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外养老待遇调整谁说了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连续7年调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但这都是政府决策,仍存在着调整办法不规范、待遇差距大等问题,亟待建立科学的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普遍建立并逐步完善公共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机制,具有相对成熟的做法。从本期开始,《环球社保》栏目将连续关注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养老金调整机制,以期为我们多视角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变迁、问题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叠代模型对养老金调整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梳理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变迁历程的基础上,依据上述养老金调整机制理论分析指出我国养老金调整过程中存在调整时间与调整基数非同步变迁、调整比率确定方法的蜕化、特殊调整覆盖范围缺乏公平性等问题,并提出应该通过建立科学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精算公式、理性界定特殊调整对象的范围和制定规范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程序等措施优化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2005年以来我单位养老金连续七年调整情况进行了整理,分析在养老金调整过程中呈现出的矛盾和问题,并对构建养老金调整机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通货膨胀和工资增长的背景下,调整基本养老金关系到我国2.6亿参保职工退休后的实际生活水平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针对当前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三个主要缺陷:启动机制、调整比例、调整基数,借鉴国际经验,并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构建了一个包含消费物价指数、实际工资增长率的双重参照系数及其临界值的启动机制;提出一个与消费物价指数、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双挂钩的调整比例公式,并利用2000年~2011年广东省21个地市基本养老金的实际调整数据,拟合得到两个指标的具体权重;最后还提出同时使用各地平均基本养老金、退休人员本人基本养老金来共同作为调整基数,从而构成了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97年提出对养老金进行正常调整,但经过近20年的实际运行仍未建立起统一、稳定、科学的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连续11年按10%提高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和2015年首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政策更是广受诟病,这种非制度化调整弱化了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基本原理。因此,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养老金待遇调整理论和政策研究内涵,本文对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养老金调整诱因、调整的可行性和调整方式等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应该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养老金调整机制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积极的养老金调整政策,特别是从2005年起,连续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效发挥了养老保险制度“减震器”和“安全网”的重要作用。在建立养老金科学调整机制的有益探索中,尽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职者工资收入逐年上涨,通货膨胀势头加速。但退休者的养老金水平面临贬值的风险,不仅不能与在职者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严重者会陷入绝对贫困的境况。针对当前养老金调整机制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交叉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综合考虑物价指数、工资增长率、工龄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出定额与定比相结合的综合调整模型,既缩小不同类别退休者养老金调整差距,又不损害养老保险"多缴多得"原则;提出保障养老金调整机制良性运转的合理化、可行性建议,建设统一、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欧盟国家所建立的面向劳动者乃至所有国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在调节收入分配、防范老年贫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其他世界各国研究和学习的典范。同样,欧盟国家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就像是世界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的缩影。总结欧盟国家养老金待遇调整的情况和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宏观视角,为我国科学制定养老金待遇正常调  相似文献   

9.
日本、德国和瑞典三国公共养老金虽然制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采取了较为一致的待遇调整规则:在缴费率和替代率水平双重约束下,引入反映人口结构变化的可持续因子以实现制度的自平衡。考虑到三国涵盖DB和DC两种不同的待遇给付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三国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发展历程和运行实践,从缴费率、替代率水平、代际风险分担和政府负担程度等四个方面,对不同待遇给付方式下引入人口因子的养老金调整机制运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经验总结以期为其他国家调整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决定,2008至2010年连续三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高于前三年的水平,并继续向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以及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的人员倾斜。这是自提出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来,国家首次预报未来三年养老金调整计划。各级各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机构,面对国家连续三年提高养老金的政策,人们有理由问各级经办机构:你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支柱”视角的吉林省养老保障筹资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保障资金支出规模逐渐扩大。从"三支柱"角度分析吉林省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现状,发现吉林省养老保险资金结构不尽合理,第一支柱中的财政投入能力有限,第二、三支柱对养老保险资金的支持力度尚未显现,养老保险资金缺乏可持续性的积累机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先进经验,在财政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筹措养老保险资金的渠道应向第二、三支柱拓展,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从多渠道筹措养老保险资金,以缓解养老保险资金短缺的状况,实现养老保险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12.
张勇 《金融研究》2019,471(9):57-74
本文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把养老保险基金的偿付能力作为内生变量,直接引入到养老金调整模型,使之能够自我反馈信息和修正预测偏差,并能根据偿付能力的变化对养老金进行动态调整,最终使养老保障能力与偿付能力实现了内在统一。情景分析表明:(1)在人口出生率和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趋势下,如果不优化当前的养老金调整模式,偿付能力不足的程度将持续加剧;(2)与现行政策和现有模型相比,基于偿付能力构建的调整模型,能有效缓解偿付能力不足的程度,而且降低了养老金大幅波动的风险;(3)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来调整养老金,不仅偿付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其它模式,而且延长了参保人员应对风险的时间,更加符合风险承受能力变化的生命周期特征,提高了抵抗风险的能力;(4)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时,要综合考虑调整模式、养老金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等多方面因素,养老保险基金才可能持久地保持充足的偿付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吉林省社会养老项目融资渠道单一,市场发育不健全,要实现吉林省养老产业PPP项目的有效运作,需要健全法律法规,营造法律保护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养老市场活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抵御政企双方风险;建立监督机制,完善政府保障体系;规范项目评价,提高项目质量保障.这样才能推动吉林省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A simple model for defined benefit pension plans with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rates of investment return and a stationary membership is considered. Three methods of adjusting the normal cost as gains or losses arise are compared, and a suitable choice of amortization or spread period is made. We als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in tim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moments of the pension fund and contribution levels.  相似文献   

