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尊作为一个受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重要心理学维度,而大学生人际关系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自尊,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从理论的基础上出发,探寻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自尊水平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川 《消费导刊》2009,(13):233-234
自尊心理对人有行为具有相当的影响,合理的自尊能够促进人们的奋进,否则则不然。文章针对青年学生自尊心理出现的不良倾向,提出科学引导学生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因大学生购买奢侈品的倾向增加这一现象引起思考,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购买心理展开了研究,从低自尊方向开始分析,得出大学生群体购买奢饰品主要是因为虚荣、从众、畸形的社交需求这些方面影响的结论,并给出大学校园、家庭、社会三方都需进行行为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学生的爱情观作初步扫描,探讨自尊与父母感情状况对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抽取牡丹江医学院400名学生,对其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合文献法、统计法等,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自尊水平对占有型的爱情态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同伴型和现实型则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感情状况对浪漫型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游戏型则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自尊水平越高,学生的爱情态度越倾向于占有型,反之则倾向于同伴型或现实型;父母感情状况越好,其爱情观越倾向于浪漫型,反之倾向于游戏型。  相似文献   

5.
刘莹 《中国市场》2014,(5):127-128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驱使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极大的变化,促使其心理朝向亚健康的状态发展,除技能是社会对大学生选择的标准以外,健康的心理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分析,探讨一下其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较之此前的越轨行为,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越轨行为呈现出与数据结合、损害更为严重的特点。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文章通过344份企业员工数据,探讨威权型领导对员工越轨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验证了心理契约违背的中介作用,以及个体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个体自尊既可以调节威权型领导与员工心理契约违背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调节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越轨行为之间的关系。当个体自尊水平较高时,威权型领导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正向影响增强,而心理契约违背对员工越轨行为的正向影响减弱。研究结果拓展了对威权型领导影响效应的认识,为理解威权型领导与员工越轨行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推动了个体自尊动态研究的发展,并为企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儒孝文化教育不但可以养成大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本文主要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阐述了对"90后"大学生进行传统孝文化教育的尝试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蕾 《商场现代化》2010,(21):63-63
<正>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也逐步开始深入社会,成为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份子,在某种意义上,大学生的良好个性特点和所拥有的社会支持关系网络会对其成功择业起到重要的作用。社会病理学家卡普兰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情感、自尊、评价、归属、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在认识和操作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现状,对其大学生心理教育模式的建构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人际关系作为社会心态的一个分支,其研究意义显而易见。以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同窗关系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武汉高校大学生同窗关系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以此探讨大学生同窗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引入“竞争性合作”同窗关系的概念,提出相关措施以改善高校大学生同窗关系,最终实现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11.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举措。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其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倾诉意识"。文章有针对性地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潜移默化地培养以"倾诉意识"为引导,切实保障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德全  倪莉 《中国市场》2007,(52):200-2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加强对其心理危机的干预很有必要。本文着重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心理危机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来自社会、父母甚至自己的重重压力,表现出很多心理异常反应。本文从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心理出发,寻找其应对的措施,提出调适和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方法,为促进大学生完善健全人格,引导大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商》2015,(5)
本研究主要从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四个维度探究当前广西壮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现状,并揭示了个体自尊在其两者间的影响关系。采用《本民族认同问卷》、《中华民族认同问卷》对来自广西的4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有着较高的认同,且对本民族认同的程度显著高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大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本研究采取问卷法调查了西藏大学250名大学生。结果:大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各维度(除自我肯定外)及自尊之间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博客它有利于大学生释放心理的压力,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试、心理发展,但同时,它也容易使大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放任,导致心理上的失衡和心理上的障碍。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博客,引导大学生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箐 《致富时代》2015,(4):306-307
近年来从众心理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研究。从众心理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作者在山西大同大学的学生中做了210份调查试卷,对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人群特点以及从众行为做了分析,为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朱少芳 《中国市场》2007,(31):100-101
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按照人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办事。所以,研究和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是关系着教育活动成败的一个关键。本文列举并论述了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九大主要因素,揭示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般现象,旨在引起全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从而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关注其内在心理品质的养成和心理潜能的开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使其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这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及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能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北京市在校大学生的中药化妆品的消费心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果: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具有求实心理,比价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便利心理,求关心理,求名心理等。结论:北京市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呈现出理性与盲从相结合的多重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