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相似文献   

2.
罗万红 《海南金融》2010,(10):23-26
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当前经济形势下,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拉动居民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最好的最根本的办法。对广东省江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相对于GDP的高速增长,其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呈严重缺失和不足状态,社会保障投入还没有充分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和福利,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快速时期,每年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涌人城镇,但是目前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彻底的城市化。他们处于在城市打工租住房屋,又不放弃其农村土地和住房的这种半城市化状态,因此形成目前的双重占地占房的现状。进入城市的动力和定居城市的阻力双重因素导致农户的半城市化状态的最优选择。因此打破二元体制,使所有的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宅基地的流转,最终达到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平果、田林和凌云5个县(区)的8个乡(镇)383户农户信贷满足率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了基层农信社难贷款和农户贷款难的成因,提出了改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较农村信用社的略低,定位合理,业务发展较快,甚至出现了贷款客户"搬家"的现象,农户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有趋利性和降低成本的需求。现状:放贷机构增多、信贷品种增多、资金投放增多在国家支农、扶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兴农、富农和调整信贷结构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农户贷款呈现出"三多"的良好局面,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二元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而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日益突出,如何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政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城乡统筹的背景,分析了我国二元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反思,从正确理解城乡统筹内涵、明确战略思路、确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突破口和明晰三方责任分摊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城乡分割的格局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主要瓶颈.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和新乡市获嘉县的抽样调查,我们对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在城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低保待遇水平低且城乡差距大、养老保险制度多元分割现象严重、医疗保险报销费用低,是三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加大财政对低保制度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整合、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虽然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但与经济社会的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兴化市农户民间借贷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农户借贷来源、用途、期限以及利率等角度分析该地区农户民间借贷行为特征,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保障》2012,(3):2-F0002
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年会(2012)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城乡统筹:走向公平的社会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总干事郑功成主持了论坛开幕式暨主旨报告会。郑功成指出,之所以定这个主题.是因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保障制度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FGT指数测算了城乡老年人的贫困状况,探讨了社会保障对城乡老年人贫困削减的影响。研究表明:被养老保障覆盖的城乡老年人贫困状况均有明显改善,贫困发生率下降,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降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贫困削减效应要弱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得到社会救助的城乡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反而更高,但是,农村社会救助明显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均对城镇老年人贫困削减有显著影响,享受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概率更小,而享受社会救助的城镇老年人反而更易于陷入贫困;养老保障对农村老年人的贫困削减同样有显著作用,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2002年以来推行了一系列旨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革新。本文以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为例,探讨这些制度革新如何影响农民社会公民权的发展以及中央和地方在此过程中的不同角色。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社会权利发展基于其不同的身份(职业)类型和所处地区而呈现时序、内容上的明显差别。近年来,地方政府受本地利益驱动积极打破社会保障供给的身份、职业区隔,但这些政策革新主要惠及本地农村居民。由于地方政府倾向于将权利和资源的分配限定在本辖区内,外地农村居民的社会权利受到限制,农民享受的权益存在地区间不公平。中央政府在弱化社会保障的地域边界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需强化财政责任和统筹协调职能,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更包容、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8~2012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广义矩(GMM)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特殊性,财政分权、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成正相关性.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基于财政分权的双门槛效应,当财政分权水平较低时,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当财政分权高于一定水平时,社会保障支出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一个切入点。目前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的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阻碍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难点及其成因,以便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城乡统筹的吉林省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少量有关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对其指标的探讨上,理论支撑明显不足。建立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应首先解决三大理论前提,即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功能定位、社会保障统计信息需求分析、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这三大理论前提决定着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目标、方向和基础,对建立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保障中最特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当前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制度设置标准偏低、运作效能差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应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体制、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基础性、发展性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入残疾人事业,构建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为核心内容的残疾人事业。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保障对社会问题的覆盖程度、社会保障对社会成员的覆盖程度以及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水平。本文从这三个指标出发对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对社会问题的覆盖程度还不高,城镇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参保水平较低,部分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支出水平较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中二元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特点明显。这使得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还处于制度完善阶段。因此,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人群应是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基本建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但距离制度的完善还任重道远。本文指出当前社保制度改革中还存在诸如不同制度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基金支付压力大、基金统筹层次低、缴费负担重等重大问题,在对问题成因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改革的方向是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并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加快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鼓励发展补充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高基金投资效率、将财政投入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稳定筹资来源、取消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影响下,经济学家们开始以人力资本作为中间变量,从社会保障影响人力资本及其形成过程的角度来论证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选取中国1989-200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来检验社会保障、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现收现付制下,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而提高社会保障缴费率对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正负两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社会保障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流动劳动力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原有的城乡分割、区别对待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严重影响到劳动力流动的行为和方式,阻碍了城市化及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本文主要从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五个方面来分析目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以及社会保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