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奢侈品品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奢侈业是个特殊的行业,米歇尔称为的"工匠艺术",维尔纳·桑巴特认为的"超出必要程度的任何消费",凡勃论认为的"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消费",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对象,对奢侈品的认识与看法都是运动且相对的。奢侈品行业是有着独特的公司规模,财务特征,生命周期和营销方式的特殊行业。市场特征也因为地域不同,从消费心理到消费层次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是一个高潜力的市场,各奢侈品牌竞相到中国圈地。通过对奢侈品和奢侈品行业的研究,探究奢侈品的概念和历史,奢侈品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科技发展的助推力。着重研究奢侈行业对于社会的意义,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奢侈品品牌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长迅速,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但中国的奢侈品出口较进口来说品牌少、种类单一、档次低。这是因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年轻化、缺少自主的奢侈品品牌参与竞争、境外旅游消费占奢侈品消费比例上升。应调整奢侈品进口关税,增加其国内消费份额;发展本土奢侈品品牌,降低奢侈品国际贸易顺差;鼓励中国商人收购或注资世界奢侈品品牌。  相似文献   

3.
奢侈业是个特殊的行业,米歇尔称为的"工匠艺术",维尔纳·桑巴特认为的"超出必要程度的任何消费",凡勃论认为的"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消费",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对象,对奢侈品的认识与看法都是运动且相对的.奢侈品行业是有着独特的公司规模,财务特征,生命周期和营销方式的特殊行业.市场特征也因为地域不同,从消费心理到消费层次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是一个高潜力的市场,各奢侈品牌竞相到中国圈地.通过对奢侈品和奢侈品行业的研究,探究奢侈品的概念和历史,奢侈品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科技发展的助推力.着重研究奢侈行业对于社会的意义,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奢侈品品牌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奢侈主义     
张杨杨 《全国商情》2012,(23):32-33
"新型的消费者、新的购买方式、新的奢侈主义,在奢侈品进入中国短短的二十年里,面对更加便捷的信息通道,奢侈品行业的变革比以往更加快速。"奢侈品在进入到中国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对奢侈品表现出来的疯狂购买一度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话题。近几年,"新奢主义"之风开始在中国刮起。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不可小觑的购买力,以及强大的自我意识,越来越成为奢侈品牌不可忽视的消费人群。与此同时,奢侈品电商、消费者理性的回归、奢侈品牌去logo化等,也成为奢侈品行业最频繁的词汇。  相似文献   

5.
国际奢侈品产业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奢侈品在金融危机中捱过寒冬,而中国却以年消费94亿美金的惊人数字逆势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这一信号强有力地刺激了众多奢侈品品牌公司、集团的大亨们,对此他们设定了“全球奢侈品扩张战略中,得中国即可得天下”的品牌发展方针,将拓展的目光毫无例外地聚焦于一个个新兴的中国大中型城市。  相似文献   

