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以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从盈余管理程度、正向盈余管理与负向盈余管理三个角度系统研究了终极控制权、股权制衡度、终极控股股东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控制权比例越高,盈余管理幅度越大;股权制衡度越高,正向盈余管理幅度越小;国有上市公司由于受到政府的"照顾",正向盈余管理动机显著小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负向盈余管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数据,从产权角度向上追溯,具体研究实际控制人所有权、控制权、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四个方面主要特征。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控制权和现金流较高,两者之间还是存在显著差异;在资本市场制度发生股权分置改革的重大变革之后,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并没有呈现下降趋势,与之相反,所有权、控制权比例上升但分离度变化不大。另外,实际控制人构建金字塔控制层级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1267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集中度、制衡度与盈余管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通过完善股权结构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制衡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的1862个非均衡样本为对象,对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盈余可靠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盈余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因此,要从终极控制股东角度来提高企业盈余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对贵州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有助于完善贵州省上市公司的股权治理结构,促进贵州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7—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的1422个观察值作为研究样本,考察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偏离程度对于公司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股权制衡度对于两权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现金流权、控制权与公司价值负相关;随着两权偏离程度的增加,公司价值下降;股权制衡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对两权特征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可以弱化两权特征对于公司价值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0年至2008年间1 048至1 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资本结构和盈余管理的经验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控制人性质对该关系的影响,发现:在控制住公司治理、企业特征和行业结构等因素后,企业负债经营程度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是否国有控股并不改变这一检验关系.以上实证结果表明,随着负债经营程度的提高,企业可能会增加盈余管理,以降低企业违反债务合约概率.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股权结构尤其是控制股东的大量存在是造成盈余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从决策有用性角度考察盈余质量,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的267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盈余反应系数模型考察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在相对控制和绝对控制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高,盈余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对兼任高管的最终控制人增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中小板块2006—2012年兼任高管的最终控制人的增减持行为的统计数据,实证了兼任高管的控股股东的增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些规范上市公司高管行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胜 《财会通讯》2014,(7):49-53
本文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股权特征出发,研究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和终极控制人性质及某些公司治理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在形态上呈U型关系;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终极控制人有动机和能力进行盈余管理,国有终极控制人具有更大的盈余管理动机;独立董事未能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盈余管理幅度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两权分离度决定了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等外部人利益的动机和能力,是影响终极控制人实施盈余管理的最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7—2012年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机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倒U型关系)。对于他们而言,出于谋求短期利益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作为长期持股者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会抑制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行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姚丹珺 《财会通讯》2014,(9):103-105
本文选取2007年至2010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终极控制人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大小同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呈U型关系;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显著影响股利分配水平;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盈余管理的内在影响因素,构建盈余管理评价模型,以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度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实证测算,构建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显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异常应计利润占非可操性应计利润的比重大;高股权集中度主要源自于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过度集中,而非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过于分散,从而对其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能力十分强,但非控股股东与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差;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越高,其盈余管理行为越严重;非控股股东的股权集中度提升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质量系数成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有效控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戴小玉 《财会通讯》2014,(11):36-38
会计信息因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导致可靠性降低,给信息使用者与投资者最终的分析判断与决定带来误导,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研究盈余管理和股权激励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人框架,以资本结构为对象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终极控制人,非国有终极控制人选择较高比例的负债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更加明显;终极控制人至上市公司之间控制链层级的增加将导致公司资本负债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体制改革》2011,(4):90-94
基于新公司代理理论,本文在理论综述、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思想,研究了流动资产比率等不同指标与最终控制人基于财产侵占动机对资产存在方式的偏好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最终控制人为了方便其财产侵占行为,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即资产的存在方式具有偏好,流动资产更利于最终控制人实施其财产侵占行为;最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股权制衡度和股权性质方面,对上市公司股权机构现状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变化的前提下,盈余管理程度随着股权制衡度的提高而有所降低,上市公司在国家股股东的控制之下与没有国家股股东控制的公司相比而言其盈余管理优势往往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以2004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聚类、均值比较与检验等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股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约有80%的上市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并不一致.按照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特征,可以将上市公司划分为两类:低持股比例高分离度公司和高持股比例低分离度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低持股比例高分离度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有趋同之势,与此同时部分依然分离的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性质开始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20.
周虹 《财会通讯》2014,(3):32-35
本文以2008年至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股权制衡、所有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股独大公司业绩水平相对其他股权分配类型公司较差,存在股权制衡情况的公司业绩相对其他类型公司较好;存在股权制衡情况的公司中,三个股东共享控制权的公司差于存在两个或多个大股东的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