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效益和经济增长的引擎,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和模仿先进农业技术获取。通过基于扩展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考虑了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模仿先进农业技术和自主创新两难中的权衡,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农业技术差距,并据此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梳理中国外资政策促进技术进步基本状况的基础上,从吸引外资技术的政策环境、企业需求与引入技术的契合度、企业的技术学习和吸收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外资政策促进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全面剖析了中国外资政策促进技术进步的效果,在鼓励交流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优化区域结构、完善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知识产权制度影响技术创新的行业差异,本文利用中国2006—2011年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基于行业技术特征和市场特征的视角,在不同技术复杂度、技术差距、需求规模和市场结构下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研究发现,随着技术复杂度的提高,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由出口贸易转向自主创新和国际技术引入;技术差距越小,越有利于通过国际技术引入获取技术进步;相对需求规模小的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利大于弊;随着需求规模的扩大,应该弱化知识产权保护;随着市场结构趋于集中,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通过自主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获取技术外溢。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进步速度越快,发展中国家越是能收到技术模仿的好处,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越是接近技术前沿的发达国家,创新型企业家的作用越大,离技术前沿越远的发展中国家,模仿型企业家的作用往往更明显。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通过知识过滤、吸收、模仿、"干中学",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为自主创新积蓄力量,最终能实现模仿式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关贸总协定仍将知识产权问题纳入其议题并最终达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TRIPS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比目前各种国际公约的保护程度和保护范围更高更广的国际统一的最低标准,并将其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联系起来,其实行对提高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世界科技进步,推进国际技术贸易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后,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以及国际技术贸易方面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参与世界产业调整的同时,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一方面会加大企业技术模仿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收益.本文就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是否鼓励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变化,以宁波康强电子的技术创新作为典型案例,运用2007-2011年的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的情况下,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的力度将会获得更多回报;并且当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超过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的力度时,企业会获得超额回报.同时,文章也发现企业单纯的技术投入并不会增加企业的利润,企业技术投入的回报必须以各要素的良好运行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朱勇 《经济论坛》2010,(7):55-57
本文利用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国际技术扩散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于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都有着显著的正面效应;技术引进对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企业的经济增长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模仿导致了高科技企业科技开发人员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郑江淮  荆晶 《经济研究》2021,56(7):24-40
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1998—2016年技术进步的方向进行测度,发现2011年以前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相对提高了资本的技术效率以及边际产出,而在2011年以后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这也是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U型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理论研究表明: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的缩小是导致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当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较大时,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以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主,更加偏向资本。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中国逐步走向自主创新道路,技术进步会更偏向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更为丰裕的劳动要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当技术差距较大时,经济开放程度是决定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关键因素,会通过促进资本增强型技术并抑制劳动增强型技术的方式,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而当技术差距缩小后,研发投入成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并且会使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需要更加鼓励自主创新,注重引进人才和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劳动偏向性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需要考虑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自主研发能力的作用,需要以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研究归宿。文章在考虑了发展中国家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开放条件下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时面临的多重困境。对中国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FDI规模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内资企业的创新能力,并通过研发投入的加强提高了国际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更多更高技术含量FDI的正面效应,可以弥补其对技术溢出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0.
