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妍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195-196,292
英文电影的中文译名体现了音、形、意之美。音之美表现为汉语的声、韵、调,如双声、叠韵、平仄和拟声等;形之美表现为汉语的词语结构多讲求平衡之美,如四字成语和自由组合的词组;意之美在于巧妙精深的意象之美和模糊朦胧的意境之美。在汉语美学观照下的英文电影名翻译可以为影片的商业利益服务,为文化交流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他著名的美学命题之一,从音乐角度对此命题提出质疑,并以实际音乐作品为例驳斥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3.
美学本体论问题颇为特殊,其逻辑起点不是依托于一元性本体,而是植根于“主客观统一”的二元合一关系之中。从西方美学思想史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美学本体论问题的发展态势大体上经历了“正、反、合”三个阶段,也即经由以“美在客观”说和“美在主观”说为主流的两个阶段之后最终走向符合科学认识论的“美在主客观统一”说。美学本体论之所以具有这样一个特殊的逻辑起点,主要原因在于美学的原始根基乃是“感性学”。明辨美学本体论问题的特殊性与发展走向,对于深入全面地探讨美学史和美学理论中的诸多问题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当我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念大学本科的时候,曾经一度对美学哲学十分着迷,从图书馆里借了不少的美学著作来看。但是,读完许多美学哲学的著作后,反而感到纳闷了——美学哲学家们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美是什么?——也就是说“美”的含义是什么!这些著作罗列出了许多不同的对于“美”的认定,譬如占希腊人认为美是对称,如对称的几何图形就是美,长着匀称端庄的五官和合乎比例四肢的人就是“美人”。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3)
中国吉祥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其"中和之美"在我国有着独特的艺术地位,同时又有着广泛的影响。文章对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中和之美"的美学特征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吉祥文化的"中和之美"渗透出的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风土人情,成为我们认知中华民族的情感、信念、哲思、习俗、灵性、品行、审美、群体共识的有效途径;指出中国吉祥文化的"中和之美"是一种在整体上均衡、和谐的状态。因此,在我国各族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在中国吉祥文化的"中和之美"中,都洋溢着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积极探索城市发展与农村自然风光相融合的基础上,实行公共绿化的全面运用,尤其是将乡村之美融入到现代化城市景观之中,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环境。其中,对于野草野花的整体运用,通过技术发展的整体推进,将野草野花在公共绿地中发挥出更大的魅力,将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围绕景观设计中的野花野草的存在方式,从整体形成的模式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探讨野花野草的具体作用发挥,实现乡村之美的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7.
东方人普遍有一种文字崇拜。名号作为文字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国号、地名、年号、姓名、匾额、徽号等等,因此追求名号之美在东方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本文从这方面着手探究中华文化背景下的名号之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口语较书面语而言,在人类发展史上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口语是一种语言的基础与发展源泉,却因为各种原因,其得到的关注与研究相对来说显得有些滞后。关于口语的研究显得更为必要。翻译美学作为科学与艺术互相结合的学科,其语言审美可分为形式系统与非形式系统。老舍先生是将口语引用于小说的先驱者。将老舍先生的得意作——《骆驼祥子》中的景物描写作为语料,将翻译美学与其相结合,旨在分析景物之美、汉语口语之"美",同时,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形式上的再现,还要兼顾原作者"情"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经济美学辨     
《经济师》2013,(7)
对于经济学以及经济活动中不可能存在美的论述,文章的回答是否定的。无论是美学的重构,还是经济学关于人文回归的思考,都为经济美学的建立提供契机。美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使得经济美学的构建有了美学的支撑。而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学的科学美的论述以及把美作为研究工作的信念与目标,使得系统、详尽的阐释经济美学成为趋势。经济美学应该包含着经济活动中的美以及经济学理论中的美。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等经济活动中存在着美;经济学理论中的形式、内容、语言、结构中具有工具美的意蕴,经济学的人文关怀又使其具有价值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译者的主体性受到两种体系翻译规范的约束,追求译文的“充分性”还是“可接受性”反映了翻译过程中不同体系的规范如何作用和约束译者的主体意识。本文对外国翻译规范的研究作了一个梳理,揭示了翻译规范从规定性到描述性的发展,体现了译者主体性从遮蔽到彰显的演变历程,指出有什么样的翻译规范就有什么样的译者身份。我们认为,在现代的翻译研究和批评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受到尊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翻译规范的演变来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对翻译行为将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越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232-233
"美"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古往今来的研究者不计其数,给"美"下定义、做注解的文人雅士也不胜枚举。中国古老的"美"告诉我们真善是美,西方的"美"告诉我们丑恶也是美。在传承的过程中",美"保留了它一定的意义,同时也改变和添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内涵。"美"的发展不仅要关照历史,同时也要立足现实。  相似文献   

