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2009年4月,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按工作部署,2010年将重点开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2010年6月,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小金库”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2010年7月30日,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这些标志着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2.
数字     
《厂长经理之友》2011,(2):18-19
127亿 截至2010年12月10日,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清理出“小金库”25738个,涉及金额127亿余元。“小金库”治理工作将逐步延伸到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相似文献   

3.
经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2009年首先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专项治理,事业单位中要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重点,然后再逐步扩展到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相似文献   

4.
杨勇 《现代审计》2008,(5):47-48
一、当前“小金库”的主要表现“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各种应交收入,或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账外,不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私存私放各项资金。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5.
浅析“小金库”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是长期以来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滋生领导干部腐败和单位“集体腐败”的“暖房”。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私设“小金库”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有些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然我行我素、明知故犯私设“小金库”,致使大量收入游离于账外,  相似文献   

6.
现实中,很多单位都有“小金库”,许多人见识过甚至还保管过。单纯的“小金库”属账外资金、账外核算,如果将“小金库”资金用于私分、挪用、贪污、行贿等非法用途,达到一定数额则会触犯刑事法律,但无论哪种形式,私设“小金库”都是违法的,轻者违反了《会计法》等,重者还可能触犯刑律,因此财务人员应当予以抵制。如果迫于压力必须服从领导的指令时,财务人员应掌握有效防范“小金库”风险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平凉市“小金库”治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治理措施,以期对“小金库”治理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财务检查和收支审计业务中,经常可以见到“小金库”与“账外资金”这两个名词,许多人认为它们基本上是一回事。而事实上,小金库与账外资金是形式相似、性质迥异、目的不同、结果有别的两种经济行为。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正确区分两者的异同,对恰当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简要分析。 “小金库”与账外资金的来源 (一 )“小金库”资金的来源 “小金库”是指隐匿,截留、转移国家和单位的收入,未在本单位财务部门收支,私放私存、随意支取的各项资金。其主要来源有: 1.隐匿收入、…  相似文献   

9.
在整治“小金库”工作中,大家都十分重视账外“小金库”的查处,但往往忽视了账内也有“小金库”。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18号)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2009年首先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笔者根据近年来审计工作实践,就“小金库”的认定及检查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和2010年,全国连续两年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全国上下齐动,查处力度大,影响范围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小金库”问题产生了较大震慑作用。但要彻底解决“小金库”问题,巩固专项治理成果,重在治本,必须建立起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应当采取开前门堵后门、疏堵并举的办法,从根本上清除“小金库”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小金库”的形成 “小金库”一是通过隐匿、截留各种收入形成;二是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账外形成。  相似文献   

13.
加大对“小金库”的清查和处理处罚力度,是我们日常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本文拟结合审计查处私设“小金库”的实践,就形成“小金库”问题原因及治理对策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笔者简要分析了“小金库”的特点、现状、形成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构建“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机制,旨在通过深挖根源,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小金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防范和治理“小金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针对铁路企业“小金库”形成的原因、表现形式、常见手法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力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加快一体化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督监管力度、加大处理处罚力度等“小金库”的治理对策,从而构建起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19日下午,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小金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我省“小金库”治理工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蒋文兰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冯健身出席会议并作了动员部署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勤和宣布了甘肃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部门和成员单位领导,省直机关各部门、人民团体的负责同志共160多人参加了在兰州主会场召开的会议,  相似文献   

17.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各种应交收入,或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账外,不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如何治理“小金库”问题进行了探索.并且提出对“小金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所谓账外“黑洞”,即人们常说的“小金库”。由于这类资金隐蔽性较强,查找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在实际审计中极难被发现。我们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七条查找账外“黑洞”的技巧。一、账户入手,顺藤摸瓜。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填充“小金库”,最终不能脱离账户,因此账户审计至关重要。审前不可忽视对被审单位银行开户情况的调查了解,审计期间侧重做好三个核对:一核对提供的账户与实际了解的是否相符;二核对银行对账单与单位银行存款余额是否相符;三核对对账单与存款账每笔是否相符。如果出现不相符的情况,就有可能存在“小金库”。…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深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经营自主权和资金管理权进一步加大,而个别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单位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提供了条件。账外设账对国家、社会及个人危害极大,它扩大了消费基金,侵占了国有资产,甚至让个别领导干部走上贪污腐败的邪路。因此,内部审计在每一个项目的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审计风险,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将查出账外资金作为一项主要审计程序,以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