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1997年至2008年北京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量,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北京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进行了关联分析,得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生活用能与能源消费的关联度,并据此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能源消费分解是研究能源消费变动影响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LMDI方法对云南省1997—2006年间的工业能源消费变动情况进行分解,将能源消耗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计算的结果显示,云南工业能源消费的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两者正负相抵消,使得总效应和产出效应相当,结构效应几乎消耗了效率效应节约的全部能源。建议政府构建“能源分解指数体系”作为制定能源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日本能源供需总量和结构状况,得出:1990年—2010年财政年度,民生部门和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是拉动日本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日本能源结构中,石油所占比重在下降,煤炭、天然气占比在上升,核能占比在11%左右,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占比较小。其次,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节能政策、新能源开发、能源市场化改革、能源外交等方面阐释了日本能源政策的演变。最后,整理出日本能源政策演变对我国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中国日益渗入,一方面中国从国际分工和技术溢出效应中获得很大收益;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鉴于此,根据我国目前有关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做研究,借此希望国内相关产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集中了中国大部分的高技术与高能耗产业,过度依赖能源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面板数据从时间序列和截面两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克服样本量小的缺点,更好地观察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以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横纵坐标,构建二维组合矩阵,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4个不同的区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属于经济高增长能源消费高增长区;浙江、安徽、贵州属于经济高增长能源消费低增长区;云南属于经济低增长能源消费高增长区,上海属于经济低增长能源消费低增长区。  相似文献   

6.
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河北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论文在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特征的基础上,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效应作了全面分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强度影响有正有负,工业行业内部结构调整降低了工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有正有负,工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降低了能源消费量。最后,从适当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加快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合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三个方面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1980~2006年中国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对各因素与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拉动能源消耗量的增长,而能源效率对减缓能源消耗量的增长有显著作用;能源强度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各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而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能源消费增长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依赖,而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则面临着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两项指标的双控,总体目标也进而被分解到了各地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在能源消费的硬约束下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区域协调的发展,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是一项重大的议题。论文以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为研究目标,利用迪氏对数平均指数(LMDI)分解方法将能源消费增长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从产业部门和区域差异两个视角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在过去近20年中能源消费的驱动因素,辨析出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在产业结构和区域差异中的演化特征。结论表明,第二产业的规模效应和河北在区域三大效应方面的贡献是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繁荣与否已经成为评判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服务业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1980—2014年服务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分位数回归、Granger检验和时变参数模型对服务业具体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并且在Tapio脱钩评价模型框架内,对样本期内服务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表明:能源消费和服务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不断变化的均衡非线性关系;在较高经济增长水平下,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比较小,不同服务行业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能源贡献弹性差异明显;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原因在不同服务行业不同;服务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虽然总体上都处于弱脱钩状态,但有从弱脱钩状态向扩张连结和扩张负脱钩状态转移的趋势。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辽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这里的超重型产业格局,属于是以高投入、低产出的原材料粗加工为特色的资源输出和能源消耗型区域经济。对辽宁能源开发利用五大特征的分析,将对辽宁能源更加合理、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产生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源禀赋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一个纳入能源要素的C-D生产函数入手,运用数理方法分析了能源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提出了能源禀赋越丰裕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越高、技术进步会降低能耗水平、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越高的地区能耗水平越高等基本命题.利用1995~2006年我国各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OLS和GMM模型分别检验了能源生产强度、燃料动力指数、科技支出、外商直接投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对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工业总能耗约占全市能耗的一半,仍将是全市节能工作的重点,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关键领域。2005年,北京市工业总能耗高达2542.7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耗的44.4%,而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5%左右。在北京对能源的消费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推进工业节能更显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上海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状况、能源供应总量与结构状况、能源消耗总量与分配情况及节能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时“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增长状况、能源需求状况以及结构分配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以此来考察各产业单位产值能耗的发展趋势及其偏高的多方面原因,包括结构变化、能源利用效率以及能源紧缺的瓶颈效应,最后将上海与全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比较,并提出上海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全年生产总值十几年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能源消费也快速增加,1990年至今能源消费年均增长近6%,以相对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维持着高速经济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市在GDP增速有所下降的同时,能源消费增速不降反升。目前,能源已成为制约上海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以最小的能源消耗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主要途径。1990年以来上海市的能源消费特征一、消费高速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上海能源消费持续稳步上涨,从1990年的3191.…  相似文献   

16.
采用我国48个老工业基地37个工业行业2006—2012年的数据,核算其碳排放量及变化趋势,并运用LMDI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还是以煤炭消费为主;从地区层面看,行业规模和能源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拉动因素,行业结构和行业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行业层面看,行业规模对37个行业的碳排放均表现出拉动作用,能源强度对7个行业的碳排放起到拉动作用,能源结构对28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具有拉动作用。应适度控制工业行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长吉图绿色消费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是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路径之一,长吉图产业的绿色升级是绿色产品供给的保证,是发展绿色消费的前提条件,绿色消费水平的稳定发展又会促进长吉图产业的绿色升级。应运用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耗为消费者提供丰富低成本的绿色产品,使长吉图区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先用迪氏分解法对能源强度进行了因素分解,把江西1990-2004年间的数据分成五个时间段来考察,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因素是引起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江西能源消耗的产业特征,并用1990-2004年间的数据对模型参数分别进行了估计,得出各产业在能源消耗倾向和能源自发消耗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最后,针对江西能源消耗的产业特征,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但从整体上仍然是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研究发现,我国汽车工业在重复建设、能源消耗、整车与零部件发展比例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因此,亟待从供给和消费两方面着手加快结构调整,打造适应国际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 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汽车消费.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将能源消费强度分为低、中和高三个层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对工业化、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均会导致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但城市化对低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高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此外,上一期的能源消费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技术创新等均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国存在技术创新的反弹性效应且能源价格对技术创新有诱致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