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村改革的三十年,也是农民流动的三十年。观察这三十年,可以从两个侧面进行:一个是农民的表现,一个是政府的表现。从政府表现的角度看,这三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期,具体说是1978年到1993年,基本上是无政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改革,使农村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异动中激变,在激变中重组,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正确把握这一趋势,认真理清与农民之间的新型关系,是我们确保各种制度设计针对性、各项改革举措准确性和开展三农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政府不再是农业外在的辅助力量。而是农业内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苏省60个己完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样本的回访调查,可以从若干实例中分解出农村公共服务的"四个要件":政府意愿;水平与能力;"桥";被组织起来的承载体.研究发现,一个集"资金传导控制链"、"政府与农民项目衔接桥"、"政府公务员+专业志愿者+农民精英"项目组为一体的完善的公共政策框架对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效率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乡镇论坛》2006年3月上半月刊发表了《对话杨云标:合作起来建设和谐家园》一文,读后笔者深受启发。杨云标自己组织村民进行合作,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推动了生产,改善了生活,让农民过得高兴,过得舒心,这是多年来农民难得的好组织,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不是每个农民各自去建设,而是集中农民智慧体现农民意愿显示农村特色的建设。在建设当中,政府不可以搞行政命令,只能指导农民进行建设,这就要在政府和农民之间有个合适的组织,既能接受政府的指导,又能组织农民代表农民为农民所接受。农民合…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得益于党的政策引领和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和广大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积极努力,这其中累积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学习。一是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发展,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忠实实践者。回顾三十年的风雨历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南董镇民营经济和项目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规模、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不断持续发展的不平凡的三十年.民营经济和项目建设三十年的发展从物质层面凸现了改革开放在农村的巨大成果,彰显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一农村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基本动因,可以从两个角度总结:其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变迁既为公众的民主参与提供了需求和动力,也提供了能力和空间.其二是政府的领导和直接推动.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基本进程是政府主导的,表现为政府不仅设计了基本的法律规则体系,而且一直致力于直接的民主动员.  相似文献   

8.
刘晓越 《数据》2004,(3):15-16
2003年初我们曾提出建议:发行农业特种国债,建立农民专项资金,为有效地解决农民问题提供经济保证. 时隔一年,中央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措施.2004年中央专就农民增收发1号文件,可见农民问题的分量.中央提出从2004年开始,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前不久,江苏省又决定取消农业税.我们在分析研究"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后提议,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农业税还是要征收,关键是要取之于农民,用之于农民.  相似文献   

9.
镜头一从农民到农民工 “农民工”的定义简单点说是农民工人,他们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至今,改革开放已进入第三十个年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工人,这是他们工作性质的第一次转变,也是他们的第一次“跳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总会计师》2008,(5):21-21
岁月峥嵘,风云激荡,当我们回顾三十年改革开放历程时发现:这是国家生命力从萎靡到进发的三十年。这三十年.“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三十年。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体制取代了计划体制,成为了经济体制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个月来,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讨论很多,但是,在涉及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上仍有很大的意见分歧。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协调处理好几个关系。一、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关系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目前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当然,在此对农民应做广义理解,它并非仅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但是,从国内外农村发展的经验和部分地区的实践来看,今后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民的主体地位遭到侵蚀或变相剥夺的现象可能也不鲜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的需求得不到尊重,甚至将政府…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中政府的公共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推开了新时期如火如荼的变革大幕,这场以农民为主体饱含强烈变革诉求的中国农村土地诱致性制度变迁表现出了强烈的制度绩效.但同时以中国农民的自发实践为基础,以满足特定历史条件下农民大众的朴素愿望为目标的中国土地制度安排本身就不是一种经由精心设计的制度,随着社会经济运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曾经极大地激发过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地制度安排表现出明显的制度缺陷.可以说,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萌芽,既产生于其农地制度的土壤,同时又是源于中国农民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某种自发修补.然而仅仅依靠农民现实实用性的交易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是农地流转的制度供给主体,政府有责任通过对我国农业、农村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科学把握,使农地流转运行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投资体制在历经三十年以逐渐增加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后.已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在此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表现为总体投资速度较快、受政府干预严重、投资决策权限严格受制于大股东、投资回报低下等特征.回顾投资体制改革历程和当前上市公司投资的特征,可以为深入研究我国企业投资的形成机理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企业投资效率的政策性建议提供知识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这是我国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现阶段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主要形式。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共济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15.
陈建明 《民营科技》2009,(2):108-108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起将新农合筹资水平翻一番。这是我国政府前所未有大规模投入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问题,对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突出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典范”。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  相似文献   

16.
截止到2005年2月底,除山东、云南、河北、甘肃、广西几个省区之外,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决定免征农业税;而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2006年全国所有省区市都将取消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g就可以实现!”这意味着,让中国农民世世代代要交的“皇粮国税”即将成为历史。对于9亿中国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一举措,被认为是继新中国建立初期土改、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之后的农村第三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三十年.经济的腾飞离不开产业素质的提高和企业品质的提升.回顾不平凡的这三十年进程,有一根主线始终贯穿企业发展始末,这就是企业战略逻辑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逻辑中的工商行政管理——写在改革开放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工商行政管理名称中的历史与逻辑 “工商行政管理”.这六个字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词组、一个固定搭配,代表一种政府管理活动和体制、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持续半个多世纪。其间.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工商行政管理维护和发展着市场监督的基本职能与制度.从而成为我国特有的政府经济管理机构和体制。  相似文献   

19.
一、介绍 中国经济自1978年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农业领域的增长与变化(D.盖尔·约翰逊,2004).然而,至少从1990年初期开始,也就是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改革与开放只进行了十年左右的时候,农业领域就迅速出现了严重的"农民负担问题"(张艺雄,2004),这被认为是的"三农问题"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农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这更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三农问题"是经济问题,因为农民不能从国家总体经济的增长中分享到更多的利益,这是经济问题的收入方面(林毅夫,2004);同时,又出现了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这是经济问题的支出方面,也正是本文的研究领域."三农问题"是政治问题,因为农民与基层政府的公务人员关系紧张(Ray Yep,2004,PP42-70),被认为是影响了统治基础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2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就说过,中国有十亿人口,八亿以上是农民.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以他自己保守的估计,在这二十年间必须要有三、四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里去.在这巨大的城市化浪潮中,大城市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