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社会上存在的知假买假,包括下列一些人:第一类知假买假是一些专门经销假货的经营;第二类知假买假属于“精明”的消费。专门经销假货的知假买假经营,他们进货时会严格掌握,对假货的制假工艺要求高,要求假货质量好、要逼真。而知假买假的消费,他们去购买足以乱真的中意的假货,不仅心安理得且多少有些自鸣得意,以低价买来假名牌,可  相似文献   

2.
今年3·15的主题是"诚信·维权"。从某个角度来看,如果商家、厂家严守诚信,也就不存在消费者维权。但现实是,企业诚信缺乏的现象仍较普遍。用泛滥来形容"水货",假货产品在市场上的现状一点都不为过。但更让消费者始料不及的是,有些正规大商场也在销售非正当渠道进货产品。商家的失信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武汉消费者徐先生因自己购买的菜籽油成分未标含量,遂将商家告上法庭,诉求获法院支持,法院判令商家10倍赔偿消费者。该案也成为武汉市首例支持消费者“知假买假”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谁为团购秒杀产品保真?
  近年来,“乌龙”团购频现备受社会关注。未经合作商家许可,团购网站上线相关产品,消费者购买后无法兑现,让消费者被“耍”一场。记者调查发现,在各类团购商品网页上,没有合作商家为团购产品“验明正身”,仅靠团购网站的“吆喝”,为虚假团购的生存提供了温床。更让人气愤的是,网络上有很多假团购网站,甚至被百度推广放在置顶位,以网站口吻介绍和某些商家做了超值活动,常常以超低价上架产品吸引消费者,消费者成功付款后,假网站溜之大吉。业内人士认为,团购活动中,合作商家也应该发挥主人翁意识,才能有效打击虚假团购。  相似文献   

5.
令消费者深恶痛绝的假货如今也随着币场经济的发展在演化,甚至是进化。早选的第一代假货水平有限,仅停留在使用一下国际著名品牌的名称或商标上,如满街可见的“阿迪达斯”。这类假货极易识别,造假者仅仅“借”用一下商标,只为好看,并不当真。第二代假货则相当“认真”。拼命去努力做成与真的一模一样,令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如登喜路皮包,也有的看着似真一用便知,如假茅台、假三五。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它们都是违法的,都怕“王海”们,只能在见不得阳光的地方混入真货中来个鱼目混珠。第三代假货则不尽然,是音响领域很多聪明…  相似文献   

6.
“人民的嘱托,祖国的情……”一首平淡的歌唱出了质监工作人员职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质监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观看电视剧《民心》给我的感受是千假万假,关键是“官”假,这就意味着打假工作同时也演变成了反腐败斗争。打假演变为反腐败,这是民间商业反欺诈人士的共同感受,何出此言?《民心》电视剧中的事实告诉我们,有欺诈行为的商家不难对付,难对付甚至无法对付的是少数司法、行政、政府及其他方面的腐败官员。这些由纳税人供养的,应该以打假为己任,以假货泛滥为耻辱的官员,却把帮不法商家牟取私利当成自己的正当职业。猫不捉老鼠,反…  相似文献   

7.
最近 ,传媒不断报道自称“刁民”的“打假英雄”王海“运气不佳” ,在其“知假买假”后 ,由于与商家协商双倍返还不成 ,于是 ,鸣冤叫屈诉至法院 ,请求法院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 ,判令商家双倍返还其损失。而法院审理后 ,均判决驳回王海要求商家双倍赔偿的请求 ,仅判令商家返还购物款。对此 ,社会议论纷纷 ,消费者很多不理解 ,也有一些传媒载文指责法院判决不公 ,认为法院的判决变相纵容和支持商家售假。其实 ,人民法院对于王海们“知假买假”的所谓“打假行为”不予支持 ,判决驳回其“双倍返还”的请求是完全正确的。首先 ,我国《…  相似文献   

