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1991—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对影响该地区城市FDI区位因素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发现:①FDI区位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但有随时间弱化趋势,空间相互作用不可忽略;②从总体样本结果看,各因素对城市FDI区位的影响与理论预期基本吻合,较好地验证了理论假设;③近20余年来该地区城市FDI区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呈阶段性演变特征,市场规模和外资集聚经济一直对城市FDI区位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并有增强趋势,工资效率、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初期阶段作用不明显或者呈负向影响,但后期转为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化因素初期显著但后期不显著,基础设施因素在所有估计样本中不显著;④各因素对FDI区位表现了不同的空间效应,部分因素的空间作用对FDI区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有着特殊的发展背景、特殊的发展路径和特殊的发展困境,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必须从制度安排和经济基础层面进行战略转型,总体思路是城市化发展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由纵向投资向横向拓展转型、由行政主导向产业支撑转型、单一城市向网络城市转型、由人口转移向结构转换转型,转型路径是农村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基础上拓展为大中城市、中心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实现西部地区在产业联系和产业链条基础上的城市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东安 《生产力研究》2004,(3):79-80,90
影响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在国际上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地理环境、劳动力人口、资源以及生产手段为中心内容的客观的物质要素 ;另一类就是非物质要素 ,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影响一个国家整体生产力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管理等因素。现阶段 ,这些因素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力以及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与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可以这么说非物质因素已经成为现阶段制约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是我国重点发展区域,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京津冀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借助加权求和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系统测算2009—2018年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并通过双变量自相关分析探讨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的相关性,揭示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现状及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京津冀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差异明显;绿色发展高效率区域的数量不断增加,并有向南延伸的趋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与发展效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张家口—北京—廊坊连片区域是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域,有望带动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5.
《经济地理》2021,41(3):77-85
城市蔓延问题已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认识和探讨中国城市蔓延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对调控城市蔓延态势、优化城市人地关系、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城市蔓延指数分析全国278个城市市辖区2002—2017年的蔓延状况,结合变异系数、Theil指数和热点分析阐述中国城市蔓延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区域差异,基于地理探测器探讨影响城市蔓延的主要因素,为治理中国城市蔓延问题提供对策启示。结果表明:(1)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低度蔓延状态,蔓延态势呈现了"低—高—低"的演变过程,人口负增长型蔓延有向全国扩散化发展的趋势;(2)城市蔓延的区域差异显著,中西部地区城市蔓延态势较东部地区更为严峻,中小城市蔓延态势较大城市更为严峻;(3)经济发展维度对全国和中西部地区城市蔓延影响较大,而东部地区城市蔓延受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两者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农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京津冀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该地区农村——城市转型的特征、动力机制。在分析和研究中,作者将京津冀农村城市转型纳入到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和分析框架之中,认为中心城市辐射是促进该地区农村——城市转型的重要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农村——城市转型的力量一部分来自于农村内部的改革和发展,一部分来自于中心城市的经济技术辐射,并给出相应的促进政策。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许多城市已经实现了金融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并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为在中国范围内推广这种发展模式,以中心-外围模型和社会嵌入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推导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中国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因素,对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城市的金融业产值占GDP比重、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出水平、商业销售水平、财政支出水平、教育投入水平和位于东部地区等因素对该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而居民储蓄水平则呈负向影响。为此,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应实施不同类型的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应发展多元的金融组织体系,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获得更快更好的增长速度;政府应加大对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应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培养和吸引优秀的金融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8.
杨燕  武戈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230-233,258
南京和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中国目前城市化程度较高且具有较高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与能源消费量的剧增,碳排放量也在呈现不断上涨的态势,而工业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是主导因素。在对南京和苏州两市的工业经济、能源消费以及工业碳排放现状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因素分解(LMDI)模型。定量分析工业经济规模、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强度对该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经济规模效应均是两市工业经济碳排放不断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而能源强度效应是南京市工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结构效应是苏州市工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两市的具体状况,分别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前关于我国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双边框架内,考虑第三方效应并从城市角度进行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在新近发展起来的"第三国效应"理论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85—2005年期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1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全样本154个城市的FDI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周边城市的FDI增量可以增加某城市的FDI流入量,周边城市的市场规模越大某城市的FDI流入越多,各城市的FDI流入也受到周边城市FDI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对三大地区内部、三大地区之间及长、珠三角与三大地区之间等不同子样本的FDI空间效应的检验,发现东、中、西部地区FDI的主导类型分别为集聚垂直复合型、受限的集聚垂直复合型和水平型。  相似文献   

10.
