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深沪A股IPO一些新股出现了较严重的业绩变脸现象,结果发现,除了各公司存在的选取2007年下半年IPO中变脸的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适当的识别模型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一些特殊因素,普遍与其IPO前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着因果关联。本文提出了对防治IPO公司变脸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财务负责人的“旋转门”现象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存在财务负责人“旋转门”现象的上市公司减少了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同时显著提升了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盈余管理行为趋于隐蔽化。当“旋转门”中的财务负责人曾担任过本公司签字注册会计师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隐蔽化的倾向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旋转门”现象并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在稳健性检验中,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选取配对样本后,主要结论仍然成立。结论表明,财务负责人的“旋转门”现象会显著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必要引起会计师事务所、外部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曹崇延  吴菡洁  王辉 《价值工程》2012,31(13):125-127
文章以2009年10月30日到2010年12月31日期间上市的152家深圳创业板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有无风险投资背景前提下,创业板公司IPO前是否存在正向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有风投背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无风投公司盈余程度低,差异显著;有风投背景的上市公司短期市场表现强于无风投公司,中期市场表现则与之相反。创业板公司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且IPO前盈余管理和IPO后中短期市场表现呈负相关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热门课题。PaulM.Hyaly和JamesM.Wahlen认为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很复杂,我国企业或上市公司在IPO、配股、避免摘牌时有着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出现了滥用盈余管理的作法。  相似文献   

5.
IPO审计对从源头上提高上市企业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2014—2021年我国IPO企业样本数据,从业绩变脸角度,实证检验了审计报告改革对提升IPO企业质量的作用及影响路径。研究显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抑制了IPO业绩变脸,且主要通过披露的事项数量、收入和减值事项产生积极影响;相比较而言,披露收入事项的作用效果要强于披露减值事项;进一步研究发现,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通过抑制盈余管理来抑制IPO业绩变脸。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报告改革市场影响的研究成果,对在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中进一步发挥独立审计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IPO盈余管理程度与长期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威  郝洪 《会计之友》2012,(1):69-72
文章选取了我国2000—2006年在沪市进行IPO的317家公司为样本,研究IPO盈余管理程度与IPO后业绩下滑之间的关系,旨在考察IPO盈余管理程度是否对上市公司IPO后的财务绩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采用IPO前一年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DA|来衡量IPO盈余管理程度,以销售净利率(R OS)作为衡量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指标,对盈余管理程度高低组IPO后R OS下滑程度进行差异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IPO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上市公司长期绩效下滑程度更大。IPO盈余管理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企业上市后业绩下滑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国A股市场IPO过程中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获取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通过选择更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划有失公允的交易事项,将公司的盈余调整到所期望的盈余水平,该行为最终会导致财务报告不能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在我国,公司融资以外源融资为主,并首选股权融资,公开发行股票可以快速吸收主权资本。但是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出现了上市当年赢利,第二年保本,第三年亏损的现象,于是人们开始对上市公司IPO过程中披露的会计信息提出质疑。那么上市公司是否在IPO前进行了盈余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运用横截面的琼斯模型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12年我国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74家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其IPO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且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其盈余管理水平高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海红 《财会通讯》2008,(10):85-87
包装利润上市成了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开秘密。欺诈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严重影响了股民对股票市场的信任程度。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描述了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研究了IPO公司虚假财务信息披露的特征,揭示了IPO公司普遍存在盈余操纵的现象,并提供了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10.
基于“紧密松散”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两个文化维度,研究了上市地文化对中国海外或H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紧密型文化”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而促进真实盈余管理,而“个人主义文化”则增加应计盈余管理而减少真实盈余管理,证实了文化迎合现象的存在;(2)当上市地文化与中国大陆文化差异较大时,这种文化迎合行为更为显著;(3)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地文化对中国海外或H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逐步减弱。从文化迎合视角讨论了某类文化对起源于不同文化的公司行为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为中国大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如何应对异国或异地文化差异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甘欢  刘益平 《财会月刊》2012,(14):23-24
本文以2009~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为样本,利用范霍恩模型和修正后的琼斯-CFO模型,分别对创业板IPO公司的资金需求动机和在IPO过程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运用应计盈余管理模型和真实盈余管理模型检验我国证券市场IPO前后盈余操纵动机的强度,并细分至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资本市场两个层次,以观察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上所存在的差异,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对IPO后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三年内每年均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而每间隔一年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程度和选择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意愿的强度均遵循"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规律,且国有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在公司治理因素中,董事会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是盈余管理程度和方式选择的两大重要参考因素。此外,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对IPO后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1年~2007年期间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422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A股发行公司的IPO后市场表现与IPO前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后市场表现就越差,即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将会导致IPO后市场表现变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IPO定价制度的变迁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IPO过程中都存在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政化定价阶段相比于市场化定价阶段首发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同时发现IPO定价制度由行政化定价方式向市场化定价方式的转变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都起到了约束作用,但对非国有企业的约束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企业上市的热潮,企业IPO上市前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得到了许多关注。企业IPO上市前的盈余管理行为,既欺骗了投资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又会阻碍企业的正常成长,不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与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影响的方向和机制等,并根据研究结果从制度、监管等方面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2争至2006年上市的312家IPO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介机构(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声誉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美系。结果发现:公司在IPO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的情况,中介机构声誉与IPO公司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石雪梅 《物流技术》2012,(13):290-292
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迫使物流公司有强烈的愿望通过上市进行资本融资,进而产生盈余管理的行为。首先对物流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分析,进而又分析了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特点、识别方法及测度其盈余管理幅度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自 20世纪 80年代始受到西方实证会计学者的广为关注。在我国,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量涌现,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才引起重视,并成为财务会计的新课题之一。本文笔者试从盈余管理行为动机的分析入手,进而探究盈余管理的行为约束机制,以期盈余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及行为动机   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为实现公司效用或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合理运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等手段,从而有目的地调节公司盈余水平的一种行为。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动机指“管理当局为实现公司…  相似文献   

19.
保险公司利润操纵的十大手段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旭华 《财会月刊》2005,(12):28-29
利润操纵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微端表现,是滥用盈余管理手段的结果。目前,许多保险公司(简称“公司”,下同)存在着不良的利润操纵行为,其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迫使物流公司有强烈的愿望通过上市进行资本融资,进而产生盈余管理的行为.首先对物流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分析,进而又分析了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特点、识别方法及测度其盈余管理幅度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