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论网络货币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种新的基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工具——网络货币应运而生,它是继中世纪法币取代铸币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革。网络货币从不同层面上影响到现有金融理论体系。本文从阐述网络货币的特点、职能出发,分析网络货币对货币需求、货币政策以及货币计量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创新新影响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从操作规则,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虚拟货币的定义和分类,探讨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进而构建涵盖虚拟货币的新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货币供给理论。本文认为,虚拟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其与现实经济的联系以及与现实世界货币(传统货币和电子货币)之间的互动关系,虚拟货币对现实世界交易性货币的替代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如果将虚拟货币确认为非货币,则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虚拟货币的类型;如果将虚拟货币确认为货币,则会直接导致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增大。基于此,本文讨论了虚拟货币发行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就相关监管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借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近40年以来,大多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只研究其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却很少关注其对国内经济,金融的意义。本立足于国内视角,探讨了该理论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借意义,并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5.
货币市场基金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市场基金(MMF)以其低风险、高流动性和稳定收益性在海外资本市场备受青睐,在国内已有博时、华安和招商三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发行准货币市场基金。根据美国的经验,MMF的推出将对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冲击。本文论述了MMF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期为MMF的监管以及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MMF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过程中,城乡结构、经济结构等30年来都有很大变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其经济行为也越来越市场化、国际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居民行为的调整一方面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另一方面反馈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是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经济社会结构逐步调整,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深化,企业、居民等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越来越市场化的大环境下,货币政策目标及调控手段都在变化,因此,从中国经验探讨货币理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不仅可以丰富已有理论,而且可以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提供理论支持,是学界及业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分别对中国经济金融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货币统计范围及供应机制、货币政策操作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网络银行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银行业务逐渐萎缩的今天,谁能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金融创新,谁就能高出一筹,继而取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在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银行业即将受到外资银行严峻挑战之际,国内一些商业银行不甘落后,纷纷融入到势不可挡的网络银行潮流之中寻找商机,提高自身的形象和竞争能力。网络银行作为未来银行发展趋势的主流,将促使传统银行经营机构虚拟化、经营方式网络化、经营手段电子化以及金融活动全球化,促使银行获取利润最大化。一、网络银行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传统银行长时间并存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现代高科…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爆发后,美欧实施高强度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引发高通胀现象,这一现实与“现代货币理论”(MMT)预期的情形相背离。本文梳理了MMT的核心思想,重点厘清其漠视通胀的理论基础与现实经验,并分析总结本轮美欧政策实践中通胀失控的原因与启示。本文认为,MMT理论的三个重要前提假设未能兑现:一是“充分就业”缺乏合理界定,引致政策刺激过度;二是货币主权未必“独立”,美国货币宽松对全球产生外溢效应;三是财政紧缩实操困难,难以起到管控通胀的作用。外生性的供给冲击也是高通胀的成因之一。政策不仅需要更加重视财政和货币刺激带来的通胀风险,也要辩证地看待财政和货币的配合作用。相比美欧,我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方面具备独有优势,可以更加积极有为。  相似文献   

9.
胡海鸥 《金融研究》1997,(10):61-65
温特劳布-卡尔多的内生货币理论介评①胡海鸥正当我国将货币政策当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时,西方国家却形成了一股从根本上否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思潮。后凯恩斯货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西德尼·温特劳布(Weintraub,SineyS.)和尼古拉斯·卡尔多(Kald...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银行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银行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革和影响,这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运行机制、行业结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信用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取美国1981~2008年的数据,研究信用衍生品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通过运用协整回归、格兰杰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方法的研究表明,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增大了货币政策时滞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央银行制订货币政策时应考虑信用衍生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粮棉购销的逐步市场化,农发行的经营管理也随之发生转变。在新的形势下,要转变观念,完善措施,把封闭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尽快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前提,封闭管理为手段的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框架理论的一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货币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和货币政策框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中国的适用问题,期望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要:新冠疫情爆发后,美欧实施高强度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引发高通胀现象,这一现实与“现代货币理论”(MMT)预期的情形相背离。本文梳理了MMT的核心思想,重点厘清其漠视通胀的理论基础与现实经验,并分析总结本轮美欧政策实践中通胀失控的原因与启示。本文认为,MMT理论的三个重要前提假设未能兑现:一是“充分就业”缺乏合理界定,引致政策刺激过度;二是货币主权未必“独立”,美国货币宽松对全球产生外溢效应;三是财政紧缩实操困难,难以起到管控通胀的作用。外生性的供给冲击也是高通胀的成因之一。政策不仅需要更加重视财政和货币刺激带来的通胀风险,也要辩证地看待财政和货币的配合作用。相比美欧,我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方面具备独有优势,可以更加积极有为。  相似文献   

15.
电子货币产生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需求,但目前参与流通的电子货币还不是一种独立的通货。最后,电子货币的并不必然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前金融创新的特点: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造多样化;融资方式证券化;表外业务的重要性日趋增强;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使货的定义与计量变得困难;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降低了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基于前景理论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前景理论及其扩展研究不同货币政策下人们的行为选择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货币政策下,收入水平和边际利得的不同会促使人们相应地调整参考点和权重,使总价值函数处于不同的位置(税收和通胀也都对参考点和总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受西方宏观经济学追求微观基础的潮流影响,“哈恩难题”和“希克斯其存问题”成为长期困扰货币经济学的两大理论难题。本文试图在批判吸收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哈恩难题”和“希克斯共存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指出货币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代社会改造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负债,货币的价值即源于货币的债券属性。如果这一命题能被普遍接受,则哈恩难题和希克斯共存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把货币看作是一种债券的观点为我们重新认识货币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解。  相似文献   

19.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枢纽地位,其信贷配给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形成了巨额的超额准备金,另一方面造成了信贷市场的分割,其结果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在我国表现为: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所形成的"惜贷现象"阻断了货币政策向融资企业的传导;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难以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体.从而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较差的后果.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缓解信贷配给.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搜寻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融资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使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得以转嫁.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圣义 《银行家》2005,(4):35-37
债券行情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债券是利率产品,任何影响到利率变化的因素都影响到债券市场的行情变化。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共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见表1)。受此影响,债券市场行情的变化呈现出波段性特点。2001年至2003年9月,中国债券市场经历了3年多的"牛"市行情,之后进入了一年多的"熊"市行情(见图1)。上半年涨下半年跌的情况较多。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春节后市场资金相对充足,资金推动债券市场行情走高。加之上半年发债频率和数量较少,债券供给不足,而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下半年资金面变化较大,加之物价上涨,市场预期增强,行情波动明显。这反映了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初期的资金推动的特点。短期债券价格变化小,长期债券价格变化大。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