兴起,其积极的作用日益彰显.基于此,从县城的景区的绿化入手,对现有的县域景区进行合理科学的低碳性规划与设计,通过优化对区县低碳旅游的布局的规划实现低碳化的整体转型,在拓展低碳平台建设上搭建合理性的公共配套设施,对低碳旅游景现性的规划实现低碳景观的合理性修复,加强低碳旅游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向。作为湖北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等途径实现低碳化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本文分析了湖北汽车产业实施低碳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推进湖北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之后,基础薄弱的广西沿边地区农业受到巨大的挑战。走"特色农产品低碳化开发"之路,以"特"、"优"、"无公害"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是为积极应对举措。而这一战略的施行,首先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群策群力,提升低碳生产意识,发掘低碳生产举措;其次,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是该战略的发动机,因其可将特色农业低碳生产链优化、延长;再次,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特色农产品低碳化开发的质量与内涵;最后,利用自身在低碳农业科技上的优势开展跨国合作,把低碳农业产业链跨国延伸,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消费主导和低碳经济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涵盖了经济、社会和行政等领域。强调并积极推进重视消费主导、加快城镇化建设、关注公共产品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社会、促进政府行政改革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背景下城市化模式必然从传统的高碳化向低碳化转变,低碳城市化已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化模式的战略选择。低碳城市化是以低碳经济理念引领的城市化。四川省的低碳城市化战略选择应将重点放在以低碳化发展为导向,加快省域新型城市化进程,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全省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培育低碳消费市场和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以面向低碳、环保、绿色方向的全新企业发展模式,深度契合低碳发展理念,成为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实施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低碳经济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呈现发展模式和应用趋向低碳化、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社区商业电商化等新趋势。低碳环境下电子商务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包括:战略布局企业电商规划、重构业务流程、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立循环利用体系、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和加强校企合作等。  相似文献   

20.
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行业作为一个高排放高能耗的行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上责任重大。三种途径可以实现物流行业的低碳化发展,即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确立,构建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软环境;借助相关管理与技术手段的应用,营造扶持低碳物流发展的硬环境;夯实低碳化发展的基础,重视物流装备的低碳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