6.
奢侈品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其消费动机可分为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在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奢侈品萎缩的情况下,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依然强劲,但获得市场青睐的却是国际奢侈品品牌。构建中国本土的奢侈品品牌应借鉴国际奢侈品品牌发展的经验,打造卓越的品质,形成独特的文化,营造稀缺的感觉,实施奢侈的营销,追求体验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智慧》2009,(5)
随着金融海啸在各国的蔓延,奢侈品消费不断萎缩,商场名牌专柜也失去往日的喧哗。与此相反,网上购物的交易总额在2008年上半年却实现了51.5%的增长。网上购物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马丹妮 《大众商务》2010,(16):10-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消费奢侈品的人群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家,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奢侈品仍旧是陌生的。本文分析奢侈品行业的营销方式,从市场战略、营销策略和价值提升策略三个方面为我国奢侈品品牌的营销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广州荔枝品质差异较大,市场鱼目混珠,影响了消费大众对荔枝的消费信心,也影响了广州荔枝的市场拓展。文章分析了广州荔枝区域品牌建设的现状,认为广州荔枝应规范产品质量标准,整合营销沟通活动和产业价值链,充分发挥区域品牌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消费奢侈品的人群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家,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奢侈品仍旧是陌生的.本文分析奢侈品行业的营销方式,从市场战略、营销策略和价值提升策略三个方面为我国奢侈品品牌的营销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主旨是对中国"80后"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动机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其奢侈品消费动机维度族.研究发现,该群体奢侈品消费动机空间由4个维度构成,即:品质卓越、炫耀富有、自我奖赏和驾驭他人.与对照组的比较研究显示,"80后"群体较之对照组在"品质卓越"和"自我奖赏"动机方面表现更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改善,中国消费者也开始出现趋优消费的现象,新奢侈品以其超优的功能和品质吸引着消费者的慷慨解囊。因此,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应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把握市场先机,准确识别奢侈品目标消费群体,率先打造自己的新奢侈品牌,这是国内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3.
奢侈品在中国发展迅猛,如果考虑到不少人在海外直接购买,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奢侈品消费最大的国家了.中国境内的奢侈品的定价过高的问题非常突出,然而,在现存的高价的基础上,奢侈品牌在华价格涨幅每年仍在25%左右.中国奢侈品作为进口消费的高档消费品由于市场不完善、关税高、物流成本大、以及国人心理等原因使中国的奢侈品的价格一直高于境外.本文分析奢侈品在中国定价过高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潘丽丽 《大众商务》2010,(1):301-301,30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改善,中国消费者也开始出现趋优消费的现象,新奢侈品以其超优的功能和品质吸引着消费者的慷慨解囊。因此,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应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把握市场先机,准确识别奢侈品目标消费群体,率先打造自己的新奢侈品牌,这是国内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蒋雄 《大众商务》2010,(12):77-77
根据贝恩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报告,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了近12%,达到9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亿美元,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首位。随着过去一年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热钱的大量涌入,中国奢侈品消费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大幅度萎缩中异军突起。本文拟从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出发,针对当前呼声极高的奢侈品税的开征予以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行业     
《全国商情》2013,(7):9
1奢侈品在华转攻为守LVMH集团总裁贝尔纳·阿尔诺近日表示,将全面抑制扩张,停止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继续开店。意大利品牌古驰也发出类似信号,古驰发言人表示,"我们未来几年的在华市场战咯不是快速扩张而是巩固。首先要对已有店铺进行翻新和整容,其次我们也会开设新店,但速度肯定不能和过去几年相比。"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政府系统近期以来厉行节俭,此前奢侈品消费的高速增长正在明显回落。另一方面,奢侈品牌经过此前在华的快速扩张,目前更需要的是提升服务品质、重视消费者体验。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贝恩咨询公司近曰发布的报告,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了近12%,达到9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亿美元,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首位.随着过去一年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热钱的大量涌入,中国奢侈品消费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大幅度萎缩中异军突起.本文拟从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出发,针对当前呼声极高的奢侈品税的开征予以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均不景气,但在中国仍然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奢侈品消费现状、奢侈品内涵和特点。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原因,目前我国奢侈品消费出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曾经"无绫致,不商场"的绫致时装,现在只剩下特卖,势态渐衰的绫致开始了艰难的自救。由于品牌定位已经不符合目前市场的消费潮流,产品不能紧随时代潮流,加之国内消费需求持续低迷,又遇国内外其他时尚品牌的"围剿",班尼路、佐丹奴、Esprit、绫致时装、森马等老牌的大众时尚品牌的代表,都存在势态渐衰的情况。而之前"无绫致,不商场"的绫致时装,也从此前拥有一件杰克·琼  相似文献   

20.
《大众商务》2011,(10):76-77
奢侈品消费呈上升趋势理性的体验消费逐渐得到重视 中国奢侈品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新富人群成为拉动奢侈品高端消费的重要力量,奢侈品消费呈现年轻化趋势。从名车、豪宅、珠宝到高档服装、鞋包等再到游艇、私人飞机,奢侈品的高端细分市场成长十分迅速。预计到2014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