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祖明 《中国邮政》1997,(11):25-26
探索省内快速邮运网建设的途径浙江省邮电管理局邮政运营处陈祖明邮政通信发展得快与慢,从一定程度讲依赖于邮政运输网的支撑。建设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传递迅速的邮运网络,是当前各级邮政部门都在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分析浙江省近年来快速邮运网建设...  相似文献   

2.
苏岚  龚海强 《中国邮政》1999,(12):20-20
邮政综合网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能进行邮政综合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和使用的高效可靠的信息通信网络。福州市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邮政综合网的试点工程,已于1999年7月9日通过了国家邮政局组织的验收。在该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为了确保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在建设中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充分细致的业务调研与需求分析邮政通信生产是进行实物与信息的传递,其特点是全程全网联合作业,要求在每个业务处理环节,都必须保证实物与信息的一致。邮政业务种类繁多,处理…  相似文献   

3.
程久洲 《当代通信》2004,(22):66-67
铁通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建成覆盖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宽带骨干传输网、PSTN网、ATM/FR网和IP互连网等通信网络、具备了在全国范围内网元出租、数据、语音和多媒体等业务的能力。建设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的综合业务接入的铁道公司城域网,解决用户接入,是铁通公司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李鹏宇  董斌 《当代通信》2005,(11):67-69
网络融合的必要性 PSTN网的弊端逐步显现 PSTN网从建设到目前的成熟应用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它为实时的语音通信提供了优质的平台,但是随着人们对各种丰富业务需求的不断提高,PSTN网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5.
江苏邮政综合网通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省省市县三级中心和营业网点的树型网络系统,担负着邮政业务、语音和视频数据传输的任务,日后绿卡系统也将运行于综合网的通信平台之上。由于通信方面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在江苏邮政的应用不断得到发展,邮政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管理也变得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6.
《当代通信》2005,(18):15-15
近期从中国移动总部传来喜讯,烽火通信在中国移动启动的“2005年村通工程传送网单项工程”项目中取得可喜份额,其成熟稳定的Citrans系列设备将服务于中国移动的山西、四川、湖南等8个省区的通信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代通信》2004,(4):42-45
增值电信业务是凭借公用电信网的资源和其它通信设备而开发的附加通信业务,其实现的价值使原有网路的经济效益或功能价值增高。增值业务广义上分成两大类:一是以增值网(VAN)方式出现的业务,增值网可凭借从公用网租用的传输设备,使用本部门的交换机、计算机和其它专用设备组成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域传送网的建设方兴未艾,随着通信网络运营商的竞争重点已从骨干网转向城域网,建立高效经济的支持多业务的城域传送网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共同目标。从技术的角度,多种技术层出不穷;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城域传送网的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城域传送网的发展可以说是技术走在了市场的前面,诸多技术百花齐放,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没有一种很好的业务模式去应用这些技术,在市场和技术面前,从制造商到运营商或多或少存在着困域和担忧,本将从技术等方面谈一谈对城域传送网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希玉久 《当代通信》2004,(17):64-66
从通信的全程全网的角度看,根据ITU-T的定义,固定网的全网可划分为公用电信网和用户驻地网(CPN),其中CPN的这部分应属通信用户所有。通常将市话端局、局间中继网和长途网一起统称为核心网(CN),将端局至CPN之间的网路部分称为接入网(AN)。国际电联的建议是以ISDN网为基础来考虑的,因此CPN即是用  相似文献   

10.
法国的三网融合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求法国的三网融合,必须充分考虑欧盟的整个通信大环境。与全球大多数地区相比,欧盟的通信环境比较宽松和健康。其表现在:法律比较统一,市场壁垒较低,障碍较少,发展比较平稳。同样,欧盟的三网融合环境比许多国家和地区顺当,进程也比较顺利。[编按]  相似文献   

