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平  秦庆  李崇光 《消费经济》2005,21(3):73-77
进城青年农民是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规模庞大的重要社会群体,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本文以对武汉市进城青年农民的调查为基础,研究了该群体的消费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章认为,虽然在总体上进城青年农民仍然受到农村传统消费观念的深刻影响,但是在城市社区中的生活与工作经历,也使得该群体的消费观念开始向现代消费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农村政策和进城环境日益宽松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剩余劳动力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获得更好发展,不断流向城市,在我国出现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然而,自该群体出现以来,他们的处境和生存状况令人担忧.那么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到底受到哪些制约?面对这些制约他们又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奉彬 《商界》2005,(7):64-66
进城,可以改变别人看待乡巴佬土财主的眼神;进城,能够让企业跳出偏安一隅的命运。然而,当胡鑫生为“进城”费尽心思却最终一脚踏空后.他才发现:最后连留下的脚印竟然也不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也称新生代农民工或农民工二代,他们曾是“留守儿童”,他们曾是随“农民工一代”父母进城寻梦的“无根儿童”。在他们身为“农民工一代”的父辈渐渐退出城市舞台的同时,他们陆续涌入大大小小的城市——在不属于他们的高楼大厦间寻梦。他们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富士康跳楼自杀事件印证了这条鸿沟的存在。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无法融入城市,甚至最终选择了自杀。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关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城农民生活质量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提高进城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增强进城农民的心理认同感,成为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基于北京市近郊和远郊的进城农民调查数据,将市民化划分为户籍身份和心理认同两个维度,运用定序对数模型及工具变量法,分别检验市民化对进城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户籍身份,进城农民对城市身份的心理认同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的交流意愿越强烈,对城市居民身份自我认可程度越高,生活满意度也会随之提高。另外,户籍身份与心理认同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存在性别等个人特征差异。基于此,应进一步统筹推进进城农民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健全进城农民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动进城农民全面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6.
一、农民进城就业面临的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二元结构逐步被打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到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就业。截止2010年6月底,到乡以外和进城就业的农民工达到1.57亿人。农民外出就业增加了收入,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也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  相似文献   

7.
关注中国古代“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在当代有其特定的价值。缺少乡村的推移力和城市的吸引力,中国古代的“乡下人进城”是在封闭的农耕文明背景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乡下人个体的、分散的、随意的实践行为。中国古代的文学叙述相对冷落“乡下人进城”这一话题的一切表现,都可以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已有的古代文学叙述则表明:城市的繁荣进步离不开一代代进城后飘泊无依的乡下人饱含辛酸的奋斗和努力。由城乡差别决定的乡下人的贫困、闭塞以及融入城市生活的种种难堪别扭,很容易被具有优越感和强势话语地位的城里人看到并加以夸张放大,以至于"乡下人进城"这句话竟成为嘲笑乍一进城的乡下人的俗语和口头禅。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扩张覆盖村庄,农民转变为居民,这是中国城镇化中重复上演的一个过程。失去了土地,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技术、文化、年龄、适应能力……摆在他们“进城”路上的一道道坎,使失地农民成了数量最多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9.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或城市地带集中的现象或过程,它的实质和基本内容是在农业生产力和非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和非农业产业、农业的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工和分离。从而使非农产业和人口在较大地域范围内集聚,使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农民进城”和城市规模机械扩张的过程,它将通过资源的集聚和重新布局改变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10.
罗海 《致富天地》2005,(5):12-13
今年是个好年景。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要进一步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作为重要职责,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将这一举措称之为“春风行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人口已经达到1亿多,他们虽是城市建设的推进者,却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缺乏城市居民的各种保障制度。进城务工人员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使进城务工人员利益表达渠道畅通,采取规范的表达方式,达到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人口实现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新型城镇化政策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对其了解程度和"进城"意愿的情况。基于广西、云南、贵州3省区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尽管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了解新型城镇化政策,但由于现实认知途径受限,导致对相关政策的实际了解程度很低;从"进城"意愿来看,愿意"进城"的比例只是略高于不愿意"进城"的比例,"进城"意愿还受到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地区特征和政策认知程度的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大新型城镇化政策宣传力度、加快促进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进城"公共服务和改进提升城市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发展是重点任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始终不变的两大主题便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而这个阶段,进城务工农民就变得越来越庞大。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城镇化的产物,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脱离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研究这些影响从而提出相应措施来引导这个群体健康发展,逐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进而加快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届中国会展金海豚大奖”颁奖典礼上,余姚,一座在国内外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与武汉、重庆、成都等国内二线城市站在了同一个领奖台。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颁发的“年度中国品牌会展城市”中,也第一次出现了“余姚”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5.
付正茂 《现代商业》2013,(17):274-275
农民进城创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是增加农民收入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好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鼓励农民进城创业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农民进城创业的特征及趋势、存在的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捉民进城创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9000多万农民工,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之外的第“四农”。他们行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参加两会的代表呼吁,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大背景下,农民工不应仅仅是城市的“过客”。  相似文献   

17.
华龙进城     
鲁渝华 《商界》2006,(5):12-18
这是一家从河北农村草根起家的企业,一路走来竟然畅行无阻;这是一个12年内资产翻了2000倍,年均保持500%的增长速度。销售规模80亿元,并势如破竹地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进城”到“出国”的现代企业成长历程。 研究华龙。对所有出身低微、梦想做强做大的企业而言,都具有最好的参照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致富天地》2005,(7):24-24
《组织人事报》报道:近年来,浙江、重庆、吉林等地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富人治村”的现象。据浙江省民政厅统计显示,在该省13.32万名村委会成员中,“富人群体”约占30%。其中,义乌市共2726名村委会成员中,“先富群体”当选比例高达60%;而在421名村委会主任中,比例更高达65%。  相似文献   

19.
北京作为首都,外来人口在全国各城市首屈一指,每年仅进入建筑工地的外来进城务工者就达50多万人,有专家估计在京进城务工者总量已达150多万人。  相似文献   

20.
在“低碳”条件下,后发地区如何发展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提出四个转向:用“多元经济”取代单一工业发展模式;用“人口进城”取代单一GDP数字增长;用“项目招标”取代单一招商引资工作和用“就业创业”取代单一社会管理控制,用新的价值取向取代原有的社会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