8.
如今国内许多城市依然出现屡禁不止的假货消费现象,所谓“周瑜打黄盖”,假货消费事实上不仅是商家的责任,对假货青睐有加的部分消费者同样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从知假买假者是不是消费者以及“退一赔一”的性质上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知假买假”者不仅能够在法律上被认可为消费者,而且也在客观上、实质上成了消费者利益的保护者,就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金制度,应当有获得双倍赔偿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产品质量法》明文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应当“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又规定“销售者应当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许多生产企业都给自己的产品挂上了“合格证”,以示产品合格。销售企业常向顾客展示“合格证”,以表明所售产品是合格的。消费者购货时首先要查有无“合格证”,见到一张小纸片上有“合格证”三字也就相信产品是合格的。总之,产品合格证已成为公认的产品质量合格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以来。假冒伪劣商品肆虐,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人们无不谈“假”色变。毋庸置疑,近几年来,各地的打假工作都取得了不小成绩,查处了一些重大案件,捣毁了一批制假售假窝点,为消费者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也给了违法犯罪分子以重创。然而假冒伪劣商品并没有得到根治,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就在于打假工作还存在着误区:其一,地方保护主义作祟.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假货市场为地方财源.“谁打假认真谁吃亏”.因而对打假雷声大、雨点小,查外不查内。其二,打假信心不足。很多人认为“现在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最近,知假买假打假者应不应该受《消法》保护这样一个老话题一再引起公众的关注,各种派别观点针锋相对。笔者认为其中所发议论感性成分居多,讨论的话题过多集中在“知假买假者是不是消费者,他的行为是否属于消费行为”上,而对于《消法》第49条适用要件缺乏必要的分析。为了正确理解法律的规定,真正在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有从理论上再加探讨的必要。一这里所谓“知假买假者”是指购买假货,企图利用《消法》第49条获得赔偿的购买者。《消法》第49条规定的核心在于“欺诈行为”,知假买假者能否根据该条获得双倍赔偿关键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一则世界海关组织棒喝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外游客假货消费的消息,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本刊向国家海关总署求证后得知此事并非空穴来风。据悉中国海关也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力度,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在奥运会期间加大市场整治力度。本刊对北京、天津、沈阳等奥运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显示,知假用假者大约占三成。对此,有关专家从法律的角度指出,知假用假者违法成本为零,会进一步鼓励假货的交易行为,问责用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手机用户迅猛发展,目前已有6000多万户。据分析,要不了几年,我国就将成为世界第一移动通讯大国。然而,随着手机消费的急剧增加.手机产品的质量纠纷也日益增多。 江苏某市消费者协会最近就手机用户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进行的一次随机调查显示,不少手机消费者的权益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侵犯。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维修难。手机质量出问题后。厂家和商家互相推诿。谁也不肯承担维修责任。尽管消费者花了不少钱,但仍难将手机修好。特别是一些个体手机经营门市,对售出手机的维修更是不闻不同,让手机用户饱尝手机维修之苦。 二是退货难。手机几经修理未能修好,商家却不给退货,理由为手机不在“三包”(包修、包换、包退)产品范围内,我国法律对手机退货无规定。由于不少消费者对法律知识知之不多,不能进行“据法力争”,往往“打掉门牙肚里吞”,放弃维权而自认倒霉。  相似文献   

15.
民法专家何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从王海知假买假风波骤起、各方议论纷纷时,何山就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关于索赔条款的制定,就是想培养出一批象王海这样的人来和假冒商品作斗争。如果亿万消费者都象王海那样,假货就会无处藏身,市场就会得到净化。 但当时争论颇多,最为典型的是认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在山东济南,一个颇受消费者欢迎的零点工程,目前正在商界悄然流行。其具体内容是:零风险。商家无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购物包退包换;零遗憾。商家创造优良的购物环境,提供超值服务,消费者买与不买都是一种享受;零距离。除个别商品外,一律开架销售,消费者随意挑选,商家送货上门,服务到家;零环节。商家引厂进店,从厂家直接进货,从而杜绝了假货进店。零点工程之所以受到人们青睐,我想其最根本的原因,应在于它一心一意地为消费者着想,从而拉近了商场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与商家已经不再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有位消费者向有关部门投诉诉说自己买了一枚假白金戒指,让人给骗了。经了解,这位消费者在某商厦的金饰柜台花400元钱买了一条手链,买回戴了不过一个月,手链变黄了。“哟!白金怎么变黄了。”消费者立即感到自己是被商厦给骗了,气冲冲地跑到商厦的金饰柜台要求退货,并引证《消法》售假须双倍赔偿的规定,要求再给予400元的赔偿。售货员当即便没好气地告诉消费者:“你买的是白色18K金,和白金本就不一样。”“你胡说!怎么不一样?你卖的就是假货。”两人吵得难解难分。一气之下,消费者收起手链走出商厦,拨通了消费者投诉电话。在听取了消…  相似文献   

18.
国内很多城市的商业街上不乏“华伦天奴”、“老人头”、“老爷车”、“登喜路”、“梦特娇”、“鳄鱼”等似曾相识的国际品牌,然而,实际销售的产品却往往价格低廉,款式陈旧,做工粗糙……在消费者心目中,真品牌已经被大量假货湮没了,谁还敢买所谓的真品牌呢?  相似文献   

19.
当前,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要依据199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忡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199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两个法律的颁布,对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打击假冒伪劣、提高产品质量和净化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商家和消费者在处理纠纷时只知道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对《产品质量法》却渐渐淡忘。即使是几乎尽人皆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并非是所有的条款都为消费者所熟悉。受王海先生“知假买假”的影响,人们了解最多的当属第四十九条:“经…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食品,老百姓怎么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一项针对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出台,转基因食品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议论也沸沸扬扬,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执其词。虽然国内已经有很多商家都使用进口的转基因食品为加工原料,但给自己商品贴上“转基因食品”标签的却一家也没有,有趣的是,已经有公司在自己的食用油上贴了“非转基因”标签。这反映出商家对消费者能否接受这个新生事物抱着怀疑的态度,这种怀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转基因科研产业化的进程。而对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在民众眼里,它是“天使”还是“恶魔”呢? 4月中旬,明略市场策划上海有限公司(MEC)就转基因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