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与中东欧有意识设计的转轨模式不同,中国经济转轨的实践动因源于如何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这一动因也成为推动和评价转轨绩效的线索,并贯穿始终。迄今的转轨实践证明,转轨必然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形成过程,转轨过程、绩效与预期目标之间并不存在一元线性关系。因此,针对转轨过程的分析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以中国转轨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适应能力、路径选择、创新能力等指标,解释中国成功实践中的某种合理逻辑。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尝试从中国的成功中总结可用于分析的一般性方法,同时也作为对“北京共识”的一种系统阐述。希望这项研究能使“中国模式”更具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2.
所谓中过渡,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即向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所谓小过渡,就是在仍然存在阶级的情况下提前宣布进入社会主义,实际上降低了社会主义的标准,缩短了过渡时期;所谓大过渡,就是延长过渡时期,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也划归为过渡时期,把消灭阶级看作只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的目标,大过渡实际上就是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所谓小过渡、中过渡和大过渡的说法是对马克思科学的过渡时期理论误读的产物;事实上,只有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才是唯一科学的、正确的,也是我们需要坚持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霞 《现代财经》2008,28(4):12-1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GDP的高速增长,近几年中央逐步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规模之大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任何一种制度的改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其运行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经成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转型绩效分析:1992—20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转型实现程度的视角出发,设计指标体系,采用指标区间评分,纵向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来评价中国经济转型绩效.研究结果显示,在1992-2006这一期间,中国经济转型绩效是优异的,且转型已进入了后期阶段.但转型的基础并不稳固,今后仍充满了不确定性与风险,因此需要在目前转型基础上,着重解决失衡问题,全面推动其它层次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转型经济中的金融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型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对于我国金融管制的影响,求解金融管制的一般模型.同时进一步研究了在转型经济的制度变迁背景下,金融管制模型的变量必然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会导致金融管制求解的不同,最后根据模型求解,提出了我国应该建立更有效更符合转型经济规律的金融管制.  相似文献   

6.
任何转轨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都要面临改革与开放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经济开放的背景下,着重突出跨国公司与转轨国家之间经济的紧密联系,建立跨国公司、转轨国家政府、国内企业三者之间的混合寡占博弈模型,并以市场开放、自由化、私有化等政策变量作为影响转轨进程的外生变量,分析开放程度和经济调控手段以及跨国企业的投资策略等对转轨国家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和转轨国家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转轨国家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对国有企业完全民营化并非是改革的最优方案,而对国有企业的部分民营化效果反而会更好,也符合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而税率、技术、转移价格等也是影响转轨国家社会福利和转轨国家企业产量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过渡期我国农业产业安全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首先分析了入世以来我国农业面临的国内外产业生存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然后构建了入世后过渡期我国农业产业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经济转轨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当前的腐败问题呈现集体腐败的特征.文章主要是运用博弈理论对集体腐败行为进行解释.文章证明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转轨国家,由于缺乏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一般都是上级官员作为其下级官员的监督者,他们非常容易合谋,形成集体腐败.随后文章对中国集体腐败问题做了实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治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是一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光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也是研究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理论。《资本论》转型理论一直深受学界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资本论》在三个阶段、两类过程、两个层面及其主体等方面的理论转型,力图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为我国现阶段的转型发展提供学理层面的规范与指引,从而为当下实现平稳转型起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
医疗行业腐败的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行业的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与各国的医疗体系自身特点有关。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医疗行业腐败现象显得尤为严重。本文回顾了与医疗腐败相关的经济学文献,分析了医疗行业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并特别指出,转型国家中的医疗腐败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医疗腐败具体行为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转型国家中常见的非正式支付现象;最后,结合我国的特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了转轨国家面临的被西欧外资银行所控制的金融系统、外资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信贷模式和个人房贷为主体的信贷结构,以及"高负债、高投资"的经济模式和依赖资源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等主要问题基础上,总结了俄罗斯及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向自主创新、内外需结合型经济转变,出口商品向多元化销售渠道、多样化商品结构以及高技术含量转变的主要动向,提出了转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波动带有典型的转型期特点,经济体制转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蕴含了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导致这一时期经济波动体现出鲜明的转型期特征:通货紧缩和经济过热交替出现;三次产业结构波幅不一、上游产业过热与下游产业萧条并存;价格传导时滞延长、传导程度减弱、总体价格水平上升有限.  相似文献   

13.
