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三年,冷静地考虑过去,也考虑未来,继续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稳步向有计划商品经济,或者说向可调控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过渡,这是大势所趋。 80年代经济改革的实际进程 经济改革如何起步?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改革设计者对被改革的旧体制弊端的判断。把旧体制的弊端归之于“权力过分集中”而进行“放权式的改革”,早在50年代中期就曾进行过。但事实证明,这种“放权式的改革”,仅仅是一种行政权力的再分配,它不仅不会触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中国社会科学》、《财贸经济》和《中国工业经济学报》等单位发起组织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讨论会上,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讨论。现将会上有关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几个理论问题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1.关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可不可以划等号。一部分同志认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  相似文献   

3.
煤炭企业练“内功”的必要性什么叫练好“内功”,练“内功”达到什么目的呢?对这个问题李鹏总理概括了六个标志,即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有增值力、对市场有应变力、领导班子有团结进取力、职工群众有凝聚力。这个概括遵循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运用竞争、应变和发展的观点来评价企业。煤炭企业练好“内功”也必须达到: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勇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问题需要作深入地研究。目前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深入地讨论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探索各项改革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这一期发表了谢明干同志的《澄清认识,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篇文章,可供读者研究,并欢迎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什么模式作为改革取向的问题,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概念上翻来覆去作文章。1984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观点,大家都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在认识上,歧义仍然不少。  相似文献   

6.
市场在人类社会中是由来已久的。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人为地对立起来,实行的、是统购包销的经济政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其产品要通过社会的承认,检验和买方的选择.因此,研究市场,适应市场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提到了每个企业的重要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承包经营责任制争论的回顾 1983年以来围绕着承包经营责任制展开了三次大的讨论,争论的焦点是中国企业改革的路子怎么走,是单纯从分配出发,实行“利改税”确保国家财政得大头;还是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出发,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使企业形成具有活力的新经营机制,实现企业多创、多留,国家多得。当时主张利改税的同志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做“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职工得零头”。这里要指出的是国家得大头实际上是财政得大头。现在看起来这个理论是与商品经济背道而驰的,其实质仍然囿于产品经济的圈子之中。但在当时,利改税的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明我国推进市场经济的过程由外围转向了中心;市场由微观调节扩大到宏观调节;由只让个体及私营企业搞市场经济转向让国营企业也搞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由此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是市场取向改革深入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选择. 一社会主义如何才算同市场经济结合,同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结合,涉及市场经济的界定。现在科学界定市场经济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同商品经济的区分中界定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其核心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如从计划经济转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生产产品转为生产商品;从以产定销转为以销定产;从“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从“资源→技术→市场”转为“市场→技术→资源”;从主要靠“外延”增加矿山工厂来增产转为主要依靠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来挖潜增产;从重产量转为重质量与效益,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逐步过渡到“厂长负责制”;从“一大  相似文献   

10.
一、股份制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 建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2年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已经基本明确,这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与这个总目标相适应,国有制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管理体制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按照这个目标,国有大中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回顾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争论的过程和分析有关观点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的意义及其形成的过程,分析了问题的困难所在。作者认为,十二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同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作用、同党的正确路线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作者认为导致这个问题长期争论不决有四个重要原因:一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二是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三是极左思潮的影响;四是杜会主义商品经济本身是一个复杂问题。此外也由于人们对历史知识、国外情况缺乏了解。作者还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三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实现住宅商品化。”因此,施工企业也要适应这个形势,组织住宅商品化的企业集团。孙梦兰经理这篇文章只是个设想,他力求在探索中摸出改革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在以产品经济为特征的传统体制下,企业生产靠计划,原料材靠供应,产品靠包销。随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把企业推上了市场的舞台,迫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按“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组织生产经营,即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由于企业的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措施。认真研究和总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理论和经验,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 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也就是为市场而生产的,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有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同一范畴。但是,市场经济作为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调节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商品经济的范畴而与商品经济相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态势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又作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这个目标和任务的确立,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不断实践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  相似文献   

16.
市场营销学英文为“Marketing”,是指以市场营销活动、交换过程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在我国,有些学者将其译为“市场学”、“市场营销学”、“市场经营学”、“市场业务学”、“行销学”等等。市场营销学本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它是伴随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一门为商品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这门科学对于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与非国有煤炭经济必须同时进行战略性改组煤炭经济在市场取向改革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历史形成、累积下来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展变化了的,最典型的如国有煤炭经济存在的问题,盘子大、布局散、机制僵,33O万国有重点煤矿职工,每年生产出5亿吨原煤,效率和效益低下,因而需要进行战略性改组。有些问题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新出现的,最典型的如民营煤炭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改革开放以前,煤炭经济也是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改革开放以后,在“有水决流”等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民营…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并提出要在“八五”期间逐步建立完善各种批发、期货市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可见,积极培育市场机能,努力完善市场体系,逐步规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建设”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在企业改革这个整体中,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产权制度改革,二是企业建设,二者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目标状态。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由此,可以认为,“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是“产权明晰”和“政企分开”,要达到的目标侧重在“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企业建设”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大跨度、多元化、高层次、全方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逐步深化的形势下,企业集团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冲击着旧的“条块分割”局面,为实现经济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组合,建立商品经济的开放性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集团的出现,对于改变旧的宏观控制体系,减少对企业纵向的行政干预,建立、健全“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机制和构造新的国民经济组织模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