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假人民币发率不断增加,有些地方制贩假人民币犯罪活动猖獗,制假,贩假团伙,窝点不断出现,假币流入社会呈蔓延之势,危害日趋严重,反假货币犯罪形热严峻,究其原因,一是少数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敢于铤而走险,二是打击假币犯罪机制还不够健全,三是公民防范意识淡薄,防范技术落后。  相似文献   

2.
假币流通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币信誉,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假币流通危害之大,已引起了全社会重视。为分析掌握假币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增强反假币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我们对近几年呼伦贝尔市地区假币犯罪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调研,并提出防治假币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在打击制贩假币犯罪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假币犯罪仍然呈现出上升的势头。仅以四川省的情况来看,全省收缴的假人民币2001年为2221310.5元,2002年达到24586245.5元。随着大中城市宣传和打击力度的加大,群众反假人民币的意识也得到了大的提升,假币犯罪在城市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级人民银行与公安部门联手加大了打击假币犯罪的力度,使假币犯罪尤其是重点地区假币犯罪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也在不断翻新,打击假币犯罪依然任重道远,笔者以某市为例,对重点地区假币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认为应针对假币犯罪的新态势,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假币犯罪.  相似文献   

5.
王剑  李清 《海南金融》2002,(5):51-52
人民币作为币值稳定、信誉度高的货币,将会成为国内外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而大肆伪造的重要目标,假币犯罪活动日趋严峻,本通过分析假币犯罪活动的特点及现状,进而提出有力打击制贩假币犯罪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我国假币犯罪活动较为猖獗,打击假币犯罪工作相当严峻。对此,本文从反假币成本的角度出发,对打击假币犯罪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立跨区域反假币协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反假币宣传的深入和打击制贩假币犯罪力度的加大,社会公众的反假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假币案件迅猛上升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但反假币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假币违法犯罪活动有向防范相对薄弱的偏远地区蔓延的趋势。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打假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制贩假币的犯罪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假币犯罪也出现了新的特点,诸如利用高科技制贩假币,假币流通开始向偏远农村和牧区蔓延等,可以说人民币反假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林敏 《武汉金融》2002,(10):63-64
当前反假币工作面临不少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公安机关对假币犯罪打击的力度不够大,刑法对假币犯罪量刑偏轻,对犯罪分子没有威慑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的反假货币工作在人行、政法、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密切协作下,逐步建立健全反假货币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反假货币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深入开展反假货币培训、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手段积极防范和打击假币犯罪,较大程度地遏制了假币在大中城市的流通,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刘杰 《西安金融》2004,(3):49-50
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人民币管理条例》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打击假币的法律依据,建立了反假币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健全的反假币工作制度和工作体系,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了制贩假币犯罪活动。但据调查显示,人民银行每年收缴的假币数量却呈上升态势。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2.
假币犯罪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世界各国对假币犯罪都采取严厉打击的政策。有的国家甚至设立专门的机构,如大名鼎鼎的美国特工局,就是在1865年4月14日专门为打击伪造货币的犯罪行为而成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币反假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伊始,以冠子号“HD90”开头的百元假钞为代表的假钞事件在中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的恐慌。随即,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打击假币犯罪“09行动”,在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大力配合下,截止7月底。全国共收缴假人民币10.04亿元,破获假币犯罪案件2000多起。虽然打击假币犯罪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整个反假工作来看,形势还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假币犯罪的新动向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制贩假人民币的犯罪活动在大量滋生,且伪造手段越来越隐蔽,其制伪工艺也相当高,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人民币的声誉。对此,笔者立足庆阳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对假币犯罪的一些新动向、新变化和新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假人民币犯罪过程分析 (一)制作窝点是假币犯罪之源头。由于人民币制假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超的制作水平,对纸张、油墨等有较高的要求,人民币制假率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随着人民币反假力度的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制假窝点逐渐成了警方的监控重点,以及内地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制假窝点呈现向内地迁移的趋势,湖南、河南、福建、四川等地先后出现了制假窝点。作为假币犯罪的源头,制假窝点有逐步向北、向西渗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崔华  张芮生 《山西金融》2003,(12):70-70
一、当前假币犯罪的特点。1.犯罪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假币大多从广东、福建、河南等地流入市场。跨省运输。流通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  相似文献   

17.
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体现了国家的形象和政府的信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量的增大,在牟取非法利益的驱使下,假币犯罪也不断滋生、蔓延.假币流入市场,不仅损害了人民币的信誉,影响了人民币的流通,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破坏了金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和政府的信誉,成为侵蚀经济社会正常机体的一块毒瘤.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坚决打击假币犯罪,清除毒瘤,健康机体,净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假币猖獗的原因 一是农民反假币意识不强。由于农村地处偏僻,信息不灵,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假币的防范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上当受骗,不法分子把假币犯罪目标定位在农村更容易得逞;另外,农村经济收入较低,不少误收假币的农民为避免受到损失,千方百计将假币转嫁出去,无形中帮助犯罪分子传播了假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建立城乡宣传网络等,反假货币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有力地打击了制贩假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一批假币违法犯罪案件得到破获,银行柜面假币收缴力度加大,群众识假防假能力显著提高,流通中假币数量稳中有降。2004至2006年,全区分别收缴假币74500、55400和57900张,其中公安部门16800、8100和5000张,金额分别为541.64、452.72、498.7万元。  相似文献   

20.
反假货币斗争是金融部门的职能业务,是公安等执法部门的职责任务。应强化防止伪造货币的理性研究,在高层面上开展反假货币工作。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假币犯罪的情况、假币的类别和特征,及我国建国以来的反假币斗争史略,同时阐析了涉及假币犯罪的相关法制概念,提出利用高科技防伪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