转型经济中的可信承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信承诺问题是转型经济体的一个重要问题。使承诺可信的途径有外生和内生两种。内生途径大体相当于博弈论中所强调的“声誉机制”,而外生途径则蕴含在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之中,包括信息、权力和资源的分散化以及充分的竞争等。本文将以转型经济中两类重要的可信承诺问题———软预算约束问题和棘轮效应问题———的有关模型研究来说明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双轨制、价格市场化与总量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新古典投资理论的框架下引入中国转轨时期的制度性因素,建立包括私有部门、国企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投资行为模型,论证了国有企业多重目标而导致其过度投资和资本积累,同时解释了在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国退民进"等演化现象,论证了政府倾向于干预经济,施行"逆风向行事"规则,然而因其对项目真实利润的不可准确估测性会导致投资的过度波动,从而表明政府投资可能是经济中投资波动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总被引:137,自引:3,他引:134  
经济生活中市场成分的扩大使得利率市场化非常迫切 ,目前我国正按“五先五后”的模式分阶段实施。利率市场化给了商业银行资金定价自主权 ,也使一种主要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产生了。本文根据风险持续时间将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阶段性风险是指在利率放开管制的初期 ,商业银行不能适应市场化利率环境所产生的金融风险 ,具有系统性和阶段性。恒久性风险即通常所指的利率风险 ,具有长期性和非系统性。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既要求商业银行的组织建设 (ALCO)、风险识别技术和表内结构调整以及表外保值安排 ,也需要金融监管部门的弹性调控、标准化调整、透明性决策和市场激励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16.
1985年“巴山轮会议”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巴山轮会议"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回顾,指出这次会议的大背景是经济体制改革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转折时刻,这次会议的小背景则是1984—1985年间我国出现了经济过热的情况,从而对转型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宏观管理需要进行会诊。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东欧和西方的经济学家。会议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过渡步骤、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的条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作者除了回顾以外,还联系到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对进一步推动下一步的改革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马学广  王爱民 《经济地理》2011,31(5):773-780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全球金融危机和产业与劳动力双转型背景下,珠三角转型社区的物业依赖型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这种本质上以土地租赁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亟需在新的经营管理变革、政策制度转型和土地利用结构重组上寻求突破。珠三角转型社区物业依赖型经济具有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物业租赁为主要收入来源、福利性和事务性支出为主、物业产权薄弱和原村民对集体经济依赖强化的特点,存在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以及塑造这种经济发展形式的多种因素和根源。针对其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提出应对物业依赖型经济的社区管理、经济发展方向、土地管理政策和空间规划等事宜在新的发展形势和政策环境下进行优化,以推动转型社区物业依赖型经济向投资型实业经济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竞争与所有制改革是目前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主要趋势.但原有的理论和经验都是针对发达国家而言,对于转轨国家如何协调经济转轨与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却没有现成的理论与经验.因此,本文关注转轨国家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可能性以及所有制改革模式的选择.研究发现:考虑管理成本,转轨国家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是可能的;改革进程取决于转轨国家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改革的初始条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竞争模式更适合于转轨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The equilibrium growth path for this economy depends upon the relative sectoral capital intensities of the two production functions. If the nontruded sector is relatively intensive in traded capital , both the relative price of nontraded output and the price of installed capital always remain at their respective steady-state levels. Traded capital and aggregate wealth are always on their respective steady-state growth paths. Nontraded capital undergoes transitional dynamics, ultimately converging to the growth rate of traded capital and an equilibrium ratio of traded to nontraded capital. If the sectoral intensities are reversed, both asset prices will follow transitional adjustment path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acro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diversion of migration flows away from Germany towards the UK in the course of the EU's Eastern Enlargement. The EU has agreed transitional periods for the free movement of workers with the new member states from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he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migration restriction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s has resulted in a reversal of the pre-enlargement allocation of migration flows from the new member states across the EU. Based on a forecast of the migration potential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free movement and of the transitional arrangements, we employ a CGE model with imperfect labour markets to analyse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this diversion process. We find that EU Eastern enlargement has increased in the GDP per capita in the UK substantially, but that the diversion of migration flows towards the UK has reduced wage gains and the decline in unemployment there. The effects of the EU Eastern enlargement are less favourable for Germany, but the diversion of migration flows has protected workers there against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wages and unemploy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