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不断加快展览强国的步伐,各种利好政策的颁布为会展行业发展提供了助力,与此同时也使行业面临众多新挑战。随着数字经济与各行业融合日渐深入,会展业创新转型脚步加快,挑战和机遇并存。会展业属于轻资产行业,行业发展中积累的利润通常流向个人,再投资的概率相对较低,导致诸多会展企业难以扩大经营规模。近年来,腾讯、阿里等企业陆续进入会展业,对传统会展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在此背景下传统会展企业应立足自身优势推进会展营销模式创新,切实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数字经济背景下会展营销转型的必要性,研析数字经济背景下会展营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借力数字经济优势推进会展营销的实践策略,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依托互联网的创新只是创新的一个角度,创新需要不拘一格,需要企业的自觉性,更需要行业的共识和完全支持。今年会展文化节的主题是"继承创新与会展文化",继承文化节的发展优势和文化沉淀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如何创新。自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我国的会展业经历短暂的严冬以后,创新成为企业破冰的法宝。有人说,会展业不乏创新。会展业是一个创意美好的产业,从会展主题到会展营销,从会展的展示内容再到活动的最终呈现形式,每个环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的有效介入为传统会展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数字经济时代,会展业依托数字平台进行会展资源整合,借力数字优势强化受众体验,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会展产业创新。本文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背景下会展业发展仍不成熟,体现为数字发展挤压传统会展空间、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不足、缺乏多元化的会展营销手段,因此,应注重打造数字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网络营销,进而实现会展资源整合、增强受众会展体验、提升会展服务质量、持续扩大市场受众,为整个会展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看我国会展业发展方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发达国家的会展业已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无论是在行业管理、展馆经营、展会组织方面,还是在市场拓展、品牌扩张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在积极借鉴国际会展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明确政府定位,为会展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整合会展资源,大力开展网络展览,实现实物展览和网络展览的相互补充,同时进行展览营销创新,增强展会国际化程度,促进贸易展和消费展协同发展,顺应国际会展业专业化、网络化、集团化的趋势,促进我国会展业快速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锡会展业发展现状,然后探讨无锡会展行业存在的问题,根据无锡经济发展现状,建议优先打造"感知中国"高端物联网会展、"设计中国"高端工业设计会展、"绿色中国"高端新能源会展品牌,并对如何发展无锡会展业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颖 《商场现代化》2007,(35):278-280
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业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会展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会展业是一个整合度极高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是既懂外语、计算机,又会策划、营销、招商、管理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而且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历程较短,这本身也导致高级会展专业人才一将难求。目前吉林省会展业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会展经理人职业化观念尚未形成,会展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人员流动性大,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差等问题。会展业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是摆在会展业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周钰婷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105-106
随着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力求借助国际大型会展来打开海外市场,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目标。由此可见,会展在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会展营销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功能效应着手,分析了中国企业在运用国际会展进行营销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会展业发展非常迅猛,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竞争局面,必须寻求适宜的营销方法。本文通过对我国会展业的营销现状分析,结合会展营销的主要内容,制定适合我国现代会展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会展市场定位的内涵,我国"会展名城"的市场定位经验、长春创建"会展名城"的市场定位方向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长春创建"会展名城"的市场定位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会展业日益火爆的今天,在追逐会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看到现代会展业还有很多不足,所以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会展的可持续发展。1.面对中国会展行业内部较乱和存在的恶性竞争,政府应当给予正确、必要的监管;2.面对中国会展的资源浪费、场馆闲置等问题,要高举节约旗帜、大力发展"绿色会展";3.会展业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这样才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会展体系";4.注重会展的品牌化。长此以往,会展业应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而且是非常有活力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1.
深圳会展业依托深圳的区位交通、市场、产业和旅游等优势,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会展规模已位居全国第四位。本文通过对深圳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深圳会展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硬件不足、缺乏会展专业人才和宣传推介不足等问题,以及全国各会展城市的挑战,并提出深圳会展业应在展馆建设、创建品牌会展、会展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和会展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加大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2.
会展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活力的"朝阳之一",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农业会展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因此,本文以安徽合肥为例,在了解省内外农业会展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合肥会展旅游的功能,最后讨论了合肥会展旅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义乌市是中国会展产业县域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经过20多年发展,义乌会展的规模、档次和国际化程度都属全国前列,并且形成了"专业市场+展览会"的独特办展模式。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义乌会展业也遇到了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针对义乌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三大转型:政府主导型展会向市场化运作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办展转变以及综合展向专业展转变,义乌会展产业转型要着力整合会展产业链结构,完善城市会展服务体系;强化政府整体公关和营销,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加强会展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办展水平;依托"互联网+"时代打造展会O2O及大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会展业对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总结发达国家包括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会展业发展经验;然后分析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包括优势和劣势;最后,结合发达国家会展业在管理体制、场馆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会展营销方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经验,提出应如何发展我国会展业。  相似文献   

15.
西安,作为西部发展龙头城市,发展会展业有着先天的行业资源聚合效应。搭乘复兴丝路经济带的东风,会展业走出了国门,辐射西亚、中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上半年度西安市会展市场低迷形势下,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实现展会总量的逆势增长,为西安会展业乃至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创造了不可估量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影响会展业发展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展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会展项目数量的多少和会展项目品牌影响力的高低,本文主要围绕会展项目的成功举办探讨了影响会展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的因素。并从市场的需求、软硬件的支持、运行的机制、地理人文的环境、科技信息的发展,以及会展行业的发展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它们对会展项目和会展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匡洛逸  庞生雪  刘怡 《商》2014,(4):72-72
随着会展业市场化的纵深推进,依托营销实现招展已是会展企业立足的关键所在,营销的地位日趋显赫。本文在阐释会展与会展营销的内涵及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会展企业市场营销的特质,并提出会展营销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燕君 《商业研究》2004,(9):136-137,1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展经济发展很快,并且潜力巨大。由于会展业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廉价的场所,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要认真总结我国会展业的经验与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我国会展业从无到有,会展产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新的增长点。会展业不仅自身市场巨大,而且对地区的服务、旅游、餐饮、通信、住宿、广告、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非常强的关联带动作用。会展经济的发展是第三产业成熟化和完善化的标志,是现代城市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IPA评价对义乌会展旅游20个特征项进行研究可知,义乌会展业在多个特征项目上的实际绩效和积极影响得到了会展参与者的认同和肯定。这些特征主要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应方面。但是,在会展选址和控制会展对地方文化的影响方面存在的不足降低了被访者对义乌会展旅游业的满意度,并为未来义乌会展业营销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