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难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总体来看比较缓慢,今年还出现大面积停办,其原因主要是助学贷款在制度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供给方银行的市场主体利益;社会信用约束机制不健全,部分学生信用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助学贷款管理系统,高校和银行的配合不够。所以应及时采取对策将助学贷款推进下去。  相似文献   

2.
一、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办过程和实际效果来看,有令人满意的一面,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不正常的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从助学贷款三方主体来看,存在着"两热一冷"的现象.即学校热、学生热、银行冷淡.对于助学贷款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在申请贷款方面自然是热情很高,而作为间接受益者的校方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相反,在经历收贷的艰辛之后,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停滞发放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而推出的重要政策,目前已初见成效。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存在:学校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学校承担工作量过多,管理不到位;学校承担风险补偿金大,积极性不高;贷款学生还贷意识不强,违约现象多等问题。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高校应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降低贷款风险;国家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应提高认识;政府应加快信息网络、制度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4.
运用助学贷款方式解决有困难的优秀学生就学费用问题,不论对银行业务发展还是对教育兴国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主要要解决认识、信用、风险和法治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博弈论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最重要的银行与学生这对主体间利益博弈的风险成因分析,提出建立银行的风险补偿机制,加强社会舆论作用,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发展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推行生源地抵押贷款等措施来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方鑫 《西部金融》2006,(12):72-73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加速人才培养,保证经济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继续深造的重要措施.但就庆阳市"十五"期间助学贷款业务开办情况来看,进展缓慢,且大部分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政策没有得到较好落实.为了掌握助学贷款开展缓慢,推广难的原因以及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对主办银行、学校、贫困学生等部门及人员采取问卷、走访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7.
王雄 《全国商情》2009,(16):106-108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带有较强政策性目标的商业性贷款制度.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0多所高等学校将近20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到成都市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基本原因.助学贷款存在着贫困学生贷款难和银行"惜贷"的矛盾,贷款学生违约率高.根本原因归咎于助学贷款机制设计不合理,为银行惜贷和学生违约提供了理由.  相似文献   

8.
吴梅 《全国商情》2009,(12):122-123
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是商业贷款的一种形式,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学生还款率的高低.学校作为连接银行和学生的中介人,是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主体之一,助学贷款拖欠率太高会对学校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学校在其他方面和银行的资金合作关系.因此,高校应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贷款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程管理,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良性、健康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加速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辽宁作为教育大省拥有地方高校70所,2005年按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以来,全省地方高校基本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范围,走在全国助学贷款工作的前列,但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与问题。因此,应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助学贷款相关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加强诚信观念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健全管理机构;建立银行与学校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贷后管理,将风险补偿金的支付与管理工作的绩效挂钩。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利用金融手段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重要措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最直接反映。但是由于制度设计及其它原因造成的国家助学贷款供需总量失衡、供需结构失衡,银行缺乏积极性、服务质量差,学生贷款违约率持续偏高等问题相当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应加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银行应提高服务质量、推行生源地贷款、实行助学贷款证券化;学校应尽到中间人的义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助学贷款需求及发放数量的增加,助学贷款的违约风险逐渐暴露出来,校方如何配合银行做好助学贷款的发放与收回,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是,办理就学地助学贷款与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数失衡,部分大学生对助学贷款缺乏正确认识,对于申贷、还贷存在盲目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银行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积极性不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多种贷款、还款方式并存,改纯粹的信用担保方式为信用担保与其它担保并存,加大惩罚力度和诚信宣传教育的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建红 《西部金融》2006,(11):43-44
本文就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暴露的问题,客观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因体制缺陷导致助学贷款供需两难的现状,积极探索,提出由政策性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以帮助大、中专院校经济确实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日常生活费为目的,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的重要方式.1999年6月,国务院转发了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随后,中国工商银行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8个城市进行了试点.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2000年初,国务院又转发了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同年8月,人民银行颁布了<助学贷款管理办法>.2001年6月,召开了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之后,有关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通知>,对全面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提出了明确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国务院办公厅、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先后制定、下发和转发了近20个文件及规定,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和规定在简化贷款手续、扩大贷款规模、贷款对象和贴息范围;取消担保及证明人的连带责任等方面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促进该业务尽快在全国开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却一直处于步履蹒跚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与银行经营的商业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银行“惜贷”。对此,应通过加强教育,使贷款学生愿意还贷;创新机制,使贷款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还贷;强化约束,健全个人信用系统和相关法律制度,使贷款学生不敢不还贷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来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非常迅速,各银行纷纷争夺市场,抢占份额,扩大业务规模,但同时对于银行而言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为此,银行应掌握个人住房贷款的特征,从信用管理、市场防控及内部操作等方面严格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7.
解红英  张莉 《西部金融》2007,(12):53-54
本文从成阳市助学贷款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入手,分析助学贷款的现实特点和问题.结合国外成熟的助学贷款典型模式,提出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朱红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22(3):51-53,121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是因借款学生可能的拖欠行为而给贷款银行造成的未来可能产生的损失.然而,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成员并非银行一方,它还包括学生、学校和政府.各方在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各自承担着相应的职责与义务.本文对各方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办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银行在经营这一项业务时面临着社会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政策风险等一系列风险,政府,银行,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控制和规避这些风险,才能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成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放国家教育贷款,各商业银行也发放商业助学贷款,但二者区别明显。 开办银行不同。国家助学贷款只允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四家开办,而商业助学贷款则无限制,商性银行均可开办。 利率负担不同。国家助学贷款实行国家贴息,由财政负担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