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80后”已进入就业大军,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他们青春、有活力、有思想、富有冒险精神,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但他们特立独行、我行我素、藐视权威、对企业缺乏忠诚的性格特征也给旧式管理方法带来了挑战。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对职业生涯管理这一适合“80后”的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针对其职业生涯的管理举措。  相似文献   

2.
"80后"员工的特点及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员工正陆续进入职场,给当前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他们具有学历高、求知欲强、关注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条件有较高要求、价值取向多元化、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和离职率高的特点,对他们的管理应采取科学招聘、加强培训、共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沟通、打造和谐包容的企业文化、完善激励机制、参与式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于学友 《人力资源》2009,(14):31-33
在很多服务行业及高科技企业里,"80后"员工已成公司人力资源的主流,他们在给企业带来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因为某些方面的志趣不投而带来了一些管理的烦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逐渐深入,作为我国年轻一代的"80后"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由此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多数的"80后"甚至有些"90后"都已进入职场,这就给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对这一代年轻的员工进行价值观管理,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契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已成为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潮流,大批"80后、90后"员工如洪水般涌入企业,并已经和即将成为企业的中坚和支柱.然而,由于"80后、90后"不一样的个性,给企业管理也带来很多挑战.万科的高层曾一度表示:"遇到80后、90后,我十几年的管理经验就要清零了!"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知己知彼",了解这些"80后、90后"的个性特征,然后再加上一些灵活的管理技巧,相信一定能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一、"80后"年轻员工的工作特性1.思维活跃、崇尚快乐文化"80后"员工,他们个性活泼,思维活跃,不喜欢沉闷的工作氛围,他们追求以快乐轻松,刺激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应该说,他们崇尚的这种快乐文化,对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积极性以及提高企业的活力无疑是有  相似文献   

6.
"90后"新市民处于职业生涯发展期,企业是他们工作的产所,企业对他们的社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0后"新市民的企业支持现状进行调查,调查表明企业对"90后"新市民在工资水平、硬件设施、职业培训方面的社会支持情况良好,但在社会保险、文娱活动、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社会支持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秦洁 《企业导报》2012,(18):203-204
职业生涯发展管理,是指将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相联系做出的有计划的管理过程。在企业的战略方向和业务需要一致的情况下,它帮助具体的员工个人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通过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80后"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年代,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个性、价值观和行为特征.随着"80后"逐步走入社会,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80后"已慢慢变为企业管理中的主要群体和中坚力量.笔者从介绍"80后"这一概念出发,分析了"80后"的个性特征和造成这种个性的特殊成长环境,进而总结出"80后"在管理方式上,具备推祟弹性管理制、理解与宽容度更强、提倡参与式管理的管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被称作第二只"看不见的手"的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70~80年代问世以来,在短短的20年间,就风靡全世界,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的跟踪考察后,联合撰写了一份报告,他们写道,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指出的那样,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着企业文化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而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世界知名的管理行为和领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在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大胆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80后”员工入职培训课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职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对其他相关环节及整个管理流程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大量"80后"涌入职场,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本文结合"80后"员工的群体性特征,对其入职培训的方式、内容进行研究和设计,以期针对"80后"员工的入职培训更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朱梦  季羽琴  谭瑞凝  任聪 《活力》2023,(15):100-102
怎样激发公司员工的创造力,并有效协助他们实现自身发展目标,是公司管理层在管理企业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入手,系统介绍了该管理体系的目的与作用,并深入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困难与不足,并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方法与途径做了探讨与研究,同时明确了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陈靖莲 《企业导报》2010,(10):192-194
员工是企业生产要素中决定性的因素,员工的心理状态决定企业工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如何做好员工心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众所周知,"80后"员工的心理特点与"60后"70后"不一样,只有结合员工的具体状况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对工作的影响,并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才能做好"80后"员工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80后、90后员工成了企业管理中的热门话题.面对当今有些青年人在家庭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闪婚""闪离"、在职场中频繁跳槽的"闪辞""裸辞"等现象,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有的企业管理者甚至于陷入手忙脚乱或束手无策之中.那些个性极其显著的80后尤其是90后职工,让众多的管理者和商家大费思量.特别是仍然习惯于让员工一味服从"组织需要"、甘当企业的"螺丝钉"的企业领导者或管理者,更是视他们为"异类",大喊头疼、大加批评或大倒苦水.可是,无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理解与否,80后、90后正以其不可阻挡的步伐,跨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主流队伍,逐步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并以自身的鲜明特点,给社会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交往方式以深广的影响,有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80后"员工跳槽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员工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主力军,但其频繁跳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在珠三角工作的"80后"员工跳槽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员工频繁流动背后所隐藏的规律与原因,期望有助于增进企业对他们的了解,为寻求有效的员工保留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80/90后员工已逐步成为企业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思想活跃、自信心强、善于表现,为职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但他们也存在抗压能力差、团队意识弱、个性张扬等特征,企业管理者应用心去了解这批职场新兵的思想动态,进行针对性的沟通管理,以扬长避短,真正将他们培养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企业核心员工是指那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对企业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员工.他们一般具有创造和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够建立和推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升级、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务实、忠诚、积极和有牺牲精神等特征.一般来说,企业核心员工会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但同时,核心员工也是人才市场上主要的争夺对象,他们"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他们一旦"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企业应明确核心员工的需要,并根据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改进管理方式 应对80后管理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如何管理单位里那些80后的新一代就业群体,成为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80后已逐渐成为企业员工队伍的主体,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8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出生于60年代、70年代的员工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以往的很多管理方法、技巧,已经不适应管理80后的需要。企业管理者们只有正确认识80后,改进管理方式方法,甚至把以前的管理经验清零,从新开始,才能应对80后所带来的管理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作者根据"80后"新生代的特质和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当今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应该注重从企业文化、创新管理理念及灵活机动的分类管理方法等方面来管好、用好"80后"新生代,造就施工企业21世纪极具核心竞争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多数知识工人而言,将他们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是一种错误的报酬"。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所构建的是平行的职业阶梯,或者更直白地说对于企业需要的有技术专长的青年专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继续留在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上。  相似文献   

20.
王丹 《企业导报》2011,(1):197-199
以工业经济时代为分界线,系统梳理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脉络,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主体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自觉性——不自觉性"和"主动性——被动性"这两个基本维度的考察,将职业生涯规划划分为工业经济前的"义务本位模式"、工业经济时代的"权利本位模式"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权利——社会模式",着重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职业生涯规划的权利——社会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策略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