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研究省级中观调控必须突破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权利分割”思路和模式,建立一种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省级中观自主调控的新模式。文章通过对工具型、非工具型两种经济政策的划分及其适用性的分析,论证了新模式建立的现实可能,同时,对这种模式的“非平衡增长”调控目标及其与宏观调控的“平非衔接”;以非工具型政策为主。工具型与非工具型相结合、多层次调控相配合的政策体系;新模式建立所涉及省级调控自身转变和宏观  相似文献   

2.
论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红 《现代财经》2002,22(2):16-19
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创新的特点及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政策效果等所产生的影响,提出我国货向 从调控方式、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曲琦  郭步超 《技术经济》2013,(12):96-103
建立包含时变通胀目标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研究在分别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情况下通胀目标变动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两种情况下,通胀目标变动冲击对通货膨胀和利率的波动均产生重要影响;当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时,通胀目标变动冲击是导致产出波动的主要因素;整体而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要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提出:我国央行应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长期稳定的通胀目标,并使货币政策调控模式逐步向价格型调控模式转移。  相似文献   

4.
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是指形成宏观调控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互相协调的运行方式,核心是形成促进宏观调控作用有效发挥的内在力量。对应于宏观调控体系的各环节,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宏观调控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调控目标确定和排序的机制化安排;三是调控政策手段搭配的机制化安排;四是政策工具选择的机制化安排;五是政策传导渠道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在实践中完善体系、探索模式,机制化的程度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从各个层面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宏观调控决策机制方面,多部门参与决策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影响决策及时性;主要政策手段的决策机制仍不健全;缺少相机抉择和规则间的合理结合运用;(2)宏观调控目标设定方面,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导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外部均衡目标不够重视,导致外部失衡影响内部均衡的被动状况;总量目标与结构目标未能合理兼顾,存在总量调控恶化结构问题的状况;目标值预测和确定的科学性仍有待提升;(3)政策手段搭配方面,对不同政策手段效果的叠加或抵消效应的重视不够,出现"超调"或效果弱化的问题;(4)政策工具运用方面,自动稳定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行政手段的运用阻碍机制化程度提高;(5)政策传导机制方面,生产要素市场价格体制未理顺制约政策传导机制形成;信贷传导渠道受银行体系结构影响存在扭曲;中观传导环节的传导机制没有理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正处于阶段性转变过程中,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因素更复杂、变动的不确定性更大,因此对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进一步向机制化方向转变以保障宏观调控在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应变性之间合理权衡,强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宏观调控决策机制面临加强协调的要求,要处理好相机抉择与规则的关系;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压力更大,要求宏观调控处理好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的关系;三是宏观经济面临的内外失衡形势可能更加复杂,要求提升宏观调控应对开放条件下经济失衡的能力,处理好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关系;四是财政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可能变化,要求宏观调控更加注重价格杠杆的运用,处理好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的关系;五是宏观调控面临强化传导机制的要求,要处理好宏观决策环节与中观传导环节的关系。为此,建议:(1)通过健全宏观调控决策机制化的法律保障、明晰部门分工并建立综合决策协调机构和机制、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部决策机制、以中期预算的形式为财政政策设置约束规则以及探索货币政策价格规则和宏观审慎管理措施的运用,来完善宏观调控决策机制;(2)通过对目标排序及其调整进行机制化安排、加强宏观调控目标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衔接、提高目标值设定的科学性以及兼顾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目标,形成宏观调控目标体系的机制化安排;(3)通过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的协调搭配,以及探索其他政策手段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形成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协调搭配的机制化安排;(4)通过形成自动稳定器作用、合理定位行政手段以及提高政策工具运用的精细化程度,形成宏观调控政策工具运用的机制化安排;(5)通过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以及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理顺宏观调控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济纵横》1992,(9):22-24
<正> 省区经济是全国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省级金融同样是全国金融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何建立省级金融调控已成为一个重大理论课题.省级金融调控的概念、任务和作用1、省级金融调控的概念.省级金融调控是指省级金融部门在服从和贯彻中央金融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原则和任务的基础上,对省区经济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相对于中央而言,省级金融调控属于二级金融宏观调控.省级人民银行是调控的主体,省级各专业银行是人民银行调控的客体,又是系统内调控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蒋雄 《经济问题》1994,(10):36-41
金融宏观调控的模式转换与策略研究蒋雄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十年来,逐步建立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金融调控体系,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90年代中国面临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参考》2014,(7):45-59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建立以来,货币政策操作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与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手段共同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梳理总结10多年来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改进和货币政策操作,可以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具有采用相机抉择模式、最终目标多元化、工具运用渐趋灵活、注重与财政政策协调搭配等特点。从货币政策机制化及政策有效性要求考虑,当前货币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连续性、稳定性与灵活性、应变性之间的平衡机制不健全;政策决策机制及决策信息公开机制有待完善;有效兼顾内外均衡目标的机制尚未建立,且兼顾经济结构优化目标的操作存在负面效应;政策工具运用上对数量型工具的依赖程度偏高;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还不畅通,同时信贷渠道受银行体系结构等影响传导效果不理想;与其他政策手段搭配中,因对政策叠加效应预估不足,导致调控效果不理想,或付出不必要的政策成本。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的新要求,货币政策有必要通过完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形成兼顾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机制化程度、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建立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手段的协调机制等方式,积极推进机制化建设,以促进宏观调控机制化程度和有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宏观调控一直建立在“可控性”的信念基础上。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二重的:第一重目标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二重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后一重目标要服从并服务于前一重目标。“可控性”的信念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不相容,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政策工具和相关经济参数的控制能力在不断衰减。宏观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往往造成调控目标冲突、多变、调控滞后和调控结果失衡,从而导致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和经济不稳定。重构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宏观调控理念、宏观调控目标和宏观调控架构的重构。当前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要解决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和增加就业,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  相似文献   

9.
钟薇 《发展研究》2013,(10):65-70
影子银行脱离于传统的货币政策调控范围,由于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速且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形成了冲击.本文在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构成和特征进行阐述,分别从货币政策的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和传导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演进与发展。基于低碳发展视域,以低碳经济理论、政策设计理论为基础,分析科技政策发展现状,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3个方面识别科技政策维度,构建基于战略、中观与基础层面的S-M-B科技政策模式系统框架,并运用博弈观点分析科技政策模式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低碳科技政策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政策体系,需要基于系统观构建政策模式,并保障主客体之间在低碳发展中的政策均衡。最后,运用放大镜模型探析科技政策体系演化模型,提出对接-整合-融合的动态演化路径及具体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