12.
白兰地是一种人们比较喜欢的酒类,它就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积累.人们喜欢白兰地不仅仅是因为白兰地本身的口味独特,还因为白兰地包装设计中体现出的浓郁的文化特色.本文就白兰地包装形态设计中的契合之美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主要以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以《画中情思》原本为参照,以《画中情思》中译本为主体进行美学分析鉴赏。按照刘宓庆先生《翻译美学理论》的原则,将小说译本内文本进行分析。其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大量叠音词以及部分连绵词的运用而产生的音韵美以及动词和成语俗语的使用而产生的美感;句子结构特色主要指译文句式整齐之美、整散交错之美,译文使用了各种句式,对长短句进行巧妙地处理,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句式,使译文尽量保持与原文的优美和淡雅。  相似文献   

14.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现代西方翻译学界的突出代表,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杰出的翻译家。他们的译学理论都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之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却又各具特色。奈达毕生从事《圣经》的翻译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他非常重视读者的反应和译作的沟通作用。纽马克一生从事教学工作,他注重译文的准确性及质量,提出了著名的“语义翻译法”、“交际翻译法”及关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美     
一切艺术形式——音乐、绘画、雕刻、文学、戏剧、影视、舞蹈等等,都注重美。离开了美,艺术之花将黯然失色。因此,英国艺术家越诺尔兹说:“我们所从事的艺术,就是以美为目标;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和表现这种美。”  相似文献   

16.
我的内心被一个崭新的美学理论震撼了!她使我的艺术生涯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追寻大美”成为我一生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对美的关注是情不自禁的.就目前来说,美学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门学科,在任何一门学科中美学的概念都是存在的,不可忽视,建筑学与数学中也不例外,存在着数学美与数学理性.建筑设计中的数学理性和数学美两者间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总的来说数学理性和数学美在建筑设计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将数学理性和数学美应用于建筑设计中能够的追求和谐的所在.本文将对建筑设计中的数学理性和数学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诗的三要素就构成了古诗中独特的美学视角:声文、形文和情文。音美或吟或唱,宛若天籁之音,绕梁三日,余音不绝;形美律绝不一,聚散自如,如天马行空,变幻莫测。意美仿佛行云流水,意境或悠远或淡然。译诗中的绝妙好词,完美的形式往往是译者对原文有透彻的理解并经过反复推敲,并融入自己的美学追求的结果。唯此才能译出精到传神,点石成金,构思精巧,声情并茂,唯美而又富有韵致的佳作。  相似文献   

19.
覃志航 《当代经济》2008,(7):152-153
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科学的、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审时度势的英明决策。从美学角度来说.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或一种活动.也表现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特别是发展结果上所展示出的美。这种美体现了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类,在不断地超越自我、摒弃狭隘功利和短期行为,逐步实现人化和美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再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很多学者都认为诗歌是不可译的,歌词作为诗歌的特殊形式,更难翻译。从翻译目的出发来把握歌词翻译,在内容和形式不能兼顾的时候,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会给歌词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