谢尧 《经济研究导刊》2014,(9):202-206,216
随着城市经济区域化发展日益显著,城市群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增长极"城市以及"点—轴"之间形成的城市群"网络"开发模式是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城市化发展的热点。借助引力模型,分析比较"萍乡市—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和"萍乡市—江西省内部分城市"的经济联系量;在此基础上引入地缘经济学,进一步地研究它们之间经济竞争、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河西地区农牧地域分异与农牧耦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耦合存在两种基本耦合类型:一是特定地域农(牧)生态系统中农牧业生产之间的内部耦合;二是不同地域农(牧)生态系统之间的农牧空间耦合。在对河西地区农牧空间耦合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现状结构和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对农牧空间耦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河西地区农牧空间耦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辽西走廊地带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其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意义重大。在充分研究辽西走廊地带的区域特征基础之上,分析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的发展特点,探讨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甘孜州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立勤  晏鄂川  何勇 《经济地理》2001,21(2):155-158
大力发展甘孜州生态经济,必须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来考虑,当务之急是搞好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这此再创秀美山川,既是甘孜州生态发展的抉择,更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安危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发展生态产业,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必须大力实施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能源、生态旅游、生态药业等生态经济工程。经过长期的奋斗,结合西部大开发中长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地处长江上游的甘孜州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最终为州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自然可持续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及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卫丽  李同昇 《经济地理》2011,31(1):123-128
随着西安市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其农业也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利用区位商法,对西安都市圈各区县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西安都市圈各区县的优势产业。根据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态势,对西安市都市农业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圈三带西安都市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上海都市农业建设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与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相适应,上海农业将朝着都市型农业方向迈进。本文从都市农业的特征出发,以典型事例说明了当前上海都市农业的状况,探讨了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业旅游逐渐成为农业和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城乡交错带是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文章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性及优势,划分了地域结构及范围,探讨了农业旅游的功能定位及产品策划;并以上海为例,提出发展思路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郊农业与郊区农业产业化问题--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觉曙  赵春雨 《经济地理》2002,22(2):223-226,240
城郊农业是一个特殊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本文论述了随着城市发展所引起的城市郊区地域结构的变化,并以芜湖市为例,对城郊农业产业化及其发展方向-持续农业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陈彦光  罗静 《经济地理》2001,21(4):389-393
借助城市动力系统的异速生长模型和Cobb-Douglas函数,分析了郑州市人口,土地和产出三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分形几何图式,在理论上为城市结构的动力相似分析提供了一个简明的范例,在实践上可为郑州市的发展规划及其空间结构的分形优化提供若干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区域增长极理论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亚南 《经济地理》2007,27(3):392-394
文章论述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与增长极理论的内容,指出这两种理论在指导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把海洋经济发展划分为区域经济,通过分析认为江苏沿海区域在经历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指导,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引入增长极理论,来对江苏沿海区域经济进行新一轮的指导与开发。结合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以增长极理论制定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了沿海盐城、连云港、南通3市的区位特点,选择3市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根据资源优势、经济基础等,确定了各市的主导产业,最终达到缩小沿海与苏南之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同时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增强海洋经济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市群生成视角的都市农业发展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华 《经济地理》2006,26(2):296-299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将进入城市群快速建设期。如何促进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捷的城市间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践表明,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在促进城市群生成、实现城乡融合工农互动方面意义重大。文章以长株潭为例,分析了都市农业的促进作用,剖析了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条件,对城市群生成期都市农业建设框架进行了设计,并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