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定了全国粮食的大局”。湖南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娄底是湖南的主销区之一,但在销区中又有产粮大县,面对这种特殊的地位,如何用好用活中央的政策?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特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2.
200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减免农业税、给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按最低价收购等一系列惠民富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出现了全国性的粮食大幅度增产、农民大幅度增收、国家粮食库存量大幅度增加的喜人局面。在举国上下齐赞党的富民政策好的同时,各级党政领导也充分肯定了保护农民利益的载体——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粮食形势分析 今年我国粮食主产区面临粮食价格下行和农资价格上升的双重制约,种粮农民增收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4.
数说     
2012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政策措施摘要 种粮农民直补151亿元 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151亿元,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5.
粮食问题是关乎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国家安危的大事。长期以来,由于种粮投入大、风险多、效益低,而农民无抵押物,种粮大户融资难已成为各地影响和困扰粮食生产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浙江衢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粮食订单质押贷款”的融资方式,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及成效“粮食订单质押贷款”这一创新举措始于常山县。2009年,该县在推进粮食生产过程中,针对种粮大户呼声强烈的种粮缺资金、贷款担保难等问题,出台了浙江省首个《种粮大户粮食订单质押融资管理实施办法》。《办法》规定,种粮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可以种粮直补资金、奖励资金和粮食收购订单,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5日所作政府报告中提到了我国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就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如何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开展粮食生产保险工作,是稳定农民增收和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时刻,中央召开了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指出:“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和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重视维护粮食生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这为通过粮食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背景,也给我们通过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助农增收提供了许多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夏季粮油收购是粮食收购工作的第一仗,也是湖北省荆州市粮食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粮安工程”建设、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的具体行动.针对今年粮油生产和市场形势,荆州市粮食局提前进行谋划,落实收储库点,执行收购政策,敞开收购余粮,促进粮油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后,作为国有粮食企业,搞好粮食订单收购和对粮农的直接补贴,不仅可有效化解种粮农民直接面对的市场风险,为粮农增收撑起“保护伞”,又有利粮食安全,给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系上“安全带”。  相似文献   

10.
粮食商品的多寡必然牵动粮价的沉浮。当政府在筹划粮农持续增收的对策时,必须充分重视国际、国内市场对各种粮食的需求。当前小杂粮已成为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新宠。因此,政府要鼓励农民因地耕宜地进行多种经营,切实防止“厚粮薄经”以及“粮农归田”等一窝蜂一齐上的不正常现象;要紧紧依靠科学;提高粮农种粮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加快商业化经营。以国内、国外大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客观自然条件出发,大力发展杂粮经济,可促进农业粮食结构调整,开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实行的粮食收购“直补”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和对粮农切身利益的关心,农民普遍表示欢迎。但据湖北省各地农调队调查反映,农民对国家粮食收购“直补”政策的具体操作方式上,普遍存在如下的意见:一、目前,“直补”粮食收购通常是按各村中晚稻上报面积及历史粮食订购情况分解到村,由村向农户下订单。订单计划(特别是对种粮小户的订单计划)存在一定人为因素,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较快,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农户当年的中晚稻种植实际情况。有的农户有售粮任务,但无粮食卖,有的农户有粮食卖,但无售粮任务或售粮任务少。为了完成国家粮食…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激发农业行政干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继续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继续增收,农业部决定对在2004年恢复发展粮食生产中作出重要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评选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农场)”200个,“全国粮食生产管理先进个人”100名,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之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措施得力,各级政府加大了抓粮食生产的力度,同时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湖北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1995年粮食总产2463.83万吨,199...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2004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其它地区也要对本省(区、市)粮食主产县(市)的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粮食直补的推出将国家通过保护价给农民的间接补贴调整为直接补贴,使农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5.
粮食直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直补工作是党和国家对农民群众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两年来,这项工作的实施,成功地遏制了粮食连年滑坡和粮价暴涨的趋势,起到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的功效,确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粮食直补政策,加强对粮食直补款发放的监督检查,保证粮食直补款如数及时地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最近芮城县委纪监委牵头,抽调农经、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的骨干人员,按照“五查五看”的要求,对2005年全县粮食直补款发放情况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执法监察,通过检查,共发现违纪违规问题四类。  相似文献   

16.
怎样才能使主产区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村中突出的一个问题。1997年以来,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四下降,从1996年的9%下降到00年的2%左右。尤其是粮食主区的农民收入出现了负增长,昔农民把耕地当作命根子,而今在些地方却出现了责任田分不下的现象。主产区农民是我国粮食的主生产者和供应者,如果他们增收缓慢甚至减收的状况不尽快扭转,其种粮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挫折。这不仅会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稳定和粮食安全,而且还会制约国家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因此,必须把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置于突出位置,多管齐下,作为一件事关全局的大…  相似文献   

17.
陈彬文 《农村经济》2004,(12):28-30
我国粮食连续几年当年产量低于消费量,且缺口不断扩大,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受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在农业发展新阶段,要认真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继续把国家粮食安全系数稳定在较高水平上。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当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2005年,为稳定当年粮食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国家首次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相似文献   

19.
从辽宁省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辽宁省将全力推进“粮食安全工程”,支持、鼓励、引导和规范各类粮食企业、粮食经纪人人市收购;方便农民售粮,让种粮农民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1996年以来,农民种粮增收遇到了较大困难,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特别是1998到2002年,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低于全国水平。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而如何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粮食价格上涨,国家减免农业税,实施粮食补贴,为粮食主产区农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增收条件。那么,这些“利好”因素究竟有多大的增收效应呢?对此,笔者来到中部地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湖南省,走访了产粮大县桃源县的木公村,调查了该村农户2002-2004年的种粮收入状况。木公村粮食生产经营特点木公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