15.
关博 《保险研究》2011,(9):53-59
现金余额型养老金计划是美国职业养老金近年衍生出的创新模式之一,作为混合型计划的一种,其兼具确定给付型和确定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特点。本文运用比较法分析了现金余额型养老金计划的运行机理,进而在分析我国目前职业养老金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指出现金余额型养老金计划对我国职业养老金建设的借鉴意义,具体包括:DC计划不是职业养老金...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拉美国家私营养老金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文章介绍了拉美国家私营养老金制度的改革路径和养老基金概况,从养老金资产价值、投资收益率、投资组合、雇员、制度覆盖面和缴费密度方面切入,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拉美私营养老金制度的影响。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要保障私营养老金制度可持续运行的一些经验启示:构建多元化的混合型养老金体系,增强退休和养老金支付的灵活性,积极运用生命周期投资策略,实施多元化和分散化投资,以养老金长期收益作为投资目标,建立社会风险应急储备基金和政府担保机制,以及加强员工退休教育。  相似文献   

17.
周小川 《金融研究》2020,475(1):1-8
本文从四个方面思考中国养老金改革问题。一是指出养老金改革是一个多维复杂的系统。宏观角度涉及养老金缺口问题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微观角度与生产率密切相关。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比全球平均水平更严重,但养老金储备属于全球较低水平。从增强养老保障可持续性看,可能有延长退休年龄、增加储蓄、减少替代率、增加预筹资金并确保资金保值增值等四种办法。二是提出中国养老金改革的总体框架。本文建议建立一个较为综合的衡量目标,比如G30采用的"终身财务安全度量(Lifetime Financial Security,简称LFS)"的方法,跨部门比较政策效果,讨论维持在同一框架内,避免各说各话。本文还提出,中国养老金制度从DB型转向DC型,可以采取历史还原法和名义账户的办法,解决养老金改革转轨中的代际公平问题,以及城乡差别、所有制差别问题。三是提出"N对1"养老金发放模式与30余个养老金管理机构数量等养老金经营管理设想,并指出养老金投资回报与风险偏好须匹配,结合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考虑养老金全球化投资。四是从住房、民粹主义等非金融领域,延伸思考养老金改革的复杂性。最后,本文总结指出,中国养老金改革是一项考验经济学功底和智慧的重大课题,应从多个维度全面分析、讨论、测算、论证,高度重视养老金改革对相关各方的激励作用,做出大胆有效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As a first step towards establishing models for the 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 (ALM) of contribution based pension plans of German pension funds it is important to characterize the essential properties of such plans. It is shown that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assume an equivalence between such plans and a ?Beitragszusage mit Mindestleistung” (contribution based pension plan with investment guarantee). Although the plans under consideration grant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asset returns generated by the pension fund, they also guarantee a benefit level. This shows clearly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apply traditional ALM models for 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s — which in general provide no minimum benefit guarantee — to German pension funds without substantial alterations.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三部门世代交叠模型,依据现实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考察在不同时间跨度下不同净迁移率对养老金收支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净流入的增加会导致养老金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收入与支出都增加。短期内,人口净流入会缩小养老金缺口,形成一定的养老金盈余;但长期内,人口净流入会使养老金缺口进一步扩大。鉴于此,地方政府通过吸引外来人口短期内缓解养老金缺口是可行的,但欲据此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缺口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arnings, dividends, and cashflows on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in pension liabilities. Of the 1700 firms in the Value Line Investment Survey (1997a), there were 189 firms with pension liabilities—88 (101) firms with increasing (decreasing) pension liabilities that serve as research observations. For firms with increasing pension liabiliti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rease in pension liabilities and earnings, cashflows, and dividends. However, none of these relationships exist for firms with decreasing pension liabilities. The underfunding of pension funds is a unilateral decision by management that effectively transfers risk away from stockholders and imposes it on employees and potentially on the society at large. This risk transfer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compensatory returns and suggests social and regulatory policies should be re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