《技术经济》2019,(4):33-41
利用扩展的南方和北方产品周期模型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北方厂商进行突破性发明创新,南方厂商进行渐进性实用新型创新,北方厂商通过直接投资将生产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研究发现,严格的南方知识产权保护总是激励自主创新,对于北方创新和FDI的影响则取决于南方模仿率和创新率的初始水平:如果南方模仿率和实用新型创新率都比较低,那么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导致北方创新率和FDI率减慢,不利于南方经济增长;如果南方模仿率或实用新型创新率较高,那么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会促进北方创新、FDI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中国技术创新水平进行了跨国跨期比较分析,并探寻了中国技术创新水平现状以及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其次,构建了理论模型,从长期和短期视角剖析了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机制,进而对中美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①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短期内,后发国家应积极发挥后发优势,根据自身技术水平权衡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而在长期,随着技术差距逐渐收敛于稳定值,后发国家应加强自主创新;②相对于美国,尽管中国技术水平仍较滞后,但中美技术差距呈缩小态势;③当前,自主创新、FDI的溢出吸收以及劳动力资本和生产性投资有助于缩小中美技术差距,但高科技产品进口却导致了技术差距的扩大;④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对缩小中美技术差距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南方国家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本土知识。当今世界,北方发达国家正在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主导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南北差距日益加剧。在此情势下,南方国家应当把本土知识视为国家资本,积极倡导本土知识的价值,加强对本土知识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努力使其成为建构自主发展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创新实力的增强,中国正在从南方国家向创新型国家演进,处境与当年日本相似。南方国家在开展技术预见时面临知识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和知识资产不足等困境,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技术预见失去效用。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南方国家在掌握信息内容和时间方面与北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北方国家处于相对有利地位,而信息比较贫乏的南方国家则处于不利地位,若盲目照搬北方国家的技术预见理论和实践,则可能落入南方国家的视野陷阱。中国创新全球效应日益突出,应在全球创新视野下开展技术预见,排除技术民族主义等干扰。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加速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差距收敛的有效途径,以技术追赶过程的阶段性和先进制造技术不同子领域的结构化差异为切入点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基础研究在先进制造技术追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追赶阶段,基础研究在后追赶阶段显著促进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差距收敛;基础研究知识成果产出吸引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推动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差距收敛。进一步讨论发现,先进制造技术结构化特征影响基础研究对技术差距收敛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后追赶阶段,准确把握技术追赶阶段变迁带来的机会窗口,强化基础研究是推动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向国际前沿收敛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国家之间制度差异是跨国技术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现有文献缺乏基于制度距离大小和方向对跨国技术转移的探讨。在将制度落差划分为制度逆差和制度顺差的基础上,依据2009—2019年中国技术引进面板数据,探究制度落差对跨国技术转移的影响,并考察技术来源国创新能力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制逆差和规范逆差对跨国技术转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来源国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强规范逆差对跨国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而对管制逆差影响跨国技术转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管制顺差和规范顺差对跨国技术转移均有显著阻碍作用,且技术来源国创新能力能够削弱其阻碍作用。研究结论证实制度落差对跨国技术转移具有差异化影响,有助于拓展跨国技术转移研究,并为相关部门从制度落差视角指导中国技术引进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特质、机理、异质性、滞后性与动态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8-2018年中国内地25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中国各省份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全国层面看,绿色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演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逐渐减弱的滞后性;(2)从时间层面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差异性,伴随着中国自主创新水平提升和环境规制力度加大,以及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趋势盛行,近年来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日渐减弱;(3)从地区层面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地区差异性,中西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提出进一步优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扩大全球价值链溢出效应、缩小不同地区间技术差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务院于2011年启动了全球科技创新计划,利用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大赛、投资者培训、孵化器项目、创新中心、在线帮助平台及学员网络等手段,开展“科技外交”,搭建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间科技交流的桥梁。本文对全球科技创新计划发起的背景和实施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评价了其实施成效,并从深化科技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及科学适度宣传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技术演化是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基于1999-2019年成渝地区142个县(市区)、637个专利技术领域的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成渝地区技术演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区域发展阶段和技术含量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均存在促进作用,同时,技术关联在先发地区和低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而技术转移在后发地区和高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存在“倒U”型影响,邻近地区技术演化对本地具有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成渝地区同时发挥技术关联与技术转移的作用,在发达区域技术关联强的领域加大要素投入,鼓励技术落后区域进行技术引进,加强区域协作,破除研发要素流动壁垒。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韩国Samsung电子为案例来分析技术创新的路径,结论为:OEM模式在隐含性知识的转移中更有效率,因而在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受到制度和技术的约束的条件下,OEM模式是技术创新的一条有效的低成本途径。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学习,OEM-ODM-OBM的升级模式可以嵌入到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轨迹,并最终在同一条技术发展轨迹上运行。  相似文献   

20.
利用85个国家1989—2011年的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不同收入水平下,金融结构对国家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高收入水平国家偏向于金融市场的金融结构更加有利于技术创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思想,对该结果进行了解释: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创新结构不同,即自主研发和模仿创新的比例不同。从事自主研发和模仿创新的企业在风险特征、企业规模方面具有差异,这要求不同比例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信贷与之匹配。由此,创新结构决定技术创新视角下的最优金融结构。因此,在特定发展阶段,存在与之相匹配的最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金融结构。该结论强调了考虑发展阶段因素的必要性,为新结构经济学相关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也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