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其融资困难却是不争的事实。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别从交易费用、信息不对称、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配给和博弈的角度探讨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内在机理,以期能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商》2015,(24)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活力与产业创新的重要来源点。然而,资金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突破的瓶颈。本文拟以信贷融资作为研究对象,从信贷市场中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入手,分析其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根源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贷失灵,从而对现有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成因做出合理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王滋怡 《商》2012,(22):94-94
近年来,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推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大银行开始引进一种名为"信贷工厂"的信贷模式。本文对"信贷工厂"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运用"信贷工厂"模式的银行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前景以及合作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企业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深入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当前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比较大。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小企业整体发展仍面对各种因素影响与困扰,融资困难属于制约中小企业整体发展的瓶颈。为推动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给予中小企业有力金融支持,其中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机制属于较有效措施。本文将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展开基本概述,阐明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提出金融机构创新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机制的策略,其中包括促进信贷管理创新,推动管理服务创新,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重视信贷产品创新,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指出金融机构创新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机制的保证,进而通过金融机构进行信贷融资机制创新,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存在的信贷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菲 《市场论坛》2007,(6):75-7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尤其是信贷融资面临困难,基本上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理论界的共识,但对导致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原因,存有诸多不同的看法。文章试图在目前讨论有关该问题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商业银行为研究主体,从行为金融学的新视角来探讨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银行实施信贷配给,融资规模不足,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中小企业加入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与大企业构成副产品供应链,形成以信誉链为基础的共生融资模式。由于共生融资模式的存在,企业融资信誉度增强,还款概率提高,这是一个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银行实施信贷配给,融资规模不足,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中小企业加入生态工业园区,通过5大企业构成副产品供应链,形成以信誉链为基础的共生融资模式.由于共生融资模式的存在,企业融资信誉度增强,还款概率提高,这是一个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融资"短、小、频、急、缺抵押"的特点以及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间接融资门槛高、手续复杂使中小企业融资受阻,以银行贷款为主的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由于信贷配给机制、对中小企业风险甄别困难以及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使有限的信贷资源更多的流向国有大型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将有利于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为此,从互联网的实质与特征方面探讨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以来都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而融资租赁在我国实业界的发展则为时较晚。融资租赁相比传统信贷融资有其独特的优点,这些优点使得中小企业利用信贷融资的困难得以一定程度上的解决。本文重在分析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应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可,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并未随着人们对中小企业的重视而消失,本文在对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现状、成因及现行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完善相关政策的意见,试图以信贷融资为突破口,找到打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之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始终都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当中所占有的独特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中小企业的发展始终都面临着资金短缺和设备落后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要素市场,尤其是信贷市场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实际情况。本文将通过对当前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所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产生根源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行剖析,结合经济学相关原理,探讨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策略,为中小企业探寻融资活动的新途径,希望对我国中小企业在新时期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政府和民间都很关注的热门话题。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赖以融资的主要渠道,但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却很少。此外,担保机构费用高、期限短,也使得中小企业不愿找担保机构。据称,目前第三方担保机构的费用高达企业贷款额度的3%~5%。2008年以来,为缓解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安排专项信贷规模用于中小企业,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信贷规模,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目前,银监会正在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编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年发展规划;同时,要求各地进一步强化小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普遍问题,信贷紧缩更让其雪上加霜。在间接融资领域,作为间接融资市场主力军的金融机构普遍提高贷款标准,或以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条件发放贷款,从而导致信贷增长下降,中小企业不断被金融市场挤压,难以取得适应企业发展的信贷资金。在直接融资领域,中小企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市场地位都处于劣势,一方面融资门槛高,另一方面融资额度和成本高,中小企业再次面,临挤出效应。本文从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现状入手,一方面分析现状及成因,另一方面简要对比分析目前各类可行的直接融资产品,最后对中小企业未来直接债务融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归纳了中小企业现状存在的融资困难的现状,并深入探究其原因,并结合当前的信贷机制、政府政策,提出了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使中小企业被限制在自我融资的狭小范围内,发展潜力和速度都受到制约。信贷融资是唯一对中小企业有实质性影响的融资形式。在建立中小企业和银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现融资,对于保证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新的发展转型,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成因,表现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不足,银行金融业对大中型企业的偏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改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路径,即推动供给侧改革、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氛围,借助大数据管理、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构建,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以及调整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具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如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利率市场化成为了主要现象。伴随着利率市场的形成,我们可以对利率市场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的便利条件进行说明,利率市场逐步形成,但是因为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利率市场化形势下中小企业难以融资的局面。论文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融资阻碍进行了有力的分析,使借贷双方形成对称的信息,进而改变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快速增长发展对解决就业、经济增长、扩大出口、繁荣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不畅、直接融资渠道的关闭,间接融资渠道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矛盾十分突出。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主要就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为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提供了机遇,文章通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分析,以及利率市场对企业融资环境预期的影响,探索了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难的对策措施。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加强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和建立财务信息披露平台。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且逐步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它们不仅是大型企业不可或缺的助手,更为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政府税收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政府职能的缺位、资本信贷市场的不完善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缺陷,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并不顺畅,尤其是融资困难正严重阻碍着它们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深层剖析,以期能为中小企业找到解决融资问题的途径,加速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