11.
施秦伟 《中国邮政》2003,(10):28-29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邮政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节约通信费用2000年在国家邮政局牵头下,江苏省邮政局利用邮政综合网省市间的骨干通信线路进行了省到市的邮政企业内部语音网的研究与建设。2001年省市间邮政内部语音网建成投入运行,极大地方便了省局与市局及地市局之间的电话联系,节省了大量的邮政内部通信费用。但是由于该网只覆盖到各个地市的办公楼和枢纽节点,没有包含各个地市县局、支局和某些重要城域节点,因此,每个局的内部专网用户28数不多,没有充分发挥通信专网应有的效能。2001年综合网县局汇接…  相似文献   

12.
一、江苏邮政综合网的应用现状及需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邮政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设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为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条件。1.江苏邮政综合网网络规模我省邮政拥有覆盖全省的ATM/帧中继网,各中心均配备了朗讯AC120ATM交换机、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P网,以无连接的通信方式开创了通信史上的新篇章。除了提供电话业务以外,IP网还能提供电话网所不能提供的许多业务,从而出现了IP网将逐步取代电话网的趋势。但是,电话语音业务仍然是目前电信运行商的支柱业务,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它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在这种似乎有些矛盾的二重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网。  相似文献   

14.
国外三网融合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通信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驱 动下,通信和信息正处于巨大变革时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视像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兼容、相互融合,使传统行业的界限正显得越来越模糊,极大地扩展了网络新业务的服务范围,并正产生新的协调机制。由多媒介承载的多种形式的信息,将融合一起向用户提供一揽子的信息服务,已成为全球一致公认的未来信息通信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1993年美国提出NII计划以后,国际上纷纷出现了“三网融合”的潮流,将原先独立设计运营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通过多种方式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15.
农村邮政综合运投网构思肖建国为增强邮政通信经营能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近几年各县邮电局在农村邮政生产经营中,先后组建了相对独立的三个网络———邮件传递网、邮储资金运送网、邮购营销网。随着三个网络生产能力的不断加强,网络日渐庞大,产生了重复投入和管理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建设的深入,邮政综合网在网络管理和设备维护方面暴露出了越来越大的差距,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细致地研究邮政综合网网络管理的科学化问题。针对大部分省还未建设综合网省级网管系统的现状,通过对邮政综合网网络及资源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前其他行业IP网网管系统的建设情况,下面就邮政综合网省级网管系统的建设谈点个人认识,希望能对邮政综合网省级网管系统的建设有所帮助。一、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要求省级综合网网管系统是全国邮政综合网管理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遵循ITU-T的有关建议,运用TMN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原…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互联互操作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络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从而向用户提供一揽子信息服务的模式(即三网融合模式),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未来信息通信的发展方向和毖然趋势,也是我国建设现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必由之路。以下就我国如何加快三网融合进程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马凌  王瑜 《中国电信业》2012,(11):60-62
随着三网融合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城市的陆续确定,三网融合在我国已由概念变为具体实施的政策并正式启动。三网融合在给人们带来更方便快捷的娱乐、通信体验的同时,令参与企业更期待的是其上千亿的商机。如何做大市场,实现多赢,是三网融合参与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南京邮政办公管理网的建设南京邮政局科技处燕士海周文洁汤铭我局办公管理网的建设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的:布线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下面把有关建设情况介绍给您,希望能对加快邮政办公自动化的步伐有所帮助。1.布线系统布线系统是办公管理网系统的最底层部分,...  相似文献   

20.
钱毅 《中国邮政》2002,(12):19-19
按照国家邮政局对视察工作的总体要求,浙江省局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通信质量、服务质量和邮件传递时限邮政视察三级监控网。一、邮政视察三级监控网的系统性、权威性和有效性1.系统性———邮政通信网本身就是由营业网、封发网、运输网和投递网四个基本大网以及其他一些经营业务网及信息传输网等组成。在各网之间、部门之间、工种之间、环节之间、人员之间,都存在外部或内在的联动和制约。因此,视察工作具有系统性,必须是全网、全业务、全过程的。邮政视察人员中必须包括领导干部、中层干部、质量监督员等在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