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新要求。2006年,广东省中山市在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政策,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就业制度的基础上,将就业工作向社区延伸,大力发展社区就业,设立社区就业基地,推动困难群体在社区实现灵活就业。几年来,该市以政策推动、部门联动、目标促动为手段,构筑起“两级政府(市、镇两级)、三级管理(市、镇、街道)、四级网络(市、区、街道、社区)”的社区就业工作平台,并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外出就业农民工的主体,然而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就业层次较低、稳定性较差、就业途径较窄、收入水平较低等困境。基于问卷调查所得到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因素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发展状况、制度环境、社会环境等,其中包括专业技能、文化程度以及就业观念在内的自身发展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最大,同时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相似文献   

3.
今年静安区的促进就业工作将在去年“绿色通道——就业援助行动”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切实抓好居委会就业援助员队伍,不断完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就业双向承诺、见习培训补贴制和职业介绍代理人等制度,建立健全困难人员的就业托底保障机制。截止4月底,通过各种途径,已有近900名就业困难人员走上了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4.
制度经济学视野下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拉美陷阱”的分析,提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体现着政府服务社会能力的高低。继而,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就业保障长效机制的缺失、政府公共服务行政职能缺位、职业培训制度忽视针对性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制度缺陷,并从经济补偿政策、失地农民的就业成本、收入稳定性等方面对当前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进行了制度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就业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建立在传统就业机制基础上的现行社会保险制度难以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需要,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现行社会保险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就业准入制度,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河北省涉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决定,5年内在全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中实行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90个工种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具体要求是,从2005年12月到2006年4月底,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量农村和外来劳动力涌入城市求职就业,社会办职业介绍机构快速增长。当前,社会办职业介绍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信用度不高、规模层次低、规划难等问题。如何加强对社会办职业介绍机构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就业服务体制,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是劳动保障部门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实证调查的结果,探讨了失地农民的就业意向、就业选择和社会支持网情况,并提出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转变就业观念、培养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强化就业培训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交往范围、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就业》2009,(8):53-53
劳动服务公司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可称之为奏响中国就业制度改革的第一乐章。当时,大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返城,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就业高峰。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1978年在一些省市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由劳动部门倡导,集安置就业、开展培训、进行管理予一体的组织形式,即劳动服务公司,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党中央、国务院给予充分肯定,并数次下发文件,确定了劳动服务公司的性质、任务。在中央的大力倡导和要求下,劳动服务公司很快在全国普及开来。一方面承担起组织管理社会劳动力和促进就业的多种职能,成为以后就业服务体系的雏形;另一方面创办集体经济事业,广开生产服务门路,扩大就业。1989年,为贯彻中央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自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加快,经济生活有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其起点低.与其它省份相比许多方面仍比较落后。其中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西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难题。本文针对西部相对落后的青海省经济状况、制度建设、财力状况的实际,分析青海省就业压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就业的政策措施,这对青海省解决就业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刘东明  刘轶梅 《活力》2006,(7):35-38
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正式建立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在深化企业改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在促进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的关系最为密切,一方面充分就业为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失业保险制度能够有力地促进就业。面对现有的失业问题以及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积极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是新形势下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实践民生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2008,(3):4-6
2008年培训就业工作总体思路是:以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为重点,进一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创业促就业,着力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规范职业能力评价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城乡统筹就业和素质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做好培训就业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2009,(6):50-50
为纪念中国就业改革发展30周年,表彰在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服务事业发展历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就业工作者,学习和割据他们锐意改革、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是实现就业工作长效发展的基础,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发挥着承上启下、服务基层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夯实就业服务基础,健全基层服务平台工作机制,近年来山东省文登市不断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加大对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投入,搭建起上下联通、资源共享、服务规范、制度完善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就业工作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2009,(7):52-52
“文化炎革命”结束后,长期积累的就业矛盾集中爆发,靠计划体制的“统包统配”制度难以承受,靠传统的国营单位单一渠道和偏重的工业产业也难以吸收更多就业。当时的国家劳动总局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大力发展集体和个体经济开拓就业门路,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扩大就业空间,并在制度上对国家“统包统配”的办法进行改革,更多发挥劳动者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的积极性。党中央、国务院就此作出了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三结合”就业方针,即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由此,开创了中国就业改革的新纪元。“劳动部门介绍就业”与国营单位安排就业相对应,但又不是统包统配,为以后的市场就业改革和公共就业服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就业制度经历了由计划管理向市场调节配置新旧体制的重大改革,积极的就业政策日趋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对于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维护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09,(12):1-1
就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在其发展进程中均会以此为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我国是世界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尤其应正视劳动力众、就业总量大的基本国情,不失时机地将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首要目标及政府重要职责。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特别是近年来,更是陆续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保障金)制度,是指国家为促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使各类用人单位依法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义务,平等地承担社会责任,关爱和扶助残疾人的一项保障制度。制度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均应按照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2008,(9):4-4
张德江在谈到就业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落实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手抓扩大就业,一手抓失业调控,继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加强职业培训,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姜宝观 《中国就业》2008,(11):26-27
在30年的就业制度改革中,湖州的劳动者从统包统配就业到市场竞争就业,经历了三十年的磨练,逐步形成了市场就业的新观念。在30年的就业制度改革中,湖州的就业工作者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过程中,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