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计意见的“公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情况下,审计意见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予以反映,广大的投资者,债权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计意见,并以此作为决策的基础,因此审计意见的“公允性”对广大社会公众而言,至关重要。 一、“公允性”的判断标准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各种审计方法,不断收集证明各种经济活动事实真相的审计证据。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运用各种评价标准对各种审计证据所反映的被审经济活动事实进行衡量和评价,对其合规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审计判断,发表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这就必须有判断…  相似文献   

2.
审计目标的研究对于虚假财务报告审计理论的探讨和实务的指导都至关重要。本文在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什么是虚假财务报告,提出合法性是其审计的首要目标、公允性是其审计的重要目标。虚假财务报告审计的目标是合法性与公允性结合: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主体,在进行虚假财务报告审计时,其审计目标在合法性同公允性相结合中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3.
高远  周玮 《审计月刊》2004,(4):10-11
我国新修订的独立审计准则——报告准则将社会审计目标归纳为合法性与公允性,即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将以往的一贯性纳入了公允性。同时加大了对公允性目标的重视。这一变动和国际审计准则(ISA)、美国AICPA颁布的公认审计准则(GAAS)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
曹伟 《审计月刊》2005,(12):4-5
一、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联系 1.审计目标相同。我们知道,随着审计内容的发展(依次是: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三个阶段),审计总目标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依次是:查错防弊、主要判断信用状况、主要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由于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均属于会计报表审计阶段的审计模式,故两者的审计总目标是相同的,即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另一方面,由于审计总目标相同,审计工作中对  相似文献   

5.
查错揭弊是现代财务审计的基本目的之一。审计的目标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审计最初的目标是单纯的查错防弊,20世纪初发展为对会计报表真实公允性的验证,到20世纪80年代,查错防弊和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二者并重,成为审计的主要目标。从审计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传统审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公允价值动态变化的确认和计量,是公允价值审计的重点。因为计量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导致公允价值的审计重心前移和审计风险加大,也给获取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带来难度。本文认为,应尽快构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下的公允价值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讲,审计取证模式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这三种取证模式对审计实施工作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如何正确区分和运用,是实务审计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在选择审计取证模式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审计目标,因为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目标。账项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弊端审计或错弊审计,即比较适用于单一合法性审计目标;制度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即比较适用于以真实公允性为首要目标的定期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则适用于高风险领域中的真实公允性财务报表审计。1、账项基础审计。其取证方法是…  相似文献   

8.
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总体目标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确定审计具体目标,设计并实施实质性程序。  相似文献   

9.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没有公允的反映其财务收支情况,审计人员却认为已经公允的反映;或者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已经公允的反映其财务收支状况。审计人员却认为没有公允的反映,并据以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和结论。给利用审计结果相关人员带来损失,而追究审计人员责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从近几年国内外众多会计师事务所屡遭法律诉讼的事件中可以发现,公允性审计目标的理解与运用存在着许多困惑与偏差问题,理清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审计公允性目标的建立和审计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存货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合法性以及公允性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判断,因此存货审计是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重点,本文拟从认定的角度说明相应的存货审计程序,并以制造业企业的存货审计为例说明其审计步骤。  相似文献   

12.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总体目标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确定审计具体目标,设计并实施实质性程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的制定主要是借鉴国际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研究国际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评析国际公允价值审计准则,提出了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发展建议,以期为公允价值准则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存货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合法性以及公允性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判断,因此存货审计是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重点,本文拟从认定的角度说明相应的存货审计程序,并以制造业企业的存货审计为例说明其审计步骤。  相似文献   

15.
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公司治理结构稳定的重要支点之一。在新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审计委员会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委员会提交报告;民间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确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民间审计的主要的职能是鉴证。  相似文献   

16.
新准则视角下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新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的适当性审计、披露的充分性审计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总结了新准则实施后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具体包括: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财务报表未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前者称为误拒风险,通常与审计效率相关,会增加审计时间和样本量;后者称为误受风险,直接关系到审计效果与质量。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中,  相似文献   

18.
社会审计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鉴证会计信息的公允性服务,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性商品。本文试图在描述我国社会审计市场中各利益主体———审计信息使用者、审计者及被审计者市场角色易位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进一步探讨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公允”是现代审计和会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公允性、公允反映(或公允表达、公允表述)、公允价值等和“公允”有关的术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什么是“公允”?什么是“公允反映”?如何理解这一概念?本拟对上述几个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审计项目团队搭建及成员分工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基本前提。从审计团队配置视角,实证考察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团队配置和审计质量产生影响的传导机理及传导效果。以2007~2016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计量程度越深、范围越广,会计师事务所越倾向于派出更有经验的审计团队,而且这些经验丰富的审计团队能显著提高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或事项的审计质量。进一步分组检验表明,是否应该派更有经验的审计师取决于审计团队成员的工作属性,在公允价值审计中,会计师事务所更注重项目负责人的审计经验,而对复核审计师审计经验无明显的特殊要求。具体表现为公允价值计量程度与项目负责人审计经验显著正相关,但与复核审计师审计经验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上述结论有助于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团队配置决策原理,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