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2007年的最后几天,法国SEB集团以部分要约方式收购苏泊尔股份的过户相关手续终于办理完毕,这标志着持续一年有余的苏泊尔并购案最终尘埃落定。然而,这场并购案涉及行业垄断、民族品牌和企业保护等敏感问题,被业界称为“中国资本市场全流通下外资部分要约收购第一案”,全球第一与全球增长最快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从一开始便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并购活动空前活跃。对并购公司来说,关键是要设计一个好的交易譬构,以符合东道国的法律安排。存在两种基本交易结构:跨国法定兼并和股票要约收购。跨国法定兼并有两种衍生形式:三角兼并和换股收购。跨国并购中发行新股是近年来交易结构的一种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研究出发,在提出要约收购在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意义的同时,对证券市场几种常用的要约收购支付方式的财富效应进行分析,并剖析我国证券市场要约收购现状,发现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为推进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的市场化,推进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并为上市公司收购企业、机构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7.
8.
达能并购的机会主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恩怨”将在中国市场一直快速成长的达能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中国第一场关于食品饮料行业外资垄断问题的大讨论。在与达能合作中一直以强硬风格著称的娃哈哈创办 相似文献
9.
目前,以米塔尔欲全面收购阿塞洛以及中国钢铁行业紧锣密鼓展开的内外资企业并购案为标志,全球钢铁行业第五次并购最组浪潮已显山露水。而中国上市企业目前吨钢市值在1000元以下,远远低于4000元的实际吨钢投资额,再加上PB在0.8倍以下,从重置成本和权益投资来看,钢铁股具有明显的投资价值和并购价值。这将使得中国成为这次并购浪潮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远远低于其他主要产钢国。中国钢铁业龙头——宝钢2005年产量为2200万吨,仅占全国总量的7.86%,而其在目前的并购潮中又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占、全球排名下降的威胁。面对要么被吃掉,要么并购壮大的局面,宝钢正稳步进行全国布局。以控股50%的比例计算,宝钢出资约250亿元收购其他上市钢铁企业股权,即可实现产能7000万吨,市场占有率达25%。[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国有股与法人股的进一步流通,毫无疑问上市公司收购将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如今相应的收购立法不仅寥若晨星,其中很多也还是临时、应急、暂行性质的规定,这完全不能适应现有的,以及以后的收购活动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收购法律体系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制度比较: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对我国现行的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制度作一比较和探讨.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协议收购是目前上市公司并购中具有效率性的制度安排,但这种交易制度在实践中难以保障并购交易的公平性;要约收购有利于改善并购交易的公平性,但现行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影响了并购交易效率.为提高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制度的有效性,现行的并购交易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还需要其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5.
中钢的对澳洲中西部公司的收购,可谓一波三折,期间的经历对于大举进军海外资源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有诸多可借鉴之处。敌意并购是指并购公司在收购目标公司股权时虽然遭到目标公司的抗拒,仍然强行收购,或者并购公司事先并不与目标公司进行协商,而突然直接向目标公司股东开出价格或收购要约。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上市公司要约收购定价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要约收购临界线的规定不合理以及要约收购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偏离等问题的存在,“零预售”或接近“零预售”的收购结果屡见不鲜。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8.
商务部将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和恶意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9.
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是实践中最常用的两种收购方式。在股权分置阶段,协议收购不失为获取公司控制权的一种最为现实可行的途径。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推进,随着股权的分散及控股股东的减少,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的公开要约收购将越来越多,并最终成为公司收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对于新接任者充分了解天然气行业特有的风险,往往决定其投资的成败。本文从政策风险、经营风险两个方面入手,介绍这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