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财政部发布新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无形资产准则")对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R&D)的会计处理作了重大调整,允许部分开发支出资本化,这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以2007、2008上市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现状及上市公司用利用R&D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企业R&D信息披露的模式,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R&D信息对企业绩效、股票价格影响三方面对中国企业R&D信息披露问题进行文献综述,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发现目前我国企业R&D信息披露模式正在从费用化转变为有条件的资本化,但是披露现状仍不乐观,同时发现R&D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及资本市场股价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月1日起,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在上市公司中实行。在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市公司的研发活动也越来越多。文章拟通过对沪市A股市场的公司研发费用披露状况的调查,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披露中存在着披露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大多数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仍然普遍没有披露;披露的形式很不规范;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文章同时探讨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对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产生的影响,指出了我国今后研发费用的披露应注意对资本化判定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这两个方面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胡淑红 《会计之友》2008,(15):59-60
随着新准则的发布及实施,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将会集中显现在2007年度的财务报告中。处于新旧准则的交替期,本文主要探讨新旧无形资产准则中R&D支出的会计处理及对企业会计盈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敏 《民营科技》2008,(10):47-48
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在上市公司全面执行,首先全面分析无形资产新准则的内容,其次探求我国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在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对投资者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中药行业上市公司2008-2012年年报中披露的研发费用信息进行手工搜集及分析,列出了中药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披露方面的不足,同时研究也表明了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在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下有了很大的改善,最后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就中药上市公司如何进行更好的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给出了政策上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的把握和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本文对我国82家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年度报告中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对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新准则的规定对提高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高科技企业而言,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投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同的股权结构也影响着公司的技术创新决策。本文基于2007年—2010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与相应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状况,对股权结构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有利于形成积极的R&D投资行为;而且一定的股权制衡很有必要;国有控股不利于R&D投入。  相似文献   

9.
以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状况为背景,以2007年已发布年度财务报告的157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债务重组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情况,分析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尤其是ST及*ST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揭示新会计准则条件下,上市公司在应用债务重组准则的公允价值获取、重组收益的确认、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研发费用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费用的投入与绩效成为企业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调查、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研发费用的披露方式及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加强我国企业研发费用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的改进措施,即强化研发费用的表内披露和表外披露,并提高研发费用披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企业进行研发活动需要大量资金,合理的融资方式对企业研发(R&D)投入至关重要。分析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现状、融资现状,对2007年之前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2010-2012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R&D投入有正向作用,债务融资对R&D投入有负向作用,债务融资不适合作为R&D投入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2.
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新《无形资产》准则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提出了强制的披露要求。文章选取2011年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对新准则公布后研究开发支出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这一信息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不强,市场对研究开发信息披露的反应不灵敏,但市场对不同的研究开发费用信息披露形式的反应有所区别。因此有必要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信息披露的具体方式进一步明确,使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信息披露行为步入更为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R&D人员投入指标与EPS指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R&D资金投入指标与ROE和EPS等绩效指标均不相关。没有检验到R&D投入对于绩效产生滞后作用。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R&D活动以人力密集型投入为主要特点,而且对企业后续绩效没有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执行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后,新资产减值准则已经在上市公司实施两年多了,下面将通过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进行分析.研究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R&D经费投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R&D活动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R&D经费投入不断增长,但与国际一般规律相比较,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不足,明显滞后。从R&D经费投资主体来看,我国的R&D活动呈现出企业主导型显著特征,政府的投入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了基础研究的落后。文章针对这些状况,就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和模式以及R&D活动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报中所披露的研发费用信息进行分析,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在研发费用披露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新会计准则就我国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的披露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财政部的规定,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上市公司应当于2007年4月30日前完成2006年年报披露工作,特别要求上市公司要结合新准则的规定及自身业务特点,在年报中详细分析并披露执行新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杰  王倩 《财会通讯》2009,(3):97-98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anagement’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简称MD&A)是文字信息披露的一部分,其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相关财务数据的文字解读,对公司经营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提示,向投资者揭示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过去(报告期内及临近期间)经营状况的评价分析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的前瞻性判断和预期。本文拟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对MD&A披露规则进一步细化后,上市公司的披露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准则的修订是否改善了上市公司MD&A信息披露的质量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凤丽 《会计之友》2018,(1):137-139
新审计报告准则的颁布实施对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与决策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与关键审计事项界定介绍的基础上,对2016年我国新审计报告准则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说明,并对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首度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下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会计之友》2007,(3S):F0003-F0003
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准则)已于2006年正式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随着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的陆续披露,社会各界对新准则的实施情况比较关注。为此.记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证监会会计部负责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