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通讯》2012,(16):29-29
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是负责全市环境质量监测,为管理部门提供全面的环境质量报告和技术支撑;开展污染源监测,为污染监督管理与环境执法提供监测数据;建立环境应急监测网络,为污染事故处理和污染纠纷仲裁提供监测依据;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分析掌握环境形势和发展趋势,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污染土壤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
我国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造成大量土地无法使用,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因此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应作为我国修复污染土壤的重点对象。本文从修复技术与场地保护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人们应顺应绿色与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选择最科学、经济的重金属污染地土壤修复技术,以推动我国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土壤中,致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自然背景值,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出发,重点阐述几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并结合有关污染修复实践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将珠江口纳入综合整治近岸海域污染的重点。方案强调,重点河口、海湾应以改善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为核心开展污染综合整治,探索实施海域网格化水质监测,进行河口海湾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诊断,有针对性地开展污染治理工作。本文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近七年珠江口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数据的情况,阐述了珠江口海域环境质量水质状况及其环境污染特征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欧美国家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进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管理工作,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土壤污染评估方法和程序,要求钢铁、化工等工业用地、固体废物堆放场、军事基地等,在转换土地用途前,必须进行污染评估,开展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达到新的使用功能土壤标准后才可交付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五常市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万物土中生,因此土壤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绿色食品的品质.采用中国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对五常市绿色产业基地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的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 ,可以作为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选取铜陵市范围内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开展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共20项。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在全市15个点位中共有1个点位超标,超标率为6.7%。按污染指数综合平均值评价,有两个养殖场周边土壤综合指数评价出现两处尚清洁(警戒限),三处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综合指数评价均为清洁(安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铅蓄电池生产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为防范环境风险,确保环境安全,各地力推涉铅企业入园进区工作。为避免集中建设带来的集中污染,文章根据大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量等现状监测数据,以大气环境质量、大气铅沉降量限值、植物生物阈值、土壤环境质量为边界条件,设置不同情境,对铅蓄电池工业集中区铅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生物阈值为边界条件下的铅环境承载力最小,同时土壤环境质量和大气环境质量联合对园区的铅承载力构成影响。园区周边500米防护距离范围全部调整为非农业用地时,土壤环境对于铅承载力(包括年最大允许排放量以及累积排放总量)会大幅增加,但同时大气环境质量会对园区铅年最大允许排放量提出限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生物炭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以及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CEC)等性质,对环境中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生物炭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探讨了秸秆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钝化材料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今后应该加强研究,开展相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评价,以达到保障粮食安全和固体废物合理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在国内的主要交汇地带。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利于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论述了启东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已开展的长江大保护措施,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统筹协调长江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矛盾,从提升入江支流水质、加强重点污染治理、推进长江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长江大保护的对策,助推启东市长江岸线有序利用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检查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中,环境监测是控制污染物的有效手段,根据各项规章制度、环境质量的实际变化情况,提高环境质量,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支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有利于提升污染监控力度。环境管理部门可以准确地判断污染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需求。本文侧重于减污工作,首先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大战役”、从源头防控污染、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增效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新阶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要工作内容;其次,为更好地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从对生态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最后,提出了研究制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计划,建立污染物、碳排放与环境质量统一监测体系,开展区域、城镇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以及加大减污、降碳协调增效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持续发布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保护制度日益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逐渐健全,使得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更加科学和规范。本文以萍乡市某焦化厂为例,结合场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预测项目施工期与运营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人类生产生活的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人们日益重视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土壤环境监测是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依赖于监测方法与技术支持,它是进行科学性监测、获得客观性结果的前提条件,而法律法规相关制度的施行则是规范监测行为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下土壤环境监测制度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提高土壤管理成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土壤重金属含量的不断增加,土壤微生物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土壤微生物是维持土壤生物活性的基础要素,受到外界重金属的胁迫后,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等会发生变化,从而反映土壤环境质量。本文围绕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综述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保护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提出的“城市垃圾消纳和矿山采空场处理两结合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化”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市科委、建委已采纳该建议,安排专项经费,由武汉岩土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设计院联合开展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与日俱增的城镇生活垃圾已是危害城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公害。为了及时有效地消纳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减少每天排放和逐年积存的垃圾废弃物对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的危害,政府每年都要从极为紧缺的财政中挤出上千…  相似文献   

17.
<正>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开始显现,影响人体健康,损害生态安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作为污染防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与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并贯穿在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全过程,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回收者、利用者、处置者等多方利益。妥善处理处置固体废物,既是改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的客观要求,又是深化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集某砷污染场地土壤样品,使用粒径分离+药剂淋洗组合技术对不同程度的砷污染土壤进行模拟工程修复试验,评估不同方法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小试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保障了现场土壤修复效果的稳定性。试验有助于确定最经济有效的组合工艺,选择最佳药剂组合和配比,指导现场土壤修复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9.
固体废物污染危害极大,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本文分析了固体废物防治的必要性,论述了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如土壤危害、大气危害与水体危害等,最后提出了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以便指导人们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前浙江面临较为严峻的地表水污染、海洋污染、土壤污染和废气污染,为加大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不少县市把“谁污染、谁治理”作为重要指导原则。相对“有污染、无治理”、“一家污染、大家清理”,“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具有较大进步意义。但该原则存在理念上的缺陷和操作上的困难,不利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开展、长效坚持和环境质量的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