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中国就业弹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由修改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劳动力需求方程,找到影响就业弹性的因素:资本存量、实际工资、技术因素和市场化程度;并将这些因素与就业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需求量、资本存量、职工工资、技术因素和市场化程度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就业量的带动作用不显著;技术因素虽然短期对就业有挤出效应,但其增长效应大于挤出效应;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具有较高吸收就业的能力,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汇率变动对工资和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励 《世界经济研究》2007,(9):36-41,81
本文由Frenkel两部门理论模型,采用IMF提供的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升值会显著减少贸易部门就业,即人民币升值使贸易部门就业人数显著减少,非贸易部门第二产业工人就业人数会增加,对第三产业工人就业影响不大,但就业工人实际工资水平都会有所提高。所以本文的结论是,人民币升值能提升中低阶层福利水平,支持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3.
李文菁 《特区经济》2007,(12):40-41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就业增长六个方面的特征,结果发现:广东省就业人数增长率变化轨迹与经济增长变化轨迹基本一致;广东省就业弹性27年来先下降后提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依然偏高;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是安置就业大军的主战场;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就业安置的主渠道;珠三角地区仍聚集了过半就业人员;就业人员文化素质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曹彧 《中国城市经济》2012,(2):47-48,52
传统国际经济理论表明,一国的汇率水平变动通过改变相对物价水平和两国相对工资水平,影响世界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进而影响一国劳动力的需求。本文在试图从厂商生产要素投入配置的角度出发,来探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制造业部门就业量。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影响有着不对称性: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下降幅度远大于贬值时扩大的就业人数。因此,我国在实行进一步汇改时,首先要以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为基础,通过延长其产业链,扩大就业;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需小步进行,促进制造业就业人员的稳步转型,避免引起大量失业。  相似文献   

5.
1、就业再就业任务完成情况好于往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 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2%。这是自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首次突破i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7%。  相似文献   

6.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从1978年的0.2%增加到2007年的75.7%。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就业人数为76990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36838万人,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情况 1、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 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模型,考察了影响美国制造业就业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最优消费决策条件的经验数据测量模型(K-R),重点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全面分析了1981~2011年度人民币实际汇率和美国国内因素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美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率上升和人均资本存量增加均能够显著拉动制造业就业增长;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和美国实际利率下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制造业就业增加;但从短期来看,美国制造业实际工资率上升对制造业就业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论文衡量当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重要指标中的城镇就业问题,从宏观方面建立我国城镇就业人数与影响城镇就业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的仿真结果,向经济政策决策者和制定者提出建议。对现有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筛选,从其中找出影响我国就业人数的主要指标,根据找到的影响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因子,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各个因素的统计数据,并结合时间序列模型构造组合模型,从城镇就业人数自身发展趋势和外部因素影响两个角度,分别加权,对目标进行了建模。在建立的组合模型基础上,依据模型的需要对我国2009年下半年及2010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作适当的假设,对我国就业前景进行仿真,得到仿真结果,依此找到影响结果的原因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增加我国城镇就业人数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以供经济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究竟对我国就业形势带来哪些冲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0月份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近几年来第一次增速放缓,但尚未出现大规模企业裁员和农民工返乡热潮,预计明年二季度开始。全国就业形势将有所好转。进入10月份以来,就业形势发生了3个变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11.
张芳芳 《魅力中国》2011,(15):13-13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镇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与城镇就业相关的文献的研究,将分别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结构发展、汇率调整、资本投资和实际工资、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分析其对城镇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会显著提升国内不同省份的就业水平;不同地区之间较为协同的金融发展进程更有利于就业状况的好转;各省、区、市较高的实际GDP增长率、制造业占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以及财政支出占比均能明显增加城镇就业人数,而实际工资水平的上升对地区就业将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金融发展协同性对不同地区就业率的正面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金融发展对其协同性的边际影响在西、东、中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对就业的影响依次递增。因此,优先提升西部(甚至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效率将更有利于促进国内就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会显著提升国内不同省份的就业水平;不同地区之间较为协同的金融发展进程更有利于就业状况的好转;各省、区、市较高的实际GDP增长率、制造业占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以及财政支出占比均能明显增加城镇就业人数,而实际工资水平的上升对地区就业将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金融发展协同性对不同地区就业率的正面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金融发展对其协同性的边际影响在西、东、中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对就业的影响依次递增。因此,优先提升西部(甚至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效率将更有利于促进国内就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历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就业弹性,对新疆经济增长和三次产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就业结构的转变,但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就业人数增长速度,就业弹性较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2008~2015年样本数据,将电子商务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间接就业人数界定为电子商务对中国社会就业的解释变量,将中国总就业人数界定为被解释变量,运用对数变换的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电子商务服务所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间接就业人数与中国总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电子商务发展所带动的就业人员对中国总就业产生正向影响的结论,最后给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07,(4):22-22
2007年是实施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的第二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低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然而,随着新成长劳动力进入高峰期,高校毕业生规模近500万人,2007年呈现在我国面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再就业任务仍很繁重。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模型、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等实证方法对上海市就业弹性系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就业弹性系数上升,促进了上海市就业增加。近年来经济增长及第二产业的发展逐渐进入了稳态,对促进就业的效应出现了边际递减,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劳动力产生替代,影响了就业的稳定性;长期趋势来看,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强于二产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会增强。  相似文献   

18.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人口与就业会有较快增长.本文建立国家投资对区域经济的产出、就业、实际工资率和总供需的均衡模型,来研究人口与就业的增长机制,得出的结论是人口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都是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稳步实现的,是由迁入人群对城市建设和个人发展机会的理性预期作出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经济     
《上海经济》2010,(9):70-72
美国 US 失业率居高不下 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31000人,私营部门就业人数的增长不足以弥补政府部门就业人数减少的影响。7月份私营部门就业人数仅增加71000人,而参与2010年人口普查工作的临时就业人员中有143000人离职。  相似文献   

20.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本应有效拉动城镇就业,减缓城镇就业压力,而实际上我国的城镇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本文将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就业不能有效拉动的原因,并提出降低城镇就业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