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年轻人爱展望,展望那美好的前程。老年人爱回忆,回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属于爱回忆的人。漫漫旅途,人生百味;件件往事,历历在目。我回忆最多最让我魂牵梦萦的便是柴达木。我在那里生活、学习、工作了20年,度过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也是在那里,我走上了连续30年的秘书工作生涯。  相似文献   

2.
收藏记忆的人回忆有多重,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背负。失忆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逃避,如果没有记忆,我们失掉的将是自己。“爱,没有;恨,没有;抓,不来;甩,不掉。”他,收藏回忆,只为讲述别人的命运。想要忘却的人,真的就能忘却?想要记住的人,真的就能记住?命运纠缠交迭,回忆要你,死心塌地,爱情迂回曲折,没有爱情,回忆如何延伸下去?  相似文献   

3.
夏加强 《中国西部》2014,(13):118-119
<正>当拿到《做幸福的老师》这本书时,我感慨道,一个普通教师的幸福在哪里?闭上眼回忆自己忙碌的一天:上午忙着批改作业,上课、下课、守午餐、守安全,一个盹儿也不能打;下午忙备课、打扫卫生、扶优补差,偶尔还得要面对学生的突发状况;  相似文献   

4.
张晓波 《中国报道》2010,(7):102-102
回顾抽水马桶,就是回忆步入现代世界的一段青涩记忆。出生在经济腾飞之前的新加坡、贫民之子马凯硕在《新亚洲半球》的开篇,就动情地回忆起他第一次使用抽水马桶时的震惊与喜悦之情。这唤起了我们对亚洲的过去如教科书一般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董晔 《新疆财经》2015,(2):32-3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种类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本文从回忆的角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回忆旅游的特征、优劣势,以及回忆旅游的开发和顾客人群的定位进行了论述,认为回忆旅游实现了回忆产品从愿游到忆游循环的可持续性,旨在帮助经营者建立回忆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体系和实际研发的构想,为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章骞 《黑河学刊》2012,(5):16-17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20世纪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波兰导演之一,《三色》是其最后的代表作品。《蓝、白、红》三部曲是基斯洛夫斯基的天鹅之歌。制作三部曲时,基斯洛夫斯基回忆了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经历。这部读来不时让人感动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的回忆,谈到好多生活伦理问题。在《三色》中,着重讨论对人性的讨论以及象征意义,和其独特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调研,在当年插队的地方,同乡亲们忆苦思甜,一起回忆吃糠咽菜的日子. 习近平延安调研,体现出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提倡.在插队时,习近平曾跟社员们一起住土窑洞,跟同行知青们一起吃玉米面窝头.事实上,我们党从成立到壮大再到取得革命胜利成立新中国,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这一传家宝.而今在炎黄子孙真抓实干实现中国梦之际,也更离不开对这种精神的传承,习近平在调研时深情回忆往日经历就已说明一切.  相似文献   

8.
Lisa 《走向世界》2012,(5):40-41
时间的阻隔,照亮回忆中的每个角落;记忆的印迹,就像是被雕刻的时光,或深或浅地刻在生命的里程碑上,就让我们共同雕刻这段美好时光,给未来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便是澳柯玛冰箱"定制狂想曲"竭力为顾客营造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新财经》2011,(1):85
日后,当郭台铭回忆时,2010年一定是一段无法磨灭的悲惨记忆。员工坠楼事件的频发,让富士康背上了"血汗工厂"的骂名,郭台铭也因此成为"万恶的资本家"。  相似文献   

10.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3,(8X):102-105
<正>提及连环画,许多人都有美好的回忆。它曾是一代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呼之欲出,闲暇的时候连环画带给人们阅读的欢乐和享受,这种美好的感觉使人们回忆起来常常会心一笑。20世纪90年代,连环画出版逐渐稀落。如今,书店中已难觅被人俗称"小人书"的连环画踪影。但是,此消彼长,今天的收藏市场却不知不觉间掀起了"连环画热"。在文化气息较为浓厚的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一些连环画在  相似文献   

11.
雷雷 《魅力中国》2014,(17):73-73
集体回忆是岁月流淌过的印记,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回忆本身就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让人既留恋又惋惜,有悔恨又充满乐趣,集体回忆本质上就是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构建。是一种可塑性极强的大众情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文简称《致青春》)主打时代流行、映射社会缩影、唤起集体回忆、展现青春不羁,所包含的种种元素都契合年轻人对于集体回忆的心理诉求,通过怀旧衍生出一种青春的蜕变礼。本文力求以赵薇导演的处女座《致青春》为例,对带有时代特征的影片所包含的集体回忆再现形式进行研究,从而归纳出时代化影片心理诉求特点并探索出更多的表现方式,为其后的影片铺垫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2.
怀念拉萨     
"她只是个站台,来来往往的人太多,一年、两年、三年,走了又来,来了又走,默默地看着来来去去的人。"回忆是一种滋味。那些苦涩的、甜蜜的回忆便构成了生命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女儿的童话     
那年暑期,女儿在家养病,为了使女儿开心,我努力回忆,把我家过去生活的片段打磨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女儿听。女儿出生时,我家生活在科尔沁草原深处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农场,那个小农场没有幼儿园。女儿刚会走路时就牵着母亲的手随母亲一起下地种  相似文献   

14.
言论     
《环球财经》2009,(10):18-18
我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我读书的那所学校是我爷爷亲手办的,但它毁于战火。我知道这个世界不安宁,而我们的追求就是和平、和谐。——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视察时回忆自己的童年  相似文献   

15.
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童年回忆。但是对于上海人而言,有一个回忆是可以在几代人当中得到共鸣的, 那就是佘山。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数学课注重的是逻辑思维,和其它科目相比,单调、枯燥,加上传统的教学工具: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使大多数学生在校时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走向社会"数学"便成了"失败的象征,痛苦的回忆".  相似文献   

17.
一位在华尔街工作过的投行人士这样回忆:第一次看人抱着纸箱走出办公楼,心里会有震颤。但当你看到半层楼的人一起接到裁员电话准备离开时,你就麻木了。  相似文献   

18.
周秉德回忆:作为百废待兴的中国的总理,周恩来的繁忙和劳累难以想象;他的眼里无"宿政",当天的工作连夜也要办完;在生活中,他对待自己及亲属,更是异常严苛。  相似文献   

19.
黄智 《重庆与世界》2013,(10):61-63
在回忆和记忆成为文化学炙手可热的论题的今天,德国小说家马丁·瓦尔泽以其一本带自传体色彩的小说《迸涌的流泉》,在文学批判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由此,对德国历史记忆的反思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瓦尔泽以主人公约翰的独特视角,呈现了第三帝国时期其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历史画卷。通过对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回顾性梳理,对历史回忆进行了悖论性的反思,批判了对德国历史回忆的标准化,提出了"对过去没有兴趣"的回忆原则和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李光邦,是当年参与接应43军渡海先锋营的文北县领导人之一,时任文北县民主政府县长。本文是海南地下党发动老区人民,接应渡海先锋营配合作战的回忆。解放海南岛的人民解放军四野40军先锋营,于1950年3月5日,从儋州市白马井成功上岛;43军先锋营,于同年同月11日,从文北县赤水港一带顺利上岛,由新尾村革命堡垒户黄邦喜接应后交文北县委书记叶明华,当天晚上来到抱锦乡排城村,与县委、县政府会合后与琼崖纵队独立团会师,拉开了解放海南岛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