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贴春联不算过年啊!”“过年气氛再淡化,吃年夜饭这个形式还是不能舍弃。”临近春节,经常听见有人这样感慨。  相似文献   

2.
“不贴春联不算过年啊!”“过年气氛再淡化,吃年夜饭这个形式还是不能舍弃。”临近春节,经常听见有人这样感慨。  相似文献   

3.
过年总要吃上一顿,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户,古往今来,这个传统习惯好像一直没有改变过。“吃一顿”的时间也大都一样,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两天吃的最丰盛。在广西灵山县丰塘镇一带,这个习惯却有了些变化,或者说,他们在“吃”的时间和方法上与别的地方不同。 “炮期”,才是他们真正的过年。 因为有“炮”,所以叫“炮期”,而“炮期”则不仅仅有“炮”。这是一个类似于赶圩的日子,正月里,每一条村都定好一个属于自  相似文献   

4.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台湾民间有“时年八节”之说,而春节则为八节之首,也倍受看重。台湾别具情趣的过年,从腊月廿四便拉开序幕。这一天,家家“扫尘”之后,有的就开始换贴新年画、新春联,烘托节日气氛。还要买又甜又粘的蜜饯、茶料,放于灶台的“司命灶君”前,泡沏起工夫茶,然后烧香放鞭炮,为“灶君”送行,让他“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过年时,台湾同胞习惯在家具上贴个“春”字,但米缸就不兴贴“春”,乃因台湾方言的“春”与“伸”谐音,粮食有“伸”余,意味人口少了,不吉利。所以,米缸大都贴个倒置的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11,(2):51-51
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2011年春节即将来临,再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过年”这个要求,确实有很多必要,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我们还会过年吗?”春节将近,一场“回归传统”的倡议在民间兴起。一些民俗学家呼吁:面对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我们还会过年吗?”春节将近,一场“回归传统”的倡议在民间兴起。一些民俗学家呼吁:面对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微吧     
《中国经济周刊》2020,(5):11-11
“我的遭遇和你一样的”@光明在前:武汉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受苦了,生活的艰难是我最担忧的,我生活在乡下几个月没挣一分钱,坐吃山空,好无奈。但愿消除病毒,早日岀外挣钱养家。@高傲只为你:外地也是一样,高价菜,年前刚还房贷,过年又还一个月,现在又快了,该花的,一分不能少,却不能出去,给谁说?  相似文献   

9.
蒋丰 《走向世界》2015,(6):36-37
海外华侨华人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对“过年”一点也不含糊。春节的风俗中,积淀了中国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的愿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已经成为每一个华人都无法抹去的文化胎记。在日本,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欢度春节的景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日华侨华人现在有了更多可以“过春节”的地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过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重要的词汇。办年货、贴春联、吃年夜饭,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这年夜饭,更是每个中国人关于过年最美好的期待。这些菜肴,曾经有着固定的名目,在许多辈人的记忆中相传。如今,新时代赋予年夜饭新的内涵,吃顿好饭来辞旧迎新已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早已超越了一顿饭的价值,为的是成就故乡的味道与那全家围坐的团圆喧闹。  相似文献   

11.
明代刘元卿在《应谐录》中记述了这样一则笑话:某傻子分不清春夏秋冬,更不知何时是过年过节。但他长有一个死心眼,那就是看到邻居过年,他自己也就跟着“过年”。 现实生活中,与这傻子相类似的蠢人是不少的。近几年一窝蜂兴起的这种“热”那种“热”,就是最好的见证。例如,看到别人“下海”赚了钱、致了富,自己心里就痒痒的,根本不顾自己长期在机关工作,与  相似文献   

12.
西南人过年     
中国西南地区民族众多,据统计达54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仅贵州一地就多达千多个。异彩纷呈的民族佳节,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在这众多的传统节日中,过年是每个民族都有的,最令人向往和沉醉。过年的传统已有2000余年关于过年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杜注:“腊,岁终祭众神之名”。即一年农事完毕,为报答神的恩赐举行的祭祀活动。《诗·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也是一年岁终的祝语:一说“年”是一种怕光怕红怕巨响的“怪兽”,经年昏睡,到年  相似文献   

13.
刘同福 《走向世界》2015,(11):76-81
过年,是中国老百姓最看重的传统节日。虽然过年只是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一,但老百姓在过年上的"投入"却会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一进腊月,便开始忙年,赶大集、办年货,备礼物、回家乡,买鞭炮、贴春联,蒸馍馍、做年糕……忙得不亦乐乎。忙中有乐,那份幸福和期盼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腊月里的"忙"是为正月里的"乐"垫场的,从除夕夜开始,亿万个家庭便是亿万个春晚的现场,欢声笑语伴着阵阵爆竹声,仿佛要搅翻整个世界。"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吃罢热气腾腾的年夜饭,  相似文献   

14.
“旁边那些人家现在都被安排在附近的快捷酒店,照这样儿估计得在酒店里过年了,可真够背的。”
  “可不嘛,照这阵仗,重修好咋的也得个一年半载的。”
  “听说业主背景硬着呢,不然哪能整那么大动静没人管得了。”  相似文献   

15.
丁宁 《走向世界》2014,(39):67-67
俗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意思是人再穷过年也得剃头,这先是个人形象问题,也是图个吉利.理发店与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谓不密切.  相似文献   

16.
“过了腊八就是年”“不出正月都是年”,可见,过年还真不是三五日就一蹴而就的,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有一系列琐事要做。老话说;“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过年是水磨工夫活。不过,过年的热闹、喜庆也从这份“功夫活”里面慢慢打磨出来。放鞭炮一进腊月,空气里便漂浮着淡淡的鞭炮味,所谓的“年味儿”最开始应该是从鞭炮里弥漫出来的吧。过了腊八,大大小小的鞭炮摊陆续摆上街头:千头鞭、大雷子、飞天响、筒花、  相似文献   

17.
英珍  吕玲珑 《中国西部》2007,(11):42-49
过年,从十三开始 在新龙,过年有“十三”和“春节”两个节庆日,除生活在县城的老百姓过“春节”外,其余地方的老百姓则过“十三”。虽然都是以十三号为年节日,但因计算的月份不同,新龙各区乡“过十三”的月份并不一致,有的是十一月过十三,有的是十二月,还有的是三月。  相似文献   

18.
每到年底,年终奖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今年也是如此,只不过有点特别。相比去年的“你有多少年终奖”“年终奖应该怎么花”、“如何让年终奖钱生钱”之类的大讨论,今年的焦点变成了“今年你有年终奖吗”、“没了年终奖,你如何过年”……  相似文献   

19.
每到年底,年终奖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今年也是如此,只不过有点特别。相比去年的“你有多少年终奖”“年终奖应该怎么花”、“如何让年终奖钱生钱”之类的大讨论,今年的焦点变成了“今年你有年终奖吗”、“没了年终奖,你如何过年”……  相似文献   

20.
“一开盘一个回车键便卖完了”、“买基金就像过年买火车票一样”、“对于多数基金投资者来说,现在不是想不想买.而是能不能买到的问题。”——如此话语不难想见新基